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菜單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三國小人物誌0004: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徐榮,是三國時代的一名武將。但凡是瞭解漢末時期,從“董卓進京”,到“諸侯討董”這段歷史的讀者,都應該對他不會感到陌生。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他本是董卓麾下,西涼軍中的一員大將,而且官居滎陽太守。在諸侯聯軍進逼關中,並擊敗華雄呂布以後,董卓焚燒洛陽遷都長安,途中就經過了徐榮所在的滎陽。

這時候,董卓在李儒的建議下,讓呂布在此地抵擋諸侯聯軍的追兵,並讓徐榮設下伏兵,共同禦敵……結果,聯軍的進攻先鋒曹操,就這樣踏進了西涼軍的陷阱,被掩殺一陣損失慘重,之後又被徐榮伏兵所痛擊,幾乎全軍覆沒。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儘管有忠心耿耿的曹洪,讓馬步行護住曹操,好不容易渡過了河,卻也未能逃脫徐榮的追兵,眼看就要命喪黃泉……這時候,幸虧有夏侯惇夏侯淵兩位猛將的及時趕到,才為曹操擋住了追兵解了圍。而敵人的主將徐榮,也在單挑中被刺於馬下,成為了在演義小說的劇情中,第一條在夏侯惇刀下成就的“斬將”記錄……

是的,由於《三國演義》的流行於世,故而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徐榮都被劃入了“三流下將”的行列。都覺得他武功平庸至極,能力也一般。尤其是在夏侯惇這種,超一流猛將的手底下,他也就是個幾回合掙扎,然後領盒飯的路人水平……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然而,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其實,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徐榮非但不是那個在戰場上,被夏侯惇肆意狂虐的無名下將。反而還是董卓軍的先鋒,率領精銳主力,與諸侯聯軍進行了第一波的交鋒。而且,在擊敗曹操軍的戰役中,他其實才是真正的主將,並沒有呂布胡軫李傕郭汜這些人什麼事情。

不僅如此,諸侯聯軍的另一位先鋒孫堅,也是在戰場上敗陣于徐榮之手。搞得孫堅自己都十分狼狽,危險叢生。最後和自己的護衛隊長祖茂配合,玩了一出“金蟬脫殼”,才能勉強逃脫……

也就是說,徐榮是在歷史記載上,唯一戰勝過孫曹兩家軍隊的人。這個戰績可絕對是算得上是相當出彩了。畢竟,曹操的兒子後來建立了曹魏帝國,孫堅的後人也建立了東吳霸業,都算是非常牛逼的人。而徐榮能憑一己之力,獨自擊敗後來天下三分中的其二,其軍事水平是肯定不容小覷的……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今天,就讓我們翻開真實的史料記載,來探討一下徐榮這個人物的真實事蹟,並給他一個儘量客觀的歷史評價。

首先要說到的是,徐榮的籍貫和身份。是否真的是如大多數人所認為的,他是董卓的心腹,西涼軍將領中的一員,同時也是西涼一代的人?

其實,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徐榮的籍貫是在玄菟郡,或是襄平郡。這兩個地方都地處遼東地區,接近於今天的朝鮮地界,和西涼一代的西陲邊境,相距了何止八竿子遠……

(《三國志-公孫度傳》記載:公孫度字升濟,本遼東襄平人也……避吏居玄菟……同郡徐榮為董卓中郎將,薦度為遼東太守。)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既然不是西涼人,那麼徐榮是後來到西涼為官,並且在董卓麾下的西涼軍中,擔任將領的嗎?

其實關於這一點,也是有所爭議的。畢竟關於西涼軍淵源的史料記錄,實在是太少。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徐榮在董卓麾下的為官記錄。相反,從徐榮後來的各種表現來看,他更像是東漢朝廷的武官,是為皇帝所效力的……

很有可能,徐榮原本的真實身份,是以武入仕的武官,而且是當朝大將軍何進麾下的一員部將。不過,他的職位卻不可能很高,既不是像逢紀、荀攸、何顒等名仕一樣,能進入何進的智囊團隊;也比不上曹操、袁紹、淳于瓊等人的名氣,能成為“西園八校尉”之一。所以史料上並未記載,他入朝為官的經歷……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而且,在後來何進的外戚集團,與宦官勢力之間的激烈劇鬥之中,雙方各自指揮兵馬掩殺之時,也沒有關於徐榮的出戰記錄。可以基本判定,他這時候基本上是處於位低權輕,不得重用的尷尬身份上……

相反,倒是在董卓進京以後,徐榮才算是有了比較響亮的“將軍名號”。他被提拔到了“中郎將”的位置上,也算是董卓在收攏何進兵權之時,對原本何進麾下投靠過來的掌兵將領們的一種安撫和升遷(呂布從丁原手下投靠過來,職位也是中郎將)。

