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對三國格局影響巨大的“三大戰役”,分別都是什麼結局

菜單

對三國格局影響巨大的“三大戰役”,分別都是什麼結局

從公元184年的

黃巾起義

,掀開

東漢

末年的大亂局面到公元280年由

司馬炎

建立的

晉國

正式滅亡東吳,數十年的東漢末年、

三國

割據的分裂局勢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役數不勝數,而其中也有三個深刻影響後世的“

三大戰役

”。

(一)

官渡之戰

公元196年,

曹操

漢獻帝

於許縣,利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策大大增強了自己的威勢,並且先後擊敗

呂布

袁術

等人,開始初步佔據黃河以南等地。但與此同時,

袁紹

滅亡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

公孫瓚

,佔據河北等北方地界。同為北方最強的兩大政治集團,隨著各自的擴張,矛盾愈發加深,都渴望消滅對手統一北方。

對三國格局影響巨大的“三大戰役”,分別都是什麼結局

公元199年,佔據優勢的袁紹首先以精兵十萬南下,意圖攻佔許縣,率先掀開了戰爭的序幕。戰爭初期,曹操根據自身情況採取了集中兵力固守的策略,並率下南下平定反叛的

劉備

從容返回官渡指揮作戰。其後,在袁軍試圖爭奪黃河南岸渡口時,迫降

關羽

斬殺

顏良

文丑

也在亂軍中戰死,袁紹連損兩員大將。

然而即使袁軍初戰不利,仍兵力佔優。於是乎雙方在戰線展開長達一年的拉鋸作戰,不敢後退一步。直到袁紹的謀士

許攸

投奔曹操,建議突襲烏巢、燒其糧草。糧草被燒後的袁軍人心動搖、

四分五裂

,這才在戰爭中潰敗。

而官渡之戰的勝利也使得曹操掃平了統一北方的障礙,率先贏得了統一天下的先機,成為北方統一的關鍵契機。

(二)

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陸陸續續平定北方的曹操,南下再次擊破劉備,取得長坂坡戰鬥的勝利和荊州的收復,號稱八十萬大軍宣言要

孫權

歸附。而倉皇逃竄的劉備等人也透過

魯肅

和孫權取得聯絡,並透過派遣

諸葛亮

前去勸說堅定了孫權抵抗的決心,形成了一個抗曹的孫劉聯盟。

對三國格局影響巨大的“三大戰役”,分別都是什麼結局

同年,曹軍與孫劉聯軍在赤壁展開決戰。熟悉地理情況的周瑜早已預料到了可能產生的東南風,利用曹軍船隻相連的特點命令

黃蓋

詐降,以火攻計大破曹軍,

火燒赤壁

!儘管曹操利用新降的荊州水師意圖克服北人

水土不服

的弊端,但也最終在內外各種因素的作用下不得不望江長嘆、敗走華容道。

赤壁之戰的失敗使得曹操喪失了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儘管當時曹軍的精銳尚在,但坐擁六郡的孫權加緊了席捲江東的腳步,逐漸佔據東南。而借走荊州的劉備也

厲兵秣馬

,在諸葛亮的幫助下進軍巴蜀。

三分天下

的初步格局就此形成。

(三)

夷陵之戰

關羽敗走麥城後被殺的悲憤以及荊州失去對蜀漢

隆中對

統一天下策略的破壞,使得劉備在匆忙間決定發兵伐吳,奪回荊州乃至統一南方。

公元221年,劉備起數萬大軍和徵召蠻夷伐吳,儘管中途

張飛

中途為部下所殺未能前來匯合,伐吳的戰略依舊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而孫權也任命

陸遜

為大都督(周瑜已死),集中兵力準備決戰。同時,向

魏國

稱臣避免兩線作戰。

陸遜綜合考慮雙方的各方面因素以及自然地理情況,決定避免決戰,後退數百里,將崎嶇的山地地形留給蜀軍,並且始終積極防禦消磨蜀軍士氣。最終抓住時機,結合盛夏環境利用慣用的火攻之法,火燒千里連營!在火攻和吳軍的積極進攻下,蜀軍崩潰,劉備只得再次倉皇逃竄,利用潰兵和積極馳援的

趙雲

所率後軍守住了最後的防線——白帝城。最終在羞憤中去世。

夷陵之戰的失敗使得蜀國實力大跌,並且在劉備威望上建立的蜀國也在其後五年搖搖欲墜、叛亂四起。至此,蜀國和

吳國

只得堅定的聯合起來抗擊魏國,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三國割據的局勢也至此再無大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