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菜單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范增充滿了傳奇色彩。他70歲出山,手握兵權,宛如800年前的姜子牙。但後人卻普遍質疑他的能力,宋朝丞相直言:“世謂范增為人傑,予以為不然。”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對比同時代的謀士,張良獲得了一致稱讚,為何范增卻有褒有貶?

范增的能力到底如何?

要了解范增的真實水平,我們還是要回到歷史本身。

最早評價范增的人,是項羽的敵對陣營——劉邦。

劉邦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認為,項羽沒有重用范增,才給了自己可乘之機。若是項羽重用范增,或許他就沒有了勝利機會。

這個評價,很高,為何後世卻對范增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呢?

我們先來梳理下范增的經典事例。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范增的經歷

《史記》中有關范增的記載,一共是五件事。

第一件事:見項梁,說服項梁立楚王孫心為王。

范增出山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說服項梁等人,扶持楚王的後裔。

這個謀略非常精彩。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楚國是最無辜的。

范增是楚人,一直以“滅秦復楚”為志向。他很清楚“楚王”旗號的號召力。

此前,陳勝吳廣以“張楚”為旗號,一呼百應,如今項梁要起兵,以“楚王”為旗號,是最好的選擇。

《史記》: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 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

建議被採納後,群龍無首的局面瞬間被打破。

楚王孫心為王,一聲號令,不管是項梁、宋義,還是劉邦,都聚集起來,一起滅秦。

可以說,這是亡秦路上最關鍵的一步。

而這,是范增的計謀。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第二件:項梁兵敗戰死,范增被楚王任命為末將。

項梁因為輕敵,戰敗而亡。此後,楚王重新調整將領的佈局。

他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

《史記》: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

此時,范增還不是項羽的謀士,而是僅次於項羽的將領,並且手握兵權。

要知道,范增已經70多歲了。

另外,宋義、項羽都有自己的軍隊,能手握軍隊不足為奇。

但是范增一個70多歲的老頭子,之前一直沒有出山,卻能擁有兵權,顯然,他在軍中肯定有威望,地位也比較重要。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第三件事:勸項羽殺劉邦,鴻門宴上殺劉邦。

范增在鴻門宴的事蹟,是最為大家熟知的。

他力勸項羽殺劉邦,徹底解除後顧之憂。

只可惜,前一天,項羽還在和范增商量怎麼殺劉邦。當晚,項羽被項伯策反,也不和范增商量,直接放棄了暗殺計劃。

在鴻門宴上,范增的座位,僅次於項伯,被尊為“亞父”。

可見,他在項羽手下是非常受賞識的。

此時,他應該還手握兵權,見項羽沒有動手,他直接讓項莊舞劍,趁機殺掉劉邦。

但鴻門宴上,項羽猶豫不決,項伯誓死保護劉邦,樊噲突然闖入,打亂計劃……最終,范增的計劃失敗,劉邦成功逃走。

可以說,在殺劉邦這件事上,范增已經竭盡所能在幫“不成器”的項羽的忙了。

但最終結果不如人意,他感慨: “豎子不足與謀!”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不得不說,范增的眼光很毒辣。

這個時期的劉邦,謹小慎微,不敢稱王,連項伯都不認為劉邦能爭天下,但范增卻信誓旦旦,認定劉邦是項羽最大的對手。

只可惜,項羽不相信他。

第四件事:參與項羽分封王侯,把劉邦遠放。

鴻門宴上,范增和項羽的意見出現了分歧,但他依然為項羽出謀劃策。

當年,秦採用郡縣制,迅速滅亡;周天子採用分封,延續了幾百年。

於是,范增與項羽商議,以分封諸侯的方式,滿足了各路將領的願望,收買人心。

《史記》: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 諸將皆曰:“善。” 乃分天下,立諸將為侯王。

在范增的操作下,劉邦被刻意分到了偏遠閉塞、道路難行的蜀漢之地。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第五件事:遭反間計被懷疑,范增無奈出走。