就此,我們也可以理解,原本默默無聞的徐榮,為什麼能在之後的諸侯討董戰役中,能大放光彩的原因了: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一方面是因為他本身就具備,相當的戰場指揮能力;另一方面是由於之前長期閒置,在何進麾下鬱郁不得志。而董卓卻對他破格提拔,雖然目的只是在於拉攏人心,並鞏固自己在京都洛陽的地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徐榮帶兵打仗,且發揮軍事能力的空間。

所以,徐榮也算是知恩圖報,用自己戰場上的立功,來報答了董卓對他的“知遇提拔之恩”。

接下來我們再解讀一下,徐榮在戰場上表現,以及他和曹操孫堅等人作戰的詳細過程: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和演義小說上所描述的不同。真實的諸侯聯軍,其實並非是會盟於一處,並聽候“盟主”袁紹的統一指揮。據史料記載,當時各個州郡起兵之後,各自是駐紮在了不同的地方:袁紹、王匡屯兵河內,孔伷屯兵潁川,韓馥屯兵鄴縣,袁術屯兵南陽,張邈、劉岱、橋瑁、袁遺等人屯兵酸棗……

而且,也沒有“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等精彩打鬥故事(劉關張公孫瓚等人根本沒參加諸侯聯軍),並迫使董卓退走,棄洛陽而退長安的劇情。其實董卓遷都一事,發生在在兩軍作戰之前。因為當時農民起義軍的一支——河東白波軍,鬧得沸沸揚揚,董卓令女婿牛輔率軍鎮壓,結果大敗而歸。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這時候,關東諸侯聯軍再洶湧而至,等於是又來了一個強大的敵人。董卓考慮到洛陽地處中原,四面無險可守。又擔心關東聯軍和農民起義軍聯合起來,令他兩面受敵。所以才決定遷都長安。因為這裡離他的大本營西涼相對較近,而且,從洛陽到長安這一段路上關隘也很多,便於節節抵抗和防守。

不過,諸侯聯軍其實從最一開始,就在內部出了問題。不僅是處於內部的勾心鬥角和各自為戰中,而且各路人馬還都大多是持觀望和儲存實力的態度。人人生怕自己率先進軍,損失了自己的人馬和輜重,反而還討不了好,當然就只有停滯不前了……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這時候,只有一心為公的曹操和孫堅二人,率領麾下不多的人馬,越過了洛陽,繼續追擊著董卓。由於出兵時間和進軍路線的不同,曹操跑在了孫堅的前面。他率部抵達了滎陽,並在泗水河的支流汴水邊上,與董卓軍的徐榮部相遇……

關於這一戰的詳細過程,史書並未明確記載。不過就如同演義小說上所描述的一樣,此時剛處於起步期,兵少將寡的曹操集團,還不具備太強的實力。面對早有準備的徐榮兵團,很快就被打得節節頹敗。就連曹操自己,都中了流箭受傷,差點提前隕落疆場。幸得有忠心耿耿的家將曹洪全力保護,才得以渡過汴水,連夜逃走。

(《三國志-武帝本紀》記載:邈遣將衛茲分兵隨太祖。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榮見太祖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接著,徐榮又對上了後續趕來的孫堅軍團。他和董卓麾下的牛輔、李傕、郭汜、賈詡等人合作,再次令孤軍深入的孫堅陷進了包圍圈……一場激戰下來,原本驍勇善戰的孫堅軍也力不敵眾,幾乎潰散。

在被徐榮率軍追殺的過程中,孫堅也多次遇險,幾乎就要逃不脫追兵。也幸虧他平日裡就預謀過一個“替身計劃”。讓身邊的侍衛祖茂,和他交換了標誌性的顯眼紅頭巾,並頂替了他的身份。才能引開了徐榮的追兵,勉強成功逃脫(祖茂在引開敵人以後也逃走,如演義所說,被華雄所斬)……

(《三國志-孫堅傳》:孫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間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就這樣,關東諸侯聯軍的兩大先鋒軍團,都先後敗在了徐榮的手裡。儘管這兩場勝利,都是得力於他有著以逸待勞,以及後勤兵力方面的優勢。但對於他的軍事指揮能力,也由此足以窺見一般。

