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菜單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豫西八大碗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都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水、穀物、鹽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水和穀物這些都有可供選擇種植的廣闊地域,唯獨鹽是不可選擇,也是無法代替的。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網路

鹽就像有磁場一樣,吸引著人類向有鹽分佈的地區靠攏和聚集,建立生活基地,逐漸構成了人類的原始部落和氏族集團等。

《中國鹽政史》說:“世界鹽業,莫先中國。中國鹽業,發源最古。在昔神農時代,夙沙初作,煮海為鹽,世稱鹽宗,此海鹽所由起。”

在遠古的神話中,煮海為鹽的夙沙氏,便被說為海鹽之神。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炎、黃、堯、舜、禹五帝畫像裡,其背景便是河東鹽池。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後續的幾千年裡,鹽也獲得了諸如“食餚之將”“百味之祖”“生命之源”“國之大寶”等眾多桂冠。

儘管如今由於鹽的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已經能夠非常容易被獲得,因此人們對鹽重要性的認識已經不那麼敏感了。然而,從歷史的角度考察,說“鹽”影響了人類文明,一點也不誇張。

01

食鹽專賣制度

作為臨海大國,中國有著18000公里海岸線和5000多個大小島嶼,提供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鹽資源。在世界上,中國的海鹽一直雄踞首位。

中國對世界鹽文化的巨大貢獻,不僅僅在於生產技術工藝,更在於鹽文化的理論建樹。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世界鹽業史上,對鹽政首先作出理論概括的先行者,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第一相”——管仲。作為春秋時期齊國的一代名臣,在那個諸候爭霸的時代,管仲使齊桓公成為了春秋諸候的第一霸主。就連被我們尊為智慧化身的諸葛亮,都以管仲為師,如此可見其才略非凡。

《管子·海王篇》是管仲鹽文化思想學說的系統文獻,有“鹽政論者之祖”之稱。這裡就記載著管仲為齊桓公提出的富國興邦、稱霸春秋的警世之論“官山海”與“正鹽筴”。

彼時的齊國有著據海而王的優勢,管仲便提出了將山海的鹽鐵之利收歸國家統一掌握的政策(“官山海”),並推行鹽課稅並實行鹽專賣制度(“正鹽筴”)。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同時,齊國藉助靠海的地理優勢習得捕魚煮鹽之法,在不產鹽的季節將鹽賣給其他不產鹽的國家,以謀取高額利潤。當時的宿國和鄣國就是因為惹毛了齊國,被斷了鹽路,因國力不濟,被他國所滅。

在管仲看來,“十口之家,十人食鹽,百口之家,百人食鹽”,鹽稅就是人頭稅,足以令齊國稱霸一時。在歷史上能明確地把鹽作為戰略物資來看的,管仲是史無前例的第一人。

繼管仲之後,漢武后期財務總監桑弘羊提出了“鹽鐵官營”,將關乎國計民生的鹽和鐵都進行了國家壟斷。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漢武大帝》

儘管管仲提出了“官山海”,但那時也並非由國家全部壟斷,還是會讓部分利於民間。而桑弘羊壟斷的不僅僅是售賣,而是產運銷整個過程。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自漢初劉家奉行黃老治國,整個社會看上去安樂富足,但中央卻沒什麼錢。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助長了他人的野心,比如引起七國之亂的吳王劉濞,仗著吳國臨海靠山,煮鹽冶鐵,鉅額斂財。那時像劉濞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所以桑弘羊的“鹽鐵官營”深得劉徹之心。

別看這小小的鹽鐵官營,這次成功改革更代表著劉徹獨掌社會財政大權。中央不用再受權貴富商制衡,國家財政收入大增,這才有了之後的漢武傳奇。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漢武大帝》

然而,凡事物極必反。中央把鹽業抓太緊了,老百姓吃不起鹽,就必然會有私鹽出現,甚至激起民怨。例如唐末的黃巢,就是鹽販世家,靠著家族積攢的財富在短時間內招兵買馬,敲響了唐王朝的喪鐘。

此外還有吳越的創始人錢鏐(音同劉)、元末鹽梟出身的方國珍、鹽工出身的張士誠,都是藉助販賣私鹽掀起了一陣陣腥風血雨。

02

明朝的鹽引

到了明太祖時期,朱元璋將延續已久的官鹽制度,開放為允許商人透過輸送糧食來換取食鹽的銷售許可,大約30斤糧食就可換一份“鹽引”。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邊防軍需的問題,還能讓利於民。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洪武大案》

