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君王的馭民術有多黑暗?君主與百姓對立,專做百姓厭惡的事情

菜單

古代君王的馭民術有多黑暗?君主與百姓對立,專做百姓厭惡的事情

引言: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儒家思想對國家的統治影響深遠。孔孟思想一直被歷代君王所推崇,很多地方都興辦儒學,學習儒學思想。即使儒學思想一直在古代佔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在政治中,它從未成為主流,更核心的思想其實是法家的馭民術,法家思想在君主們看來,更適合治國。

古代君王的馭民術有多黑暗?君主與百姓對立,專做百姓厭惡的事情

在商鞅變法之後,法律就走上了治國的前沿,商君書中也記載了大量的、十分黑暗的幫助君王治國的統治術,書中所將的內容並不是教君王怎樣去愛民、助民,而是講的是要提防百姓,做百姓所厭惡的事情,辱沒百姓,這樣才能維護君主至高無上的統治,在法家學派的眼裡,這樣的國家才會走得更加長遠。

古代君王的馭民術有多黑暗?君主與百姓對立,專做百姓厭惡的事情

商君書中認為百姓不可太過於強大,不然不好掌控,所以商君書中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弱民,削弱百姓的勢力。商鞅可以說是法律學的鼻祖,雖然他最後被五馬分屍,但是他成功了,他將民眾與君王完全對立,在他的眼裡,民弱則國強,民強則國弱,只有民眾弱小,才會使得君王隨意驅使,國家才不會引發暴動。

古代君王的馭民術有多黑暗?君主與百姓對立,專做百姓厭惡的事情

商鞅的做法也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因為他忽視了凡事都有兩面性的特徵,畢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商鞅的眼中,哪些人群算作強民呢?第一種就是我們在電視中經常看到的劫富濟貧的俠客,他們不好控制,容易與國家作對。第二種就是知識淵博的人,這樣的人不好忽悠。第三種就是有錢人,眾所周知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嚴重危害到了君主的權威。

商鞅認為,一個國家不需要魚龍混雜的人群,只需要有這兩種人即可。一種是農民,一種是士兵,農民可以種地,維持生活。而士兵則是可以上陣殺敵,保家衛國。一個國家最好的狀態就是變成軍民一體的國家。顯然,商鞅的這個願望是很難實現的。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實行的是“焚書坑儒”,大力推崇法家思想的策略,雖然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秦朝的國祚並不長久,只有14年。再後來到了漢朝,漢武帝推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國家也開始步入正軌,出現了“文景之治”“漢武盛世”等大場面。

不過秦朝之後的儒家思想,已經融合法家思想,和最初的儒家思想是相悖的。秦朝的崛起到覆滅,我們不難看出,在極短的時間,秦國的凝聚力與戰鬥力是相當地強大,但是隻有法律,違揹人性道德,是很難走得長久的。

古代君王的馭民術有多黑暗?君主與百姓對立,專做百姓厭惡的事情

結語:商君書,它的結局註定是被遺棄,我們現在的社會是法治社會,但是法律中又包含了人性與道德,現在的我們生活富裕且有尊嚴,所以我們不必懷念過去,要學會往前看。發展、富裕才是我們最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