畢竟,曹操和孫堅二人的軍事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就算是曹操這會兒還處於發育期,軍隊尚未成型;孫堅也算是偏師深入,兵力不多。但是至少,他二人都是已經成名的人物。曹操之前任西園校尉,統率御林軍;孫堅原本也是長沙太守,保境安民一方。而且在之前平定黃巾起義,剿滅地方叛亂和匪患的戰鬥中,孫曹二人也算是頗有功勳。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不僅如此,後來孫堅在收攏殘兵,並面對董卓軍其它部隊的時候,還打出了一波幾連勝。連續擊敗了胡軫,呂布,華雄(真實身份只是胡軫軍中一個無名都督或都尉)等人,並在大谷、洛陽宣陽城門等地,都擊敗了董卓軍,一路揮師威逼函谷關……搞得遠在長安的董卓,都忙不迭地派出使者,想以“聯姻”為手段,籠絡住孫堅……

所以,徐榮既然能在戰場上,連續戰勝曹操和孫堅二人。甚至還逼得二人狼狽潰退,兇險至極,不得不讓部將來“忠心護主救命”(曹洪和祖茂)。這已經足以說明他的軍事戰術能力之強,至少能榮登三國時代的一流將領之列。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然而,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同時,徐榮也表現出了他殘忍和嗜血的一面。據史料記載,他自從受董卓的任命,駐紮滎陽以後,就不停率兵劫掠周邊,一方面讓敵人無法就地取材收集糧草物資,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的軍隊儲備輜重和後勤。

(《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時,長沙太守孫堅亦率豫州諸群兵討卓。 卓先遣將徐榮、李蒙四出虜掠)

儘管,這種事情也算是戰爭亂世中的常事。面對即將來襲的敵人,在戰場的周邊實時“堅壁清野”,可以起到打擊敵人和充實自身的作用。然而,徐榮劫掠的物件,必然是周圍的百姓,搶奪他們的糧草並將他們驅趕背井離鄉,這明顯也不是乾的什麼好事。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而且據史書記載,在打敗孫堅軍團以後,徐榮俘虜了跟隨孫堅軍出征的潁川太守李旻。大概是惱怒於孫堅的“借物代形”逃脫,自己也沒能擊殺或俘虜他。於是便將氣全部撒到李旻身上,竟下令將其置放於大鍋之中,活活“煮死”……此等殘酷的手段,實在也是讓人瞠目結舌!

這說明什麼?說明徐榮這個人,應該本身就沒有什麼政治方面的素質和原則。他是個純粹的軍人,也是個粗人。他的思維也非常地軍事化,只知道聽命令打仗而已。後來,也正是這種思維的影響,導致了他的最終戰死沙場,並身首異處的結局……

我們知道,在諸侯聯軍集團與董卓西涼集團的幾度交鋒之後,雖然在孫堅的各方面努力之下,逐漸扭轉了戰場上的頹勢,並拿下洛陽進逼函谷關。但是由於聯軍內部相互猜忌和勾心鬥角的原因,導致討董行動一再停滯。最終,由於袁氏兄弟這兩位“正副盟主”的不作為,諸侯們也逐漸陷入了相互討伐,爭搶地盤和利益的內鬥。

而遠在長安的董卓,見聯軍不歡而散,自然是高興得手舞足蹈,並且自認為自己作為東漢朝廷操縱者的地位永固,開始得意忘形了起來……卻不想,被忠於漢室的朝中司徒王允,來了個“連環離間計”,悄悄拉攏了他手下的李肅和呂布等人,並設計埋伏,將他刺殺於皇宮側門外。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這時候的徐榮,沒了之前提拔並重用他的董卓,他又該何去何從呢?事實上,本著他之前“誰重用我,我就為誰賣命”的原則,這時候的他,也就順水推舟地又投效到了王允的麾下,再次成為了“東漢朝廷”的將軍。

關於王允的身份,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討論過,他雖然位居朝中三公(司空、司馬、司徒)的高位,但是卻很少染指軍隊,也沒有什麼兵權在手(之前暗殺董卓的區區十多個兵,都是從董卓手下挖角過來的)。

而今,王允因為暗殺行動的成功,突然坐上了東漢朝廷第一權臣的寶座,自然是需要儘可能拉攏手握軍權的將領們,來保證自己的地位,也保護年幼的皇帝的安全。於是,他除了讓之前和他合作幹掉董卓的呂布,擔任長安城的軍事統領之外,也儘可能籠絡了其他在長安的軍事統領。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而徐榮,本身身份就是朝廷的將軍,雖然之前在何進手下沒有什麼表現的機會,反而是跟著董卓作惡,與諸侯聯軍作戰。但是,他的軍事指揮能力有目共睹,而且本身又不是西涼軍一路的人,此時更願意重新投效朝廷,自然是很能得到王允的重用。

於是,王允也借皇帝之名,給徐榮升官加爵,並讓他繼續統領軍隊。試想,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徐榮從此便能正大光明地,成為朝廷的正規將軍。而之前“董卓幫兇”的惡名,也可以由此得到洗白!