這裡的“鹽引”指的是一種專賣憑證,最早時宋代就有了:商人從政府那裡購買鹽引,鹽引上寫著具體的支鹽數量、運送時間、地點等資訊;然後,商人拿著鹽引到鹽產地支鹽;再將這些食鹽運送到指定的地點進行販賣。整個環節看上去有點像我們今天的證券。

明太祖在面對緊急的邊患問題,推行了利國、惠商、便民的“開中法”:鹽商們需要按照招商榜文的規定,先將糧食運送到規定的邊塞軍區,再換取運鹽的憑證——鹽引;然後,商人們便可憑著鹽引到鹽場支鹽,將食鹽運送到指定的區域進行銷售。

說白了,想賣鹽,有鹽引就可以;想要鹽引,那就得送糧食到邊塞。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網路

非但如此,鹽引還可以溢價,也可以當作支付憑證和經營許可證,拿到食鹽市場上賣。如此大的利潤,就連很多皇親國戚,哪怕太監都成了鹽販子。

03

西門大官人的真正發家

鹽引制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過去官收、官運、官銷的食鹽專賣制,中央依然把握食鹽運銷的中心環節,保證國家稅收;同時放權於商人,提高流通效率,算得上是中國鹽政史上的一大創舉了。就連文學作品中都不乏鹽引制的身影。

《金瓶梅》一書雖然假託宋代背景,但寫的是中晚明時代的社會。男主西門慶雖然是一個藥材商人,但是卻是靠淮鹽引發家,這裡又要提到之前說的開中法了。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水滸傳》

這開中法,在前期執行的還不錯,但到了後期,開中為官僚所把持,少納糧、納次糧,還要多支鹽、支好鹽,正當鹽商受到嚴重排擠,有鹽引而支不出鹽來。

單單隻有鹽引並辦不了事,或者說作用並不大。開中法的制度設計中,有了鹽引,如何如期支鹽才是最重要的關鍵所在。《明史》上有清楚記載,有商人交納糧米後,自永樂中期開始等待支鹽,竟然祖孫三代而不得。

鹽引是你的,就是沒有鹽給你,等於一張白條。這西門大官人鑽的就是這個“鹽引”的空子。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水滸傳》

在《金瓶梅》第四十九回裡,西門慶為讓三萬鹽引變現,對新任的兩淮巡鹽蔡御史說:“去歲因舍親那邊在邊上納過些糧草,坐派了有些鹽引,正派在貴治揚州支鹽,只是望乞那裡青目青目,早些支放。”

結果,提早一個月支放。

這裡,有個易忽略的細節。就是去年的鹽引,為何現在才支鹽?

這裡所寫的是鹽引掣放之法,兩淮巡鹽一個人就可以做主,不須經過其他人同意;放鹽地點在揚州;早放是一種恩惠,說明放鹽是需要關係的。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水滸傳》

在別的鹽商還沒有支到鹽的時候,西門慶比別人早支了一個月,自然是奇貨可居,有大賺頭了。

所以即便有鹽引也未必真能支取到鹽,這也算官商勾結的一面了。

04

秦淮河畔的脂粉

作為搖控指揮的山東首富,西門慶極少出清河縣,一生沒見識過江南的明月。儘管山東也產鹽,但西門慶販賣的卻是利潤更高的淮鹽。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網路

民間有諺語:“兩淮鹽,天下鹹”。“揚州繁華以鹽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之前說的吳王劉濞之時。因為揚州位置在南北而流的運河與東西而流的長江交匯處,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使其迅速發展成為兩淮鹽業的運營中心。

尤其經歷了康雍乾三朝,揚州更是成為了全國三大商業資本集團(廣東行商、山西票商、兩淮鹽商)之一。更重要的是成化年間,開中之法被破壞,商人只須在揚州納銀就能領引行鹽,使得大批商賈紛紛移徙淮揚。

伴隨著鹽商財力如日中天,“千家養女先教曲”更形成了揚州的普遍風尚。江南佳人以“顏值”易“鹽值”,成一時之風,難免令人感嘆:“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賣鹽人?”

為什麼古代販賣私鹽哪怕只有幾斤,也是堪比造反的死罪?

圖片來源於《柳如是》

據嘉慶《上海縣誌》記載,當時,“城中慕蘇、揚之餘風”。特別是自五口通商以後,十里洋場繁盛無雙。廣陵的風花柳絮,也隨著飄零到這城開不夜的銷金之窟。所謂“此邦無處不青樓,人影衣香任冶遊。若果腰纏盈十萬,何須騎鶴下揚州”。

可是,鹽何償不是錢?縱慾之極,末世之態。無力之極,何以解憂,唯有此樂。

重口味的大明人,用鹹鹹的滋味給一個王朝添加了最後的苦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