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菜單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共和國衛隊樂團,2016年。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法國也是重點保留騎行樂團的少數國家之一。

大革命與法國軍樂的誕生

嚴格來說,法國軍樂的歷史起源自1652年的《土耳其典禮進行曲》(Marche pour la Cérémonie des Turc),由讓-巴蒂斯特·盧利所作,節拍和曲調幾乎完全效仿奧斯曼的行進樂。

https://www。acfun。cn/v/ac24384251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儘管《土耳其典禮進行曲》有著明顯的軍事樂特色,但仍被路易十四當成單純的娛樂用曲。甚至乎,演奏時真的讓周邊的人身穿土耳其式的服裝。

法蘭西的王室是歐洲最早重視軍樂的統治者之一,但早期只片面強調行進樂的功能性,沒有進一步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而後,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眾攻陷巴士底獄推翻了王室,教會也隨之失去權威。法國武裝力量的操控權幾度易手,軍樂和軍樂隊的發展從此與王室脫鉤。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約瑟夫·巴萊,一名命喪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共和派少年鼓手。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葡萄牙郵票上的共和派鼓手形象。

同年的9月,國民自衛軍的本納德·沙雷特上尉組建了一支規模為45人的演奏樂團,其目的是服務節日慶典和武裝展示所需。這也將是如今法國軍樂隊的真正起點。沙雷特後來還建立了巴黎音樂學院。饒是如此,法國人在討論這段歷史時總是將他一筆帶過,因為他僅僅是組織者而不是一名正牌作曲家。

在這期間,沙雷特請來了在法國工作的比利時作曲家弗朗索瓦-約瑟夫·歌賽克,委託他擔任國民自衛軍軍樂團的指揮員,同時也邀請他編寫各種特定場合下的專用樂曲。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巴黎音樂學院的創始人,本納德·沙雷特。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法國軍樂之父:弗朗索瓦-約瑟夫·歌賽克

法國大革命後的新統治階級對軍樂隊投入極大熱情,而且同時糅合了理想主義和政治主張。新生的革命政府希望能用公共演奏向民眾展現新形式的愛國主義及意識宣傳。這種做法造成了這個時期內的很多作品僅僅是試驗性的,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我們甚至可以從國民自衛軍軍樂團的規模變動看出這點——到1789年末,樂團成員從45人增加到78人,經過數年試驗後又在1792年裁減到54人。

1795年,法國國民公會透過決議訂立七個法定節日,國民自衛軍軍樂團為止準備了各種不同的讚歌、詠唱曲、協奏曲以及行進曲。然而隨著後來法國曆史的動盪,這七個節日無一得到保留,於是這裡面的大部分作品後來也大多失傳。

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

如果問拿破崙留給現代法軍的遺產包括哪些,答案中必定有一條是強調對軍隊的歸屬感、真正意義上的法蘭西軍樂。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遠在於斯屈達爾的英軍演奏災難之前,拿破崙麾下的軍樂隊代表著當時的最高水平。

為了加強軍人對軍隊的認同,拿破崙不僅採納了有利用價值的歌賽克作品,且鼓勵各部隊創作專屬自己的特殊曲目。

很多如今仍被法國視作例行演奏的必備樂曲,如Anon。 Champ d’Honneur、Veillons au Salut de l’Empire、Chant du retour de Campo、Pas cadencé des Sans-Culottes等,就誕生於這個時期。甚至可以說法國軍樂有35%都是拿破崙時代的產物。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19世紀中期的帝國衛隊擲彈兵團及隨行鼓手。

不止如此,拿破崙是最先鼓勵士兵們自創行軍歌曲、而非單調地僅靠行政手段推廣。最好的例子,就是前段時間在網上傳開的《洋蔥之歌》。

https://www。acfun。cn/v/ac24384339

我喜歡油炸洋蔥

但凡好洋蔥我都喜歡

我喜歡油炸洋蔥

但凡好洋蔥我都喜歡

戰友們前進,戰友們前進

前進!前進!前進!

戰友們前進,戰友們前進

前進!前進!前進!

這首歌正歌和副歌在節拍上分別使用了6/8和2/4,令歌詞還款快之餘同時保持行進樂的特點,是非常典型且極其簡單易記的行軍歌,很難在歐洲軍隊的同類型作品中再找到對應的例子。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洋蔥之歌》的樂譜

《洋蔥之歌》據說起源自馬倫哥戰役期間,當時的步兵行囊裡常見洋蔥或沙果,有歷史學家爭論其曲譜的真正起源應為瑞典慶祝仲夏夜時的民歌《小青蛙》(Sm? grodorna),但法國人普遍相信的故事是這樣的——

拿皇視察帝國衛隊,詢問麾下的擲彈兵們在做什麼,其中一名在用手帕擦洋蔥的仁兄回答:“吃洋蔥!”拿皇聞言龍顏大悅,拍手稱道:“很好!沒有什麼比得上邊吃洋蔥邊朝著勝利前進了!”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出征歌》