然而,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都是知道的。王允內心的“文人思維”,使得他用自己根深蒂固的“善惡標準”,將西涼軍整個集團都劃入了“壞人”的行列。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他一不想辦法分而治之,用拉攏和赦免的方式,來瓦解西涼軍殘部;二不將以朝廷的命令,將他們調走或就地解散。反而是試圖聯絡關東聯軍,讓袁紹和袁術等人,來壓制和掌控他們……

於是,被王允逼上了絕路的西涼軍將領們,就藉機聯合了起來。他們到處散佈,王允要“殺光涼州人”的謠言,令原本就嗜血殘暴的西涼軍,再次被激起了用命之心……在毒士賈詡的建議下,在李傕郭汜二人的率領下,西涼軍打著“撥亂反正”(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亂?)的旗號,再次殺向了長安。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而這時候的長安城中,王允手中的人馬實在太少,又是倉促之間被組織起來的,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原本就是西涼軍的人。隨著原本屬於西涼軍的楊定、胡軫等將領的叛變,王允手中的兵力更是捉襟見肘。似乎現在唯一能倚靠的,也只有能征善戰的徐榮了……

事實上,徐榮也確實是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在王允的命令下,率軍在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等地迎戰,與叛軍纏鬥了很久。然而,由於胡軫的突然叛變投敵,導致徐榮側翼受敵。終於是抵擋不住人數眾多,且勇猛過人的西涼軍。在兵敗沙場的同時,徐榮也未能倖免於難,在戰場上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就此,我們也算是整理完了,徐榮這個人物,在史料記載上的真實軌跡。應該說,他確實是一個很出色的軍人,在戰場上的用兵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別的不說,在他短暫且有限的歷史記載文獻中,一共參加過三場戰役,其中有兩場,都是在和後來的超級牛人——魏國集團的奠基人曹操,東吳江山創始人孫堅,在作為對手在作戰。

而且,徐榮在這兩戰中,都取得了勝利。可謂是在三國時代,唯一一個同時擊敗過曹氏和孫氏兩大集團的人。在最後的長安之戰中,他面對李傕郭汜的西涼軍,雖然失敗而且喪命,但也算是堅持到了最後,流盡了最後的一滴血……比起臨陣投降胡軫,和打不過就開溜的呂布來說,徐榮戰死沙場的舉動,尤其顯得悲壯……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但是,我們也必須要看到,徐榮身上的不足之處。他是個思維比較簡單單純的人,大局觀也不夠,而且身上還多少有著殘忍嗜血的一面。不僅如此,他還缺乏一定的政治信仰,政治主張,和做事的原則。

從徐榮短暫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出,他似乎還是以“為朝廷打仗效力”,來作為己任。只是他所認同的“朝廷”,也就只是個朝廷的名號而已。他也不管朝廷掌權者的善惡好壞,和做事情的對錯與否。何進掌權就在何進手下幹,董卓掌權就投靠董卓,王允掌權就聽王允的……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最終,在一場因為決策錯誤,而導致根本沒有什麼勝算的戰役中,徐榮也單純地拼盡了全力,為自己所效忠的“朝廷”而努力作戰。在史書上留下了他驚鴻一瞥的戰場出彩,和令人感嘆的“忠心”表現之後,他也在史書的記載上匆匆歸隱,從此退出了三國舞臺的紛爭。

寫到最後,我們或許也可以發揮一下想象。像徐榮這樣軍事能力出色,但其他方面欠缺的人,如果能夠遇上一位雄才大略,且知人善任的“明主”的話。一方面彌補他在政治上的短板,另一方面能管控好他嗜血殘忍的一面,再一方面能發揮出他軍事指揮上的能力……

或許,徐榮真的能就此成為名將,並在歷史上譜寫出更多的故事……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PS:儘管在《三國演義》中,徐榮僅僅是個打醬油的角色,但是在三國相關的電玩遊戲和桌遊的設定裡,徐榮的定位卻往往並不算低。

比如在著名桌面遊戲《三國殺》中,徐榮是一張武將牌,而且擁有“兇鑊”和“殺絕”兩項技能。

差點殺死曹操和孫堅的三國無名之將:戰勝孫曹的低調名將徐榮

在奧汀科技上世紀90年代出品的,國產策略遊戲《三國群英傳2》中,徐榮雖武將技配置並不出色,但是其武力值也達到了80(在董卓集團僅次於呂布張遼華雄,和樊稠接近,比李傕郭汜都高),足以被劃入“猛將”的行列。

這,也算是對他在真實歷史上,表現出來的出色軍事能力,所給予的一點肯定吧!

宣告: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