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連中三元是什麼意思,那麼都有誰得此殊榮?

菜單

古代連中三元是什麼意思,那麼都有誰得此殊榮?

連中三元,是指在鄉試、會試和殿試中,三次考試都考了第一名。

由於鄉試的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的第一名叫會元,而殿試的第一名叫狀元。

所以,三次都考第一名的人,叫三元及第。

這放在現在,就是一個人從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每一次大考都是第一名。

總之,這是一種很牛逼的存在,在中國科舉制度興起之後,近千年間,也只有17人三元及第。而這17人中,也只有14人三元及第。

他們分別是:

一、唐朝

1、崔元翰,名鵬,字以行,博陵人。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科狀元。

崔元翰的父親叫崔良佐,是齊國公崔日用的堂弟。崔元翰在母親去世,就隱居在鄉下教書,治學。他對經史十分精通,很擅長詩文。直到年近五十,才中進士。他府試、省試都是第一名,中狀元之後,又登博學宏詞科,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分別是第一名。

在歷代的狀元中,是有記載的連中三元的狀元。

主考官於邵贊曰:“不十五年,當掌詔令。”貞元三年(787)召入朝為太常博士,升為禮部員外郎,七年知制誥。於朝中言辭溫厚,舉止莊重得體,有典誥之風範。然而他生性剛烈,不為世所容。知制誥不到兩年即被降職,不久病故。

總之,這是一個學者型官僚。性格孤僻,很少與人結交,他一心只知讀書,好學不倦。他師法班固、蔡邕。尤善對策、奏記及碑誌。主張文以載道。今《全唐詩》存其詩七首。錄其一首《雨中對後簷叢竹》:“含風搖硯冰,帶雨拂牆衣。乍似秋江上,漁家半掩扉。”

2、張又新;

張又新,字孔昭,今河北省深州市西舊州村人。爺爺張鷟,父張薦,都是博學人物,可以說是有名的書香世家。他生活在唐憲宗元和年間。

初應“宏辭”第一,又為京兆解頭,元和九年,狀元及第,時號為張三頭。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歷左右補闕、廣陵從事。就性格而言,他比崔元翰要活絡得多,曾諂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關十六子”之目。李逢吉任山南節度使,張又新為司馬。逢吉敗,張又新被貶江州刺史。後來又依附李逢吉的兒子李訓,遷刑部郎中。李訓死後,復貶申州刺史。最終的職位是左司郎。

古代連中三元是什麼意思,那麼都有誰得此殊榮?

張又新還是一個好美色之人,立志要娶一個白富美,後來娶了楊虔州的女兒,只可惜這個女子有德無才,讓他悶悶不樂。後來他與寫《憫農》的李紳交往,在歡筵之上得到一個美貌的歌姬,最終與其白頭偕老。

張又新好飲茶,著有《煎茶水記》一卷,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並善寫詩文等,《唐才子傳》有載其事蹟。

總之,相對於歷史上第一個連中三元的崔元翰,這是一個性情中人,會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攀附貴人,也會喜歡美好的事物,比如說美人,比如說茶。

二、遼朝

王棠,這是劉備的老鄉,涿州人。他博雅好古,善文章,在鄉貢、禮部、廷試時都是第一名,是遼國有名的三元狀元。中狀元之後,累任上京 鹽鐵使,曾被人誣詆譭受賄被關入大牢,後因查無實證,被釋放,後來又任遼陽戶部使。

