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最後為何會死於李隆基之手?

菜單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最後為何會死於李隆基之手?

上官婉兒是唐代著名才女、詩人,是初唐武則天、唐中宗時期女官、寵臣、皇妃。

上官婉兒絕代芳姿,天資聰穎,才華過人,文采斐然,被稱之為“巾幗宰相”。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最後為何會死於李隆基之手?

一、生平簡介

(一)、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664~710)。武則天、唐中宗寵臣。陝州陝縣(今河南三門峽)人。上官儀孫女。

上官儀獲罪被殺,她隨母鄭氏配入內庭。

因其聰慧善文而得到武則天重用,封為“內舍人”,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武則天愛其才華,往往命其參決政事。

(二)、唐中宗復位後,拜她為昭容,專掌制命詔書。

此後上官婉兒權勢益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她以皇妃兼內舍人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其權利越加膨脹。

她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這是其紅得發紫的顛峰階段。

《全唐詩》收其詩詞三十二首。

唐龍元年(710年)在李隆基發動的“唐龍政變”中上官婉兒被殺死時年四十七歲。

二、宦海沉浮

(一)、武氏寵臣

(1)上官婉兒本是故西臺侍郎上官儀孫女。唐高宗時,由於上官儀勸高宗廢去武后,結果事機敗露,上官儀反被誣死,家族籍沒。當時還是嬰兒的上官婉兒與其母同沒入掖庭。

上官婉兒雖然生長在困頓之中,但其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精通史籍,明習吏事,善作文章。名家之女,又有遺傳文才,定然脫穎而出。

年及十四歲,妖冶豔麗,且天生睿智,過目成誦,所作文章,不假思索下筆千言,如平日構成。因此才名大噪。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最後為何會死於李隆基之手?

武則天的長處就在於善於選拔人才,委以重任。(范文瀾《中國通史》)

武則天當面命題試文,上官婉兒一揮而就。武則天一瞧,只見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是書法秀媚,不由極口稱許,由此受到武則天的賞識,因即留在左右,命掌誥命。

武則天當政,封其侄子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諸武得進,權傾朝野。一時諸武勢大,一批無恥之徒紛紛依附諸武,酷吏來俊臣、周興等皆是他們的爪牙。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最後為何會死於李隆基之手?

武承嗣死後,武三思迅速上位,成為武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其在武則天掌權時被提拔為兵部、禮部尚書,又監修國史;武則天稱帝后被封為梁王,擔任檢校內史,也曾對太子之位懷有野心。

這時生性風流的上官婉兒亦投懷送抱,成為權勢熏天梁王武三思的情人。

至此武后倚上官婉兒為心腹寵臣,令其常常參與宮內密事。百官奏表等,所下制誥,多出婉兒手筆,權勢日盛。

(2)、武則天晚年放縱武氏親族集團,侄兒梁王武三思把持朝政,和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等勾結,把朝政搞得混濁不堪。(趙文博《中國通史》)

在宰相張柬之等與太平公主謀劃政變之關鍵時刻,太平公主成功的將上官婉兒拉到了自己一方。

上官婉兒作為一個從小就受到政治鬥爭牽連,後來又有豐富政治鬥爭經驗的宮廷御用寵臣,對當時政治局勢看得一清二楚。一邊是武后男寵張昌宗、張易之,雖然聲勢煊赫,但卻完全繫於女皇一身,況且武后重病纏身,臥床不起。兩廂對比,孰重孰輕,一目瞭然。倒不如投向未來皇帝一邊。也正因上官婉兒的加入,政變的成功指日可待。

史稱“神龍政變“雖然除掉了“潛圖逆亂”的二張兄弟,成功逼迫了武則天退位,但是斬草未除根,留下了武三思最大的禍患。

(二)、改換門庭

(1)、待中宗復位大權在握後,李顯見上官婉兒雖徐娘半老,但風韻猶存,且詩意清新,才貌雙全,秀色可餐,便把婉兒召幸,春風一度,冊為婕妤,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

中宗復位後,晉封上官婉兒為昭容(女官名),叫他負責起草詔書,參預朝政。(趙文博《中國通史》)

其時上官婉兒改換門庭,混得風生水起,深得中宗、韋后信任,專秉內政,起草政令文誥。

此時足智多謀的上官婉兒,為確保長久被皇帝、皇后倚重,又想出關鍵一招,經上官婉兒穿針引線,將老情人武三思介紹給韋后私通。

武三思不僅是中宗李顯的表兄,其兒子武崇訓與中宗、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還是夫婦。

韋后與武三思本是兒女親家,由此成就了兩代人的“通家之好”。

中宗向來懼內,懵懵懂懂接連被帶了兩頂綠帽子,還是不知不曉。並把這位表哥親家翁引入禁中,圖議政事,封武三思為司空、梁王,封武攸暨為司徒、定王。

當時在朝中形成了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最後為何會死於李隆基之手?

