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寧夏發現史前墓葬,其中出土肢體斷裂的遺骸,專家墓主是火葬

菜單

寧夏發現史前墓葬,其中出土肢體斷裂的遺骸,專家墓主是火葬

寧夏屬於黃河水系,自古以來,厚重的黃土和黃河水滋養著這一方天地;在周王朝,寧夏全境及陝西、山西北部被稱為朔方;這裡的歷史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據考古發現,2004年,寧夏出土一座史前墓葬,墓主肢體斷裂、骨骼變黑;疑似死前遭受了酷刑;專家使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研究之後發現,其實墓主並沒有經歷過可怕的刑法,他骨骼變黑、肢體斷裂是因為採用了“火葬”;這是怎麼回事呢?火葬會有這個效果嗎?下面我們來看看!

寧夏發現史前墓葬,其中出土肢體斷裂的遺骸,專家墓主是火葬

在寧夏賀蘭縣,出土一座史前墓葬,經過碳14鑑定,該墓葬屬於“紅山文化時期”,為簡單的土坑結構,墓葬內有石器和陶器等隨葬品,最特別的是發現一個圓形玉龍,雖然只有寥寥數刀,但玉龍被刻畫得十分傳神;讓專家們無比驚歎於當時的工藝水平;該墓葬是單人屈肢葬,只見墓內並無葬具,墓主遺骸全部變黑,上下肢均斷裂,而斷肢卻又被擺放整齊;墓主的形象讓在場所有人都產生了困惑:這難道是先民的葬俗?或者墓主是“罪人”,受過酷刑?

寧夏發現史前墓葬,其中出土肢體斷裂的遺骸,專家墓主是火葬

在斷骨中,有種成分稱為“劈裂因子”,也叫“結晶度”,是指聚合物中晶體所佔區域的比例;在骨骼中,存在一種“結晶度”——無定形的鈣 - 磷固體,俗稱“骨鹽”,專家決定它進行分析,看能否找到墓葬遺骸斷裂的原因;“骨鹽”不僅僅是斷骨中的標誌,它是骨骼中重要的無機成分,佔乾重量骨的 65?5?其中 95??固體的鈣和磷,骨鹽是一種結晶度很差的羥基磷灰石,分子式為Ca10(PO4)6·5H2O;

寧夏發現史前墓葬,其中出土肢體斷裂的遺骸,專家墓主是火葬

最新研究表明,其結晶度的引數加熱的條件下會增加,這意味著骨骼內晶體的有序性也在上升晶度;專家用X 射線衍射分析和傅立葉紅外光譜分析;斷骨中的骨鹽結晶度確實存在曾經上升的跡象;也就是說,寧夏賀蘭縣史前墓葬中的黑色斷骨極有可能是被火燒過;被火燒的骨骼,當溫度達到一定高度時,會發生斷裂現象;會變黑也是因為被火燒過之後碳化;這讓專家學者有了一種新的思路;目前來看,賀蘭史前墓葬的主人,生前遭受酷刑使骨骼斷裂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從墓葬結構、隨葬品來看,墓主不像是“罪人”,反而像是貴族、有名望的人;

寧夏發現史前墓葬,其中出土肢體斷裂的遺骸,專家墓主是火葬

他採用屈肢葬是因為當時這種葬式是社會主流;而不是春秋戰國時期,下等人的葬式;其骨骼雖然斷裂,但是被擺放整齊,如果遭受過酷刑,是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的;按照這樣的思路分析,墓主的遺骸經過火燒的可能性更大;但是XRD實驗具有很明顯的侷限性,骨骼斷裂也可能是因為成岩作用,該實驗卻不能區分骨骼斷裂到底是因為火燒還是成岩作用。

寧夏發現史前墓葬,其中出土肢體斷裂的遺骸,專家墓主是火葬

為了證實想法,專家進行了另一種實驗,FTIR實驗測定結晶度,其基本原理是,當單色波的 X 射線接觸到晶體樣品時會產生構造的干涉;如果條件滿足布拉格定律(nλ = 2dsinθ),則衍射的 X 射線能夠被檢測、處理並且計數下來;實驗中,X射線能夠準確反映,骨骼結晶度升高有百分之幾是火燒過的結果,以及火燒不同程度之後,結晶度數值的變化。

寧夏發現史前墓葬,其中出土肢體斷裂的遺骸,專家墓主是火葬

實驗結果證實了專家的推測,賀蘭史前墓葬的墓主確實經過了火葬;將遺骸焚燒到一定程度之後安葬;FTIR實驗能幫助專家檢測出當時先民火葬行為的規則,即骨骼要焚燒至何種程度下葬;有學者還提議,可以利用此方法去對古人類的處理食物的方式進行研究;看先民烹煮含骨的肉類食物至幾分熟;考古真是一條曲折的道路,然而這條路一直向前,因為先進的科學技術終將為我們解開所有謎團。

【參考資料:《史前墓葬》《人類學報》《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