在大康二年,遼東饑民餓死的不少,他力請朝廷賑災,被採納。

大康三年,入為樞密副使,拜南府宰相,後病逝於任上。

王棠為政練達,臨事勤勉不怠,在任期間,法度修明,頗有政績。

總之,這是一位好官,論才學,如果生在宋朝,未必能成為狀元,但生在遼邦,也是他的幸事。

三、宋朝

1、孫何

這是一個悲催的狀元郎,淳化三年狀元,結果剛在地方歷練完,回中央任知制誥時,便染病去世了,年僅44歲。

2、王曾

北宋的名相,詩人。他少年孤苦,善寫文章,在鹹平年間,連中三元,以匠作監丞通判濟州,歷任吏部侍郎,兩次任參知政事,也就是名義上的宰相。曾經用計謀驅逐了權臣丁謂。

景祐元年,又召入京任樞密使,第二次又拜相,封為沂國公,因為和另外一名宰相呂夷簡不和,一同被罷免。

六十一歲時去年,諡號文正。從諡號就可以看出朝廷和百官對他的評價。

3、宋庠

宋仁宗天聖二年狀元,任大理評事、同判襄州。後因劉太后賞識,被越級擢升為太子中允、直史館。仁宗親政後,累遷為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位居政府。因與同僚呂夷簡不和,又反對“慶曆新政”,故而被罷知揚州。新政失敗後,重新入朝,升為樞密使,至皇祐元年(1049年),以兵部侍郎充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式拜相。其後因罪罷相外放,累封封鄭國公,在地方以慎靜著稱。待到晚年,逐漸沉浮自安,終無建樹。宋英宗即位後,宋庠堅請辭官,得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獲贈太尉兼侍中,諡號“元獻”,英宗親題其碑首為“忠規德範之碑”。

從簡歷上看,這也是一個宰相,只不過是一箇舊黨人物,曾反對過慶曆新政,彈劾過范仲淹。

古代連中三元是什麼意思,那麼都有誰得此殊榮?

4、楊寘

楊寊慶曆二年中狀元,授將作監丞,通判潁州,因母親病逝,未及赴任。喪事辦完不久,楊寊亦一病不起,日漸羸弱,終於撒手人寰,年僅三十歲。

5、王巖叟

王巖叟,字彥霖,大名清平人。宋朝狀元,書法家,論著家,朝廷重臣。曾任監察御史、侍御史、吏部侍郎、開封府知府、左司諫、起居舍人、中書舍人、樞密院直學士籤書院事等職。

他一生才華橫溢、剛直不阿,政績卓著,建樹頗豐。其為人做事高風亮節,受到司馬光、蘇轍、呂公著等大臣名士的高度評價。工書法,正書遒勁渾厚。著有《易詩春秋傳》《韓魏公別錄》。傳世墨跡有《秋暑帖》、《與知府安撫左丞資政札》、《尺牘》等。

6、馮京

馮京的一生頗為傳奇。馮京能“三元及第”,的確十分不易。

他參加科舉考試,不僅要應付試卷,還要對付朝廷官員的腐敗弊端,由於殿試是在朝廷裡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誰中了狀元則前途無量。

而馮京參加的那次殿試,對手中有國丈張堯佐的外甥石布桐,張堯佐是仁宗最寵愛的張貴妃的親伯父,為了外甥能中狀元,在考前以重金收買了監考,閱卷官員,要他們務必將石布桐取在第一名。

甚至為了阻止別的考出壓魁,他講法師預測狀元到底是誰,法師說會出在馮家,於是張堯佐立即找到試院登陸官,吩咐如果有姓馮的報名,一律不準列入準考名冊和應試名單。企圖將競爭對手扼殺在報名環節。

馮京得訊,苦思冥想,決定改姓名報考,他把“馮”字的兩點移到“京”字旁,“馮京”便變成“馬涼”了。殿試結果一公佈,“馬涼”高中第一名,成了狀元。宮廷裡,“馬涼”中了狀元,百姓中,眾人卻知道中狀元的是“馮京”。

四、金國

在大宋的隔壁金國,有一個孟四元,也就是連中四元。他叫孟宗獻。

孟宗獻少年時,聰穎異於常人,且擅長詩文,但由於過於自負,初試時名落孫山。自此以後,孟宗獻謙虛好學,學業日進。再次赴考,得鄉試第一,主考楊伯仁對其文章大為稱賞,並推薦給海陵王。當年,孟宗獻又連赴府試,省試、廷試,皆得第一,名聲播於朝野,被時人稱為“孟四元”。孟宗獻是我國科舉史上唯一的“四元”狀元。

中狀元后,孟宗獻被金世宗破格任命為翰林供奉,不久,又任職單州。孟宗獻孝順父母,母親病逝,因哀傷過度,孟宗 獻亦在服喪期間病逝於家。

說起來,孟宗獻與全真教有著莫大的關係,他曾拜王重陽為師,學習道法。公元1169年,王重陽帶領丘處機等四個弟子來到開封,寓居於瓷器王氏的旅邸中。在開封,王重陽收孟宗獻為徒。公元1170年,王重陽在開封仙逝,他的喪事就是由孟宗獻一手操辦的。王重陽的靈柩也暫厝於孟家的後花園中。

