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他和貢士、進士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菜單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他和貢士、進士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必須明確一點,中國古代的鄉試、會試、殿試根本不是什麼“學歷考試”,更類似於現在的“公務員考試”!考中鄉試、成為舉人之後,便擁有了進入官場的“入場券”,同時也獲得了進一步參加會試和殿試的資格。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他和貢士、進士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答案是明確的,能!比如明朝著名的“海青天”海瑞,他就是在連考兩次會試沒有考中之後,以舉人身份出仕為官的,而且一直做到了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這樣的高官!雖然沒有太多實權,但級別擺在那裡,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和北京的都察院右都御史是平級的。換句話說,舉人出身不僅可以當官,而且理論上是可以當到最高級別官職的。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他和貢士、進士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但是,舉人並不是考中後立馬就可以當官,得等有缺才能補,而且通常只能被授予知縣以下的官職。能夠被直接授予知縣職務的舉人,要麼是背景深厚,要麼就是祖墳上冒青煙了!比如前面提到的海瑞,以舉人身份出仕之初僅僅擔任了縣學教諭這樣的職務。按照明制,縣學教諭這個職務屬於“未入流”,也就是擁有官員身份、在吏部有備案,但比從九品還要低一級!可不管怎麼說,“不入流”那也是官、不是吏,理論上也是可以升到正一品的。但吏絕對不可能,他們永遠只能是吏!

如果趕上王朝草創,舉人直接被授予知縣等職務也是有可能的。比如清朝的“於青菜”于成龍,他連舉人都算不上,只是鄉試補錄的副榜貢生。可是,因為人才短缺,經過國子監“短期培訓”之後,于成龍依然被外放了知縣之職!這裡有必要說一說,副榜貢生不是考中會試的貢士,而是在鄉試落榜生中選取部分成績尚可者、進入國子監繼續深造,待考核合格之後,參照舉人錄用。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他和貢士、進士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可是,如果不幸趕上了和平年代、尤其是王朝中後期,那就且有得等了!歷朝歷代等上一輩子也沒能放個實缺的舉人大有人在。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會選擇進入高官幕府、充當高官的幕僚,以期“近水樓臺先得月”、獲得高官的賞識,從而進入官場。比如晚清時期的左宗棠,走的就是這條路,他後來的那個“進士”不是考的,而是慈禧太后送的。但不管怎麼說,能夠走到左宗棠這個份上的,絕對鳳毛麟角……大多數舉人最終都默默無聞,或者在知縣之類、甚至更低的官職上一直幹到“退休”……舉人出身的官員,能夠幹到知府基本上就已經到了“天花板”了,像海瑞、左宗棠那樣的,純屬“異數”,比鳳毛麟角還要鳳毛麟角!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他和貢士、進士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舉人與貢士、進士的區別

進士與舉人不同,所有進士理論上都是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職的。說白了,進士其實就是舉人的“升級版”,是舉人考取直接做官、不用候缺的資格。中國古代的進士一般分三等,即所謂三甲(不是醫院那種)。一甲稱進士及第、通常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編修之職。二甲稱進士出身、三甲稱同進士出身,這些人中成績好的一般會被挑選出任翰林院庶吉士。剩下的,也基本會被授予六部主事等職或者外放知縣等等。總而言之就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國家一定會給您安排一個“處級”以上工作!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他和貢士、進士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貢士與進士的區別

貢士和進士,這是很多人都搞不清的一對東西,二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這麼說吧,貢士其實就是進士,原班人馬、一個不動!舉人參加會試,考中之後便是貢士。接下來的殿試屬於等額考試,不差額!只對貢士進行重新排名,僅此而已。換句話說,考中了貢士就等於是考中了進士,但貢士中的第一名卻不一定是狀元!這裡面有殿試發揮的原因,也有皇帝的喜好。比如晚清的狀元劉春霖,就是因為名字取得吉利,被慈禧太后親點為了一甲第一名——狀元!

綜上所述,無論是舉人還是貢士、進士與現在的“學歷”這個概念都八竿子打不著,您多咱見過現在研究生畢業就可以直接當公務員的?中國古代的鄉試、會試、殿試其實就是古代的“公務員考試”,與“學歷”無關。網上一些人說什麼現在的博士相當於古代的進士云云,純屬一廂情願、鬼扯一通!您見過哪個博士可以直接擔任處級職務的?博士就算是考上了公務員,也不過就是享受正科待遇而已,有時候連正科職、甚至副科職都未必輪得上……最後再次強調一下,舉人是中國古代的“公務員編制”,不是“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