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晚清乞丐不挖地窖,如何挺過寒冬?全靠"雞毛房",才沒有被凍死

菜單

晚清乞丐不挖地窖,如何挺過寒冬?全靠"雞毛房",才沒有被凍死

寒冬將至,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備好了厚被子、暖手寶、電烤爐、羽絨服等各種禦寒之物,現在國家經濟發展,一般人家都有幾件禦寒物品,那古代的窮人又是怎麼禦寒的呢?在古代,無論是經濟、服裝業還是工業,都遠不如現在發達,電視劇中人們禦寒靠的是厚厚的襖子、大氅或者毛領,但窮人家是不可能出現這些東西的。

古時候流傳著一句俗語,叫做:“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光是聽著這句話,似乎都能感受到冰雪寒意,而直接被凍死的百姓也不在少數。清朝的貧民百姓為了捱過刺骨寒冬,於是建造了一種叫做雞毛房的屋子,乾隆年間的著名詩人蔣士銓曾經寫過一首關於雞毛房的詩:“黃昏萬語乞三錢,雞毛房中買一眠。”那麼雞毛房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晚清乞丐不挖地窖,如何挺過寒冬?全靠"雞毛房",才沒有被凍死

說起清朝的統治歷史,最著名的當屬康乾盛世,康熙開拓疆域,雍正勤政愛民,倡行節儉之風,所以乾隆將政權接過去的時候,清朝就已經是一個繁盛的朝代了,不過就算是在這樣的著名盛世,百姓們依舊吃不飽、穿不暖,冬天只能住在雞毛房。

所謂雞毛房,其實就真的是一地雞毛的房子,這種房子在清朝的北方很常見,一般集中在城市的邊緣地區,房屋簡陋不堪,只能堪堪擋住風雪,裡面住的一般是乞丐和貧窮百姓,屋中沒有任何的傢俱設施,一個大通間裡倒著鋪滿地面的厚厚雞毛,而房樑上則懸掛著很多籮筐,籮筐裡面同樣於是雞毛,等傍晚有人住進去之後,他們就會把雞毛倒下,當做被子使用。

晚清乞丐不挖地窖,如何挺過寒冬?全靠"雞毛房",才沒有被凍死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他們用的不是雞毛,而是正常的被子,每人分發一條,但因為裡面住的人實在太窮了,所以有些人住過之後會直接將被子偷走,拿出去賣或者留著自己禦寒,這就導致雞毛房的成本增加,因此才改用雞毛做被子。

雞毛房的環境不好,不僅僅是屋子的環境,更主要是裡面住的人又多又雜,全都是貧困的百姓和髒兮兮的乞丐,他們沒有洗澡的條件,更沒有換衣服的條件,特別是冬天的時候,他們為了禦寒只能將所有的衣服全部穿在身上,然後就沒有換洗衣物了,那麼多人住在一起,各種腳臭和身上的汗臭味混在一起,簡直讓人難以忍受。

晚清乞丐不挖地窖,如何挺過寒冬?全靠"雞毛房",才沒有被凍死

當然了,雖然雞毛房是給窮人乞丐住的,但也屬於營利性機構,每住一晚需要兩三文錢,不然連門都進不去。向窮人收錢這件事雖然不太地道,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也讓雞毛房的秩序有所改善,因為如果不收錢的話,可能會有人一直長期霸佔著雞毛房的某個位置,而收錢則增加了雞毛房住戶的流動性。

但住雞毛房也有時間規定的,第二天一早,裡面的人就必須離開,他們必須離開簡陋但溫暖的屋子,到冰天雪地的門外去乞討或者做工,不然他們可能支付不起第二天晚上的住宿費。對古代貧民百姓來說,冬天是噩夢般的存在,雖然簡陋不堪,但卻是他們冬天活下去的唯一希望。相比百年前的先輩來說,現在我們的生活可以說非常幸福了。

晚清乞丐不挖地窖,如何挺過寒冬?全靠"雞毛房",才沒有被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