五、元朝

王崇哲,元順帝左榜(漢人,南人榜,考題較難)狀元。

六、明朝

1、黃觀

黃觀,字瀾伯,又字尚賓,早年從許姓,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復黃姓。池州府貴池縣清江金墩人。明代第一個連中三元者), 中國歷史上兩個“六首狀元”之一(另一人為錢棨)。

黃觀早年師從元末明初學者黃冔,自幼勤學,從秀才到狀元,歷經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均奪得第一,時人讚譽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此後歷任翰林院修撰、戶部右侍郎等職。

靖難之役,聽說建文帝朱允文被火燒死,就和妻女投江殉難,朱棣將其名從登科錄上劃去,剝去其狀元名號。直到萬曆年間才得以平反,補諡文貞。

總之,是狀元中的戰鬥機,相當厲害的。

2、商輅

字弘載,號素庵,浙江嚴州府淳安縣(今杭州市淳安縣)人。明朝中期名臣。

他自幼天資聰慧,才思過人。正統十年會試及殿試均為第一名,是明代近三百年科舉考試中第二個“三元及第”。

郕王朱祁鈺監國時入內閣,參預機務。奪門之變後被削籍除名。成化三年(1467年)再度入閣,漸升為內閣首輔,官至少保、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等。孝莊錢皇后去世後,商輅與同僚彭時等據理力爭,最終使其得以袝葬裕陵。晚年請求罷黜宦官汪直未果,於是力請辭官,以少保致仕。

古代連中三元是什麼意思,那麼都有誰得此殊榮?

居家十年後,於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去世,年七十三。獲贈太傅,諡號“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筆塵》,纂有《宋元通鑑綱目》等。

七、清朝

1、錢棨

錢棨,原名錢起,後因避唐代詩人錢起同名,遂改為現名“棨”,字振威,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人。

他也是歷史上的另外一個六元狀元,根據《吳縣誌》記載,少年時,錢棨曾多次參加童試,都名落孫山,直到乾隆三十一年,他才以第一名的身份考中生員,成為長洲縣的案首; 接著參加鄉試,又是名落孫山,曾經六進考場,六次落榜。

屢遭失敗,錢棨毫不氣餒,直到乾隆四十六年參加會試,才奪取第一名會元,,在殿試中,他的文筆被當時的乾隆帝非常欣賞,於是在他的試卷下,提硃筆寫下了:第一甲第一名六個紅色大字。

後來,乾隆皇帝還做了一首《御製三元詩》來慶賀錢三元的出現。

龍虎傳臚唱,太利曉日暾。

國朝經百載,春梢得三元。

文運風雲壯,清時禮樂蕃。

載諮中四義,敷奏近千言。

詎止求端楷,所期進讜論。

王曾如何繼,違弼我心存。

乾隆五十一年,錢棨任順天鄉試同考官。乾隆五十二年,任上書房行走,侍教皇子。都是非常清貴的官職。當時和珅權傾朝野,曾經想將錢棨網羅門下,為已所受,被錢棨斷然拒絕。因此受到和珅的陷害,被乾隆以曠職的罪名革職留任。

乾隆五十八年,任右贊善。乾隆五十九年,出任廣東鄉試副主考官。乾隆六十年,升中允、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

總之,看似職位不高,但一直在中樞,掌握機密,誰也不敢惹的人物。

2、陳繼昌

陳繼昌,桂林臨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號蓮史。嘉慶二十五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也是中國科舉史最後一位“三元”狀元。為官二十七年,官至江蘇巡撫。

七、連中三元的武狀元

古代連中三元是什麼意思,那麼都有誰得此殊榮?

除以上幾位之外,還有一些連中三元的武狀元,由於中國自宋朝之後,重文輕武。武狀元的含金量比起文狀元,要差了許多。

1、王名世

浙江永嘉英橋(今龍灣)人,明萬曆二十五年丁酉科武舉順天鄉試解元,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武舉會元、狀元。由於明崇禎四年前武舉沒有殿試,故會元即可稱狀元。王名世勉強可以算做“連中三元”。

2、王玉壁

字楚珩,浙江富陽人,十三歲開始向外祖父學習武藝。臂力過人,能開強弓,作左右射,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他二十歲,參加浙江鄉試,中武解元(第一名)。清順治八年(1651年)再應浙江鄉試武科,中解元。次年,進京會試,中會元;殿試欽點一甲一名武狀元。官至總兵,律己甚嚴,雙鐧終日不離身,治軍頗有成效。1706年無疾而終,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