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兩會快評|不做網路“烏合之眾”

菜單

兩會快評|不做網路“烏合之眾”

如無“觸網意識”,初心是正義,結果卻可能是網暴。“網暴”動不動讓人“社死”,時不時傷害生命,早就該治了。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科技大學副校長魏世忠的懲治建議引發廣泛關注,衝上熱搜。

兩會快評|不做網路“烏合之眾”

圖片來源:東方IC

魏委員的建議可謂切中“治暴”要害。他的建議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強化網際網路平臺責任,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二是將嚴重危害社會的網路暴力行為納入公訴案件範圍。

對平臺必須加強監管;立法“治暴”也值得期待。說到“治暴”,有人總擔心會因此影響到網際網路的“活力”和“自由”,這種擔心其實多餘了。

網際網路方興之初,如此擔心未必沒有道理。但在“野蠻生長”之後,當下的網路世界理應像現實世界一樣有一定秩序,因為秩序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安全。

在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青年報做了一個調查。對4591名受訪者的調查顯示,90%的受訪者支援“將嚴重危害社會的網路暴力行為納入公訴案件範圍”。值得關注的是,在調查中,有94%的受訪者覺得“當下網路暴力事件多”,90%的受訪者覺得“網路暴力會影響青少年價值觀形成”。依法治暴是方向,但當下,我們每一位網民,觸網必須自律。

因為我們很累,因為我們很忙,隨便在圈群裡看到某一條連結,還來不及去搞清“來龍去脈”,就可以在評論跟帖中把自己的怨氣、累氣發一發,甚至“惡搞”別人一番減壓、尋尋開心?

這怎麼行?怎麼可以在網路空間沒有自律,把負面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最怕的是,有人以正義的名義,藉助短影片和社交媒體,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道德綁架;也有網民的“正義感”中,往往裹挾著負面情緒,帶著殺傷力和破壞力。像之前的尋親男孩劉學州事件,網路暴力導致劉學州自殺後,“網暴”的方向立馬再一次轉向了他的父母和相關責任方……

不做網路“烏合之眾”,網路應該讓我們更有視界更有見識。絕不能“為物所役”變成網路俘虜,成為“網暴”群體裡的“小黑點”,成為網路上的負能量。

趙紅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