武三思透過韋后、安樂公主,誣陷迫害擁戴中宗復位“神龍政變”之“五王”至死。中宗對揭發武韋醜行的人都處以極刑,武三思因而權傾人主,作威作福。朝野上下怨聲載道。

(2)、上官婉兒跟隨武后多年,非常瞭解武后慣用的政治手段,她勸韋后效仿武則天,當務之急是收買人心,傳播美名。

此時上官婉兒名義上還是中宗的昭容,本該長留宮中,不許擅自外出。但上官婉兒頗不安分,暗中與多個情人來往。“邪人穢夫,爭候門下,肆狎暱… ”《新唐書》

韋后為拉攏上官婉兒,乘機向中宗求情,中宗破例在宮外賞賜了上官婉兒一座豪宅。

上官婉兒也死心塌地成為了武韋一黨的重要骨幹。

此外,由於上官婉兒相中了中書侍郎崔湜,於是其得拜 “同本章事”,超升為相,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上官婉兒越發膽大妄為,竟然與韋后、安樂公主、武三思等沆瀣一氣,操縱政治,樹立私黨,依勢用事,賣官鬻爵,廣納賄賂,窮奢極欲 ,為所欲為。天下囂然。

以(韋氏)為首形成了一個韋武集團。… 骨幹分子是上官婉兒和武三思。(趙文博《中國通史》)

上官婉兒與武韋一黨的倒行逆施,其母親鄭氏都跟著提心吊膽,曰:“武氏,天之所廢,不可興也。今婕妤附於三思,此滅族之道也”。《資治通鑑》

然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鐵了心的上官婉兒只能是一條道跑到黑,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在韋后、安樂公主及武三思激起太子李重俊政變過程中,太子在殺死武三思父子後,索求韋后、安樂公主,並喝內宮人把與武三思通姦的上官婉兒交出來。

“及太子重俊起兵誅三思,索昭容,昭容始懼…”《資治通鑑》

韋后、安樂公主嚇得魂飛魄散,上官婉兒急中生智高叫:“看太子的意思,是先殺婉兒,再殺皇后與安樂公主,最後是要殺皇帝陛下!”太子在玄武門城樓與中宗、韋后對峙時,根本未想謀弒中宗,正因此猶豫不決之際,上官婉兒的“最後是要殺皇帝陛下”,把太子的“清君側”,定性為大逆不道的“殺皇帝”。叛軍一時氣短,反被保護皇帝的御林軍擊敗,而後昏庸無能的中宗竟將自己親兒子的腦殼去祭奠給他帶綠帽子的武三思。

(3)、自此韋后與一直想當“皇太女”的安樂公主竟然搶班奪權;在驚悸惶恐中度過了二十三年,剛剛登上皇位五年的中宗李顯 ,對韋后和安樂公主的縱容、忍讓,竟惹來殺身之禍。

景龍四年六月二日中宗被毒死。

本來絕頂聰明的上官婉兒就想留一後手,以備不時之需。遂與太平公主密謀,草擬中宗“遺詔”,立中宗小兒子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

但是韋后與其兄韋溫等死黨改篡詔書,以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虛其職權。

(三)、命喪黃泉

善惡有報終有時,景龍四年(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見韋氏一黨已經高舉屠刀,要除掉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唐皇族,而後黃袍加身。於是先下手為強,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在殺死韋后、安樂公主後,軍兵直至上官婉兒居所。上官婉兒聽到外有兵起,知曉韋后一黨不保。她沉著冷靜找出早已準備好的中宗“遺詔”高執蠟燭,大開宮門,率宮人跪迎政變軍士。

當前任朝邑尉劉幽求率兵闖入時,上官婉兒呈上詔書草稿,表示當初她自己本意是以相王李旦為輔政,後為韋氏一黨所篡改。以此為據妄圖矇混過關,保住自己一條小命。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最後為何會死於李隆基之手?

(臨淄王李隆基)

但不知臨淄王為什麼深恨這位美貌才女,一點機會都不給留,立命人斬之於殿下。

聰明一世的女文豪,終於死在比她更聰明的李隆基之手。

而後李隆基盡誅武韋黨羽。

扶持自己的父親李旦重返皇位,是為睿宗,改元景雲。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最後為何會死於李隆基之手?

結束語:上官婉兒能被“通文史,多權謀 ”(范文瀾《中國通史》)的武氏所器重,併成為心腹,其絕非等閒之輩。

上官婉兒天賦靈犀,從武則天時代開始涉足政壇,一步一步接近了當朝的權力核心。三十餘年 一直周旋於各種政治勢力之間,為抱粗腿,尋靠山,見風使舵,左右逢源,玩弄權術,不僅成功的保全了自己,且官運亨通,權傾朝野,一時風光無限。

傳奇一生之大才女,亦深知她自己多年以來與諸武沆瀣一氣,臭味相投,隨波逐流,坑害李唐皇族;後來中宗復位,韋武一黨崛起,她見風使舵,改換門庭,又投靠了韋氏新主子,徹底站錯了隊,並且一錯再錯。

在韋后、安樂公主及武三思激起太子李重俊未遂政變,並在殺害太子過程中,上官婉兒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長期與武韋一黨狼狽為奸,淫媚至及,禍亂宮闈 ,蠅營狗苟,賣官鬻爵,作惡多端 ,終究難逃一劫。

這次她遇到了剋星——嫉惡如仇、年輕氣盛的李隆基,聰明一世,才華橫溢之才女至此香消玉殞,命喪黃泉,成為皇權鬥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