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清高宗因沒有更中意的繼承人才選擇清仁宗繼位

菜單

清高宗因沒有更中意的繼承人才選擇清仁宗繼位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透過“秘密立儲”的方式,確定了十五阿哥永琰的儲君身份,並且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的時候,宣讀了傳位遺詔,同時正式決定他將於次年進行禪位。就這樣,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帝舉行禪位大典,由永琰繼承皇位,這就是歷史上的嘉慶皇帝。

縱觀乾隆皇帝確定接班人的整個過程,可以說他是相當的“痛苦”的,因為在此之前,他經歷過三次“失敗”的立儲,而即便是最終選擇了嘉慶皇帝,那也只能算是“矮子裡面拔大個”,乾隆皇帝對他也未必真的十足滿意。

其實,相比於平庸的永琰,乾隆皇帝的另外一位皇子、十一阿哥永瑆的能力更為出眾,並且被譽為“乾隆四家”的他在當時的名氣也更為響亮。只不過,永瑆兩個致命的性格缺陷,最終使得乾隆皇帝不得不放棄了永瑆,進而選擇了永琰為自己的皇位接班人。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駕崩,乾隆皇帝正式登基,而他也成為第一位透過“秘密立儲”方式登上皇位的清朝皇帝。

第一位是乾隆皇帝與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嫡長子永璉。

實際上,不僅僅是乾隆皇帝對於自己的這位嫡長子極為寵愛,就連雍正皇帝也對其關愛頗深,就連“永璉”的名字都是雍正所取。於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的時候,乾隆皇帝就進行了他登基之後的第一次“秘密立儲”,就此將年僅六歲的永璉確立為自己的皇位接班人。

然而,到了乾隆三年(1738年),永璉就因為風寒不治去世,此也宣告乾隆皇帝的第一次“秘密立儲”以失敗告終,同時他也失去了他最為中意的皇位接班人。“乾隆三年十月,殤,年九歲。十一月,諭曰:‘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旋冊贈皇太子,諡端慧。”

乾隆皇帝失去的第二位繼位人選是他的另外一位嫡子永琮。

乾隆十一年(1746年),富察氏皇后為乾隆皇帝生下了七阿哥永琮,乾隆皇帝在歡喜之餘,也是多次顯露出想要立永琮為皇位接班人的想法:“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宮,性成夙慧。甫及兩週,岐嶷表異。聖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聰穎殊常,鍾愛最篤。朕亦深望教養成立,可屬承祧。”

只不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不滿兩歲的永琮也因病夭折了。

在這之後,乾隆皇帝又失去了一位心儀的皇位繼承人,即五阿哥永琪。

永琪的出身並不像永璉和永琮那樣高貴,他的生母珂里葉特氏僅是妃一級,然而,永琪自身天資聰慧,並且是文武雙全,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和器重。更為關鍵的是,永琪曾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圓明園九州清晏殿火災中,揹著乾隆皇帝逃離火海,算是對乾隆皇帝有著“救命之恩”,也正是因為如此,乾隆三十年(1765年),年僅二十四歲的永琪就被封為榮親王。

只可惜,僅僅數月之後,永琪就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因病薨逝,乾隆皇帝是又一次陷入了傷心與失望之中,以至於在永琪薨逝後二十多年後,乾隆皇帝仍對永琪是念念不忘,依舊讚不絕口,而如果永琪真的能夠活到乾隆皇帝駕崩,想必一定會是他來繼承皇位的。

接連三次失去中意的皇位繼承人,給乾隆皇帝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在此後的多年時間裡,乾隆皇帝一直是對再行“秘密立儲”一事避而不談。

直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已經六十二歲的乾隆皇帝不得不再度正視傳位問題,而此時可供他選擇的接班人依然不多了。

四阿哥永珹與六阿哥永瑢已經被乾隆皇帝給過繼了過去,這其中,永珹過繼給了康熙皇帝的皇十七子胤裪為孫,襲承了履親王的爵位,而永瑢則也被過繼給了另外一個康熙皇帝皇子胤禧。於是乎,這兩位乾隆皇帝的皇子是不具備繼位資格的。

再來看看十二阿哥永璂,他的生母是乾隆皇帝的繼後輝發那拉氏,按理說他也應該算是乾隆皇帝的嫡子。然而,輝發那拉氏因為“削髮事件”,被乾隆皇帝收回了四份冊寶,皇后之位就此“名存實亡”,而她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也為乾隆皇帝所嫉恨,乾隆對其不僅是態度冷淡,並且還始終都沒有對其進行冊封。所以,這個時候的永璂也根本不在乾隆皇帝的考慮範圍之內。

所以,此時可供乾隆選擇的,也就只有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這四人了。

在這四人中,永璇的年齡稍長,但是他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非常的不好,並且乾隆也不喜歡他;年齡最小的永璘,因為在這個時候僅僅只有不到七歲,實在是太小了,不確定的因素也非常的多,所以乾隆皇帝也不敢冒這個險。

至於十一阿哥永瑆被乾隆皇帝排除在皇位繼承人選之外,也是因為他有兩個非常致命的性格缺陷。

其一,便是永瑆的“書生氣”太重了。

楊翰在《息柯雜著》中稱讚其書法是:“王得窺內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書法大備如是,大抵皆從帖中問津,未深究古碑耳。”而在昭槤所著的《嘯亭雜錄》中,也有相關的記載:“永瑆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論者謂國朝自王若霖下,一人而已。”

其二,便是永瑆他那出了名的吝嗇,更是讓人廣為詬病。

《嘯亭雜錄》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一日乘馬斃,王命烹以代膳,是日即不舉爨,其嗇吝也若是。”

還有一件事情,也能說明他的吝嗇。永瑆的嫡福晉是軍機大臣傅恆的女兒,也就是富察氏皇后的親侄女,可謂是出身名門。她嫁給永瑆時帶來了許多的嫁妝,結果永瑆將這些嫁妝全部搶奪了過來,存放在了倉庫之中,並且還要求她與自己一樣,粗茶淡飯、這令此前過慣養尊處優、雍容華貴生活的傅恆女兒是大為鬱悶。

於是乎,正是因為這兩項致命的性格缺陷,乾隆皇帝便認為永瑆雖然有一定的能力與文化素養,但如果將整個國家交給他,必然是非常不放心,永瑆在他看來終究是難堪大任。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乾隆皇帝對於十五阿哥永琰也並不是百分百的滿意,可是相比於其他人,永琰固然能力平庸,但問題卻也是最少的。更為重要的是,永琰是當時非常受乾隆皇帝寵愛的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所生,因此,乾隆皇帝“矮子裡面拔大個”,選擇了永琰來做自己的皇位接班人,並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寫下了傳位詔書,完成了“秘密立儲”。

雖然永瑆沒有被乾隆皇帝選擇為皇位接班人,但是乾隆皇帝對他還是非常不錯的,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還被冊封為了和碩成親王。等到了嘉慶皇帝登基後,又將其委以授軍機大臣,總理戶部三庫的重任,同時他的兒子們也得到了嘉慶皇帝的重用和冊封。

道光三年(1823年),永瑆以七十二歲的高齡薨逝,道光皇帝為其舉辦了隆重的葬禮,並給予了極高的身後殊榮。

儘管永瑆因為自己的性格缺陷與皇位失之交臂,但受盡了乾隆、嘉慶、道光三代帝王的厚待,也算是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