分封后3年內,項羽時不時就進犯蜀漢的甬道,導致劉邦所在地生活困難,食物缺乏。

公元前204年,劉邦被圍困在滎陽,糧道斷絕,危在旦夕。

劉邦實在活不下去了,便主動向求和。

范增認為,這是殺掉劉邦的好機會,應該一鼓作氣,擊敗漢軍,直取蜀漢。

只是,項羽卻心軟了。

而且,在這個關鍵時刻,劉邦身邊的謀士陳平,來了一招反間計。

在項羽使者來見劉邦時,劉邦準備了隆重的宴席,結果,看到使者,劉邦說:“我還以為是范增的使者,沒想到你們是項王的使者。”

說完,他就讓人把食物換成粗陋的食物。

項羽得知後,便認定范增和劉邦有勾結,再也不信任他,並且奪走了他的權柄。

范增大怒,就此告老還鄉,只可惜還沒有走到彭城,就生病死掉了。

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 原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 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史記》)

以上,就是范增的5件經典事例,其中,除了殺掉劉邦,被公認為“有遠見”外,其他事件都經受了不少質疑。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范增的能力不行?

范增70歲出山,能被楚王任命為將軍,手握兵權,可見,他的軍事能力肯定不錯。

那麼謀略水平呢?

清朝王鳴盛,對范增很不認可,他認為范增勸項梁打“楚王”旗號,是一個繆計。

“范增謬計,既誤項氏,亦誤懷王。” ——清朝王鳴盛

這個指責很重。

而贊同王鳴盛觀點的人,大部分認為項梁本身就是王公貴族的後代,可以直接打自己的旗號。

打著楚王的旗號,後面就受制於楚王,會成為項氏稱霸天下的障礙。

比如,在劉邦窮途末路時,也曾想過把六國後人尋回來,打他們的旗號積攢人氣,但張良對此表示反對,認為此舉可能造成分裂。

因此,劉邦在整個稱霸過程中,都沒有打別人的旗號。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還有人認為,范增在鴻門宴上殺劉邦的計謀,同樣不可取。

當時,項羽是主人,劉邦是客人,還是立下大功、謙卑有禮的客人。

此時殺掉劉邦,只會讓項羽腹背受敵。

而且,他們稱:如果范增是頂尖謀士,為什麼不做應急預案,不想辦法阻攔劉邦逃跑?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還有人說,范增徒有其名,把劉邦遠放蜀地,一個餿主意。

以劉邦的危險性,項羽應該把他留在身邊,才是最安全的。

此外,還有不少人認為,范增能中陳平的反間計,說明他水平不行,畢竟,這個反間計非常低劣。

鑑於上述分析,宋朝丞相洪邁直言:

“世謂范增為人傑,予以為不然。夷考平生,蓋出戰國縱橫之餘,見利而不知義者也。”

但我認為,以上的指責,其實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范增的真實水平

范增的謀略水平真的不行嗎?

我並不這樣認為。

第一,打楚王旗號反秦,並無問題。

在亡秦路上,最關鍵的是齊心協力。

范增出招打“楚王”旗號,是因為此舉能夠收買人心,且事情若是失敗,還有迴旋餘地。

當時的情況,和劉邦找六國後人的情況並不相同,不能直接類比。

另外,此時的范增,並不是誰的謀士,就算他有自己的私心,也不存在可以指責的地方。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第二,范增的軍事能力很強。

前文提到,范增70多歲,還能在楚王帳下當將軍,手握兵權,可見他在軍隊中是有威望的。

換言之,范增不止是謀士,他更是手握兵權的將軍。

他有著非常強的軍事能力。

第三,項羽不殺劉邦,並未和范增商量。

在鴻門宴上,范增是項羽的謀士。

他的任務是出謀劃策,並且根本沒料到項羽居然反悔了。

成大事者,必然有狠辣、果斷的一面。

范增建議項羽殺掉劉邦,是出於風險預防的角度,當項羽反悔,范增直接派出項莊舞劍,準備殺掉劉邦。

此時,他已經做好了為項羽付出的準備。

可是,項羽卻一直要放掉劉邦,連項伯也出來維護。

樊噲進來後,劉邦已經不可能被殺了,就算留下劉邦,項羽也不會殺他。

因此,沒有留下劉邦,並不代表著范增謀略不行。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第四,劉邦被放逐蜀漢之地,毫無問題。