只不過,拿皇本人最重視的其實是艾蒂安·尼古拉斯·梅於爾創作於1794年的《出征歌》(Chant du départ)。該歌曲被譽為“《馬賽曲》的兄弟”,共七個章節。其中第一節的內容為人民代表向士兵鼓掌,鼓勵他們為共和國而戰。

https://www。acfun。cn/v/ac24385798?shareUid=20247761

勝利的歌聲,為我們開啟門

自由引導我們的腳步

從北到南

戰爭的號角

標誌戰鬥的時刻

顫抖吧,法國的敵人

國王以飲血而自豪

讓公民前進

讓暴君去他的墳墓

拿破崙認為這首歌是當下最偉大的法語歌曲之一,對戰爭時期喚起鬥志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還將其列作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國歌。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出征歌》常與《吉倫特派之歌》(Le Chant des Girondins,1848~1852)輪流演奏,鼓勵法國人走上前線對抗德軍,這個組合也因此被稱作“勝利或死亡”。

法國前總統瓦萊裡·德斯坦就是拿《出征歌》當競選歌曲的,以至於上任即經常要軍樂隊演奏完《馬賽曲》後一同演奏它。

“復仇歌曲”——《斯特拉斯堡的人們》,La Strasbourgeoise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極少人會提及譜寫於普法戰爭時期的軍旅歌曲,反而是“復仇歌曲”(Chanson de la Revanche)變成了那個年代的法國主流聲音。

比如1885年出版發行的《阿爾薩斯-洛倫歌曲集》就是這麼一種產物,裡面收錄的歌曲大多是表達該地區的法裔居民渴望國家再次強大、重奪失地的意願。其中含《斯特拉斯堡的人們》,亨利·納迪夫作曲,咖啡館樂手加斯頓·維爾默及呂西安·德羅梅共同作詞,歌詞內容以兒子和即將從軍的父親的對話形式開始,最後以母親的視覺閱讀陣亡通知書結束,意在鼓動法國人永不忘記喪失領土的家仇國恨。

https://www。acfun。cn/v/ac24386236?shareUid=20247761

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大意為:

爸爸,這是你要的全家福

你怎麼穿得像個大兵啊?

親愛的爸爸,

你是在玩遊戲

還是想去嚇唬小孩子?

不,我的孩子

我要為家園而戰

這是每一個父親的職責

親親我,受上天祝福的孩子哦,

爸爸很快就會回家。

而最後一段的內容就顯而易見:

你們拿得走阿爾薩斯和洛林

你們拿得走成千上萬的居民

你們拿得走日耳曼尼亞和波希米亞

但你們奪不走我小小的心,

它永遠只屬於法蘭西!

《斯特拉斯堡的人們》1885年在法國民間引起的爭議是轟動性的,至於法軍則是到1914年大戰臨近前才重新找來這首歌,除普及全軍外也在多個愛國募捐現場進行演唱。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儘管都德的《最後一課》引起的爭議和質疑持續至今,但無可非議的是法國的確因兵敗普魯士遭受嚴重的信心打擊。

法國軍方後來要到2002年才真正把《斯特拉斯堡的人們》排除出軍歌曲目本,偏偏在200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90週年紀念之際,法國民眾自發重新錄製,如今我們在網上聽到的大多為這一版。

《凡爾登,逝死堅守!》/ Verdun! On ne passe pas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被戲虐為“寡婦製造者”的一戰初期法軍作戰服,簡直是效果不能再明顯的標靶。

一戰才剛開始,法國人便迫不及待地想打一場家仇國恨一次報完的勝仗。結果法軍墨守成規的戰術在新式的現代化武器前失去作用,加上德國人長期以來的策劃和準備,法軍傷亡慘重、根本無法在1914年將德國人趕出本土。

1915年,德國將軍埃裡希·馮·法爾肯海因認為應在凡爾登打起進攻,迫使法軍投入所有兵力,加速消耗而亡。

凡爾登位於法國東北部,是德國通往巴黎的交通要道,有“巴黎鑰匙”之稱,而且是法蘭西民族精神的聖地,無論是戰略還是情感因素都不可能讓法國放棄。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凡爾登戰役期間的法國明信片,上書:“站住,你們決不能透過!”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一戰也見證著隨同步兵前進的軍樂隊沒落,圖為在休息英軍樂手旁行進的法軍。

就某種程度而言馮·法爾肯海因確實說對了:法軍統帥部認定凡爾登是整個戰線的支撐點,面對大軍來犯拿出了死戰到底的決心,到最後70%的法國軍人都以輪戰的形式參加過這場戰役。

期間,法國提出“他們決不能透過!”、“你們決不能透過!”這樣的口號來激勵全軍鬥志,並命令作曲家尤金·茹洛特依此譜寫歌曲《凡爾登,誓死堅守!》提高士氣:

https://www。acfun。cn/v/ac24385909?shareUid=20247761

黑鷹盤旋在城市的上空

它發誓必定要取勝

四面八方,群鴉悄然逼近

在田野,也在泥濘的路上

突然間,高盧雄雞的號令劃破長空

“喔咯咯咯——,戰士們趕緊起立!”

