每天資訊明朝開國六公爵子孫亡國時的表現,一家殉國,一家隱居,餘者皆降

菜單

明朝開國六公爵子孫亡國時的表現,一家殉國,一家隱居,餘者皆降

明朝開國六公爵子孫亡國時的表現,一家殉國,一家隱居,餘者皆降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其中,封了六個國公,這是異姓臣子活著時最高能得到的爵位了。

他們分別是:李善長韓國公,徐達魏國公,李文忠曹國公,馮勝宋國公,鄧愈衛國公,常遇春子常茂鄭國公(常遇春病逝於洪武二年)。

備註:朱元璋後期又封了三個國公:信國公湯和、涼國公藍玉、潁國公傅友德。

這六位開國國公的家族,經過了開國之初的政治鬥爭後,延續到明末,還保持著爵位(有的降了爵)的有四姓五家(徐達家出了兩個國公),算是充分享受到了於國同休的富貴榮華。

明朝開國六公爵子孫亡國時的表現,一家殉國,一家隱居,餘者皆降

歷史上,每到王朝末世,就會有一大堆人倒黴,老百姓就不用說了,對於戰爭和王朝更迭帶來的傷害,他們只能是被動承受其中帶來的痛苦。

然後就是舊王朝的上層人士,首先是皇族最倒黴,其次就是前朝的勳貴們了,明朝開國六公爵的家族也不例外。

明朝開國六公中,李善長和馮勝都是被朱元璋幹掉的,他們的後裔,失去了爵位,即使存活到明末,也只是平民老百姓和普通官員,就略過不提。

本文主要介紹下,其餘四位開國公爵的家族繼承人,在明末時,面臨國家存亡時的表現。

一:魏國公徐允爵、定國公??徐允禎?

徐達家族是明朝最特殊的一個異姓功臣家族,他們家出了兩個國公爵位,朱元璋給了一個魏國公,明成祖朱棣又給了一個定國公。

無論從哪方面講,徐達家族都是享受到明朝皇帝恩惠最大的家族,這樣的家族,絕對應該是在國家存亡時,最應該為國拼命效力的家族。

但可惜的是,當明朝滅亡時,徐達的後裔們,雖然分居在北京和南京,可做出的選擇是一樣的,就是投降。

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軍攻打北京,在北京的定國公??徐允禎向李自成投降。

徐允禎投降後並沒有落到好處,李自成麾下大將劉宗敏對這些前朝勳貴們大肆

“拷餉”

,徐允禎被殘酷折磨致死。

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清軍攻至南京城下,在南京的魏國公徐允爵向清朝投降。

同樣是投降,徐允爵的下場比徐允禎好得多,他沒有被殺,但家產是保不住了。

對於投降的明朝勳貴,清朝比李自成大方,李自成是搶錢殺人,清朝大概覺得這些勳貴太廢物,沒什麼威脅,只搶錢,不殺人。

有當時的文人筆記記載,徐允爵的子孫後來淪落到為犯罪之人挨板子換取錢財的地步。

可見,除了保住性命,徐允爵這一家投降後,並沒有延續明朝時的榮華富貴。

二:臨淮侯李祖述

臨淮侯這個爵位是曹國公李文忠的後裔,李文忠的國公爵位傳到兒子李景隆這一代後,就被朱棣廢除。

後來到嘉靖朝,嘉靖皇帝又把李文忠的後裔找出來,給了一個臨淮侯的爵位,延續到明末。

南明弘光元年,末代臨淮侯李祖述隨同南京的大批勳貴們一起投降清朝。

至於李祖述及其子孫投降後的結局,沒有更多文獻記載,應該和徐允爵等其餘勳貴的下場差不多,被清朝奪財留命,現代還有李文忠家族後人存世。

三:懷遠侯常延齡

常遇春掙回來的國公爵位,也沒能傳承到明末,

“靖難之役”

後被廢除。

因為常遇春的女兒曾嫁給朱元璋長子、皇太子朱標(洪武十一年就病逝了),還為朱標生下過兩個兒子。

所以,常遇春家族算是朱標的兒子、建文帝朱允炆(常遇春的女兒名義上是建文帝嫡母)一系的外戚。

朱棣奪得皇位後,對於建文帝的死忠和親眷,自然要打壓。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常家被牽連進了

“藍玉案”(常遇春的老婆是藍玉的姐姐)

,爵位是被朱元璋廢除的。

總之,常遇春的國公爵位,傳到明成祖朱棣時就沒了,直到嘉靖朝,嘉靖皇帝給了常遇春的後代一個懷遠侯的爵位。

傳至明末,末代懷遠侯是常延齡,常延齡還算有點骨氣,南明弘光朝滅亡後,他沒有向清朝投降,而是隱居了,

“國亡,身自灌園,蕭然布衣終老。”

四:定遠侯鄧文明

鄧愈的國公爵位只傳了一代,傳到他的長子鄧鎮時就沒了。

因為,鄧鎮的老婆是李善長的外孫女兒,他也被牽連進了李善長一案中被殺,

“長子鎮嗣,改封申國公……其妻,李善長外孫也,善長敗,坐奸黨誅。”

但鄧家並不是全族被牽連進謀反案,鄧愈的其餘兒子們都活了下來,傳至嘉靖朝,嘉靖皇帝給了鄧愈的後代一個定遠侯的爵位。

末代定遠侯是鄧文明,他居住在北京,李自成大軍進北京時,鄧文明一家殉國,這也是明朝開國六公爵的後裔家族中,唯一殉國的一家。

參考文獻:《明史》《明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