劉邦被放逐到偏遠的蜀漢之地,這個計策沒有任何問題。

站在上帝視角,的確,把劉邦留在身邊軟禁是最好的。

可問題是,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沒有人有上帝視角。此外,劉邦被封王是註定的,項羽沒有理由把他留在身邊。

范增對沒露出獠牙的劉邦非常警惕,這才一定要在封地上對付他。

而范增的計謀沒有問題,後來劉邦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只要項羽願意,劉邦立刻就要喪命。

只是,項羽最終放過了劉邦而已。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第五,范增或許不是中了反間計,而是寒了心。

范增因為陳平的反間計,最終怒而出走。

很多人認為這是范增謀略不行,因為這個反間計很低劣。

但是,恰恰因為低劣,范增才寒了心。

古話說:士為知己者死。

可如今,項羽已經不信任他了,他再留下也沒有意義。

另外,范增的出走,看似因為反間計,實則是長久以來的委屈。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從勸項梁開始,范增就已經成為項家的將領和謀士。項羽的很多軍事行動,都會詢問范增的意見。但是,每次到了具體行動時,項羽就單邊行動,忽視他們之前的商議。

北上滅秦時,項羽殺上將宋義,沒有和范增商量;

項羽坑秦國士兵時,沒有和范增商量;

就連後來的逐楚王孫心,弒義帝,燒秦宮……都是項羽一人決斷的結果。

《史記》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史記》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項羽的營壘,距離范增並不遠。

只要他願意,任何一件事,他都可以詢問范增的意見。

然而,項羽自詡行軍打仗第一,無需和任何人商議。

這種剛愎自用,是他和范增隔閡的開始,也是他對范增的不信任。

因為他們意見不同,項羽有理由擔心范增壞了他的計劃。

對於謀士而言,主上的信任,至關重要。

而項羽沒有給范增信任。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在劉邦的問題上,范增一直要求殺掉他,但項羽每次在范增面前很堅定,出門就聽信了別人的話,優柔寡斷。

這些委屈,每天積累,漸漸地,就成了他們之間的雷。

陳平拙劣的反間計,就是引爆這顆雷的炸彈。

他只用一句“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就策反了項羽。

這個時候的范增,或許連解釋的心情都沒有。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作為士人,范增有忠心,有不事二主的心性,即項羽剛愎自用、兇狠殘暴、優柔寡斷,他也願意追隨。

可他的追隨,換來的只是不信任:建議不被採納、兵權被奪、戰局逆轉無力迴天。

他不走不行。

畢竟,他若繼續待在項羽身邊,下場絕對不會好。

項羽可以殺宋義,可以殺義帝,可以屠城,可以坑秦卒,那也絕對可以殺范增。

有句話說得好:千里馬易得,而伯樂難求。

范增沒有遇見伯樂,所以他的才華沒辦法完全展現。

但失去范增的項羽,不到兩年,就被劉邦逼到了烏江。

烏江自刎之時,項羽不肯過江東,無顏面見的不僅是江東父老,更有亞父范增。

作為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麼樣?

寫在最後

我認為,范增絕對是非常有遠見的謀士,也有軍事才能。

只是,他沒有遇見自己的伯樂,最終以悲劇收場。

或許,他的才能不比陳平差,只是,陳平算計的不是他,而是項羽。

關於范增的結局,民間還有另外一個傳言。

即范增並沒有疽發而死,他只是詐死,讓項羽放心。真正的范增,到了浙江天台的九遮山,此後,他隱姓埋名為民治病。

得知項羽烏江自刎後,范增大哭:“豎子不聽吾言,終有今日!”

范增的才能,雖然一直被質疑,但也有不少人力挺他。

劉邦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曹魏名臣蔣濟,說:“項羽若聽范增之策,則平步取天下也。”

蘇軾評價范增與項羽:“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亦人傑也哉!”

若項羽能任用范增,你認為,楚漢之爭的結局,是否會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