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被招安欲立功,為討好朝廷

菜單

被招安欲立功,為討好朝廷

看過《水滸傳》原著的朋友都知道,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最終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為了大宋朝廷萬千公務員中的一份子。而事實上,對於是否歸降朝廷這件事上不只是梁山眾高層之間存在著分歧意見,於一百零八位好漢之外隸屬梁山的更廣大普通兵卒將官中反對的聲音也很明顯。就在正式接受招安後不久,有一件發生在徵遼之前看似並不顯眼的事。讀者朋友只要細究之下會發現這件事其實充分反映了梁山高層和基層之間面對朝廷命令時的懸殊態度。

被招安欲立功,為討好朝廷

事情背景是發生在小說的第八十三回章節,也就是在宋江、吳用等傾招安派主導下已經入朝面聖之後。朝廷內以童貫、蔡京、高俅等強硬勢力向天子獻策:“這廝們雖降,其心不改,終貽大患。以臣愚意,不若陛下傳旨,賺入京城,將此一百八人,盡數剿除,然後分散他的軍馬,以絕國家之患。”皇帝聽了後既不支援也不反對,“聖意沉吟未決”。

被招安欲立功,為討好朝廷

關鍵時刻,殿前都太尉宿元景勸皇帝打消這個冒險的念頭,並建議皇帝乾脆讓梁山人馬前去徵遼。

很顯然,這個方案還是相當符合皇帝心意的。於是他只是象徵性的諮詢了一下群臣的意見,便正式讓梁山好漢