烈日當下,萬處炮火齊發

年輕的英雄們啊,大戰即將來臨!

勝利終將降臨凡爾登

呼喊聲飄蕩默茲河兩岸,

“站住!你們不能透過!”

“不要輕視我們,把傲慢收回去!”

“野蠻人的走狗最好趁早滾蛋!”

“此處是法蘭西的大門,你們休想進來!”

跟不少普法戰爭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戰歌類似,《凡爾登,誓死堅守!》借鑑了教堂唱誦樂的特點,著重不借助伴奏下清唱仍保有一定的莊重度。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Verdun! On ne passe pas!”

問題是這些歌曲很喚起真正上過戰場計程車兵們的熱情:整場凡爾登戰役法軍損失五十多萬人,殘酷的戰鬥造成了心理上的嚴重影響,還幾乎導致全軍譁變。瀕臨崩潰邊緣的不只是法國本身,還有她計程車兵,能在戰歌中享受到熱情的往往是不用去前線的人、或者才剛接受完訓練不久的新兵。

不管怎樣,《凡爾登,誓死堅守!》如今被視作最能體現一戰法國抵抗精神的代表作品,法國保衛自己的信心的象徵。

《游擊隊之歌》與二戰

法國在凡爾登取勝的副作用是變得盲目相信要塞防禦體系,以至於二戰前夕堅決要修建馬奇諾防線。

接下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法國人唱著上一場戰爭的歌曲趕赴前線,然後德國人四個星期不到就佔領了巴黎。有圖為證: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凡爾登戰役中的民族英雄貝當,卻在此時變成了通敵賣國的民族敗類。但是法國人民並未認輸,在納粹佔領區也好,在維希管制區也好,他們以鄉村作為根據地的抵抗組織繼續進行武裝對抗。同時還發行號召抵抗的地下報紙、幫助盟軍蒐集情報、破壞一切有利於佔領軍的電網、交通及通訊設施。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因一張照片成名的Simone Seguin,當時才18歲。

自然而然地,抵抗組織也會傳唱宣傳主張的傳統愛國歌曲或新編戰歌,最知名的則是《游擊隊之歌》(Le Chant des Partisans):

https://www。acfun。cn/v/ac24389917?shareUid=20247761

朋友,聽到那些掠過土地的烏鴉了嗎?

朋友,為何對祖國淪陷的哭喊視而不見?

游擊隊員、工人、農民啊,是時候了!

今晚我們將教敵人付出血與淚的代價!

爬出礦井,走下山丘,同志們

把稻草垛裡的步槍、機槍、手榴彈統統拿出!

用槍也好,用刀也好,

殺人兇手必須統統正法!

只不過,這首如今被法國人列入愛國主旋律的經典金曲,作者其實是出生俄國的安娜·馬裡,真名安娜·尤里耶芙娜·斯密爾諾娃,而且配曲本身更改自一首不知名的俄國樂曲。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代表“法蘭西抵抗之音”的俄羅斯人,安娜·馬裡。

戰爭結束後,《游擊隊員之歌》因大受歡迎還差點被人提議用作取代《馬賽曲》的新國歌。

另外還有一首時不時出現在法國二戰電影中、而且不斷被法國人以各種方式重新演繹的《游擊隊員輓歌》( La Complainte du Partisan),同樣出自這位來自俄國的安娜·馬裡同志——

https://www。acfun。cn/v/ac24390024?shareUid=20247761

噢,風在吹

輕撫過塊塊墓碑

風在吹,

自由終將回歸,

而我們會從影子中再次走出。

關於二戰法國的一個有趣情形是:不論是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還是貝當統治下的維希法國,雙方的軍樂隊都繼續堅持演奏各種拿破崙時代遺留下來的軍樂,彷彿都在強調自己才是法蘭西的正統代表。

當然,很多紀念一戰或普法戰爭的戰歌在維希法國是被禁止的,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奉承貝當本人的讚歌,如這一首——

《元帥,向您報道!》(Maréchal, nous voil?!)

神聖的火焰

自法蘭西的土地上升起

全國民眾都在向您致敬,元帥!

您的孩子們都敬愛倍加、追隨多年

只要您的最高指示一下,

我們必立即報道!

https://www。acfun。cn/v/ac24389969?shareUid=20247761

關於法國軍歌的故事就到此為止,相信大家看閱讀本文時已是年二九了。筆者先提前預祝大家新春愉快、身體健康、萬事順意,恭喜恭喜!

那些歡快的小曲兒們--歐洲軍歌故事(3)發國篇

Bagad de Lann-Bihoue,法國海軍的風笛隊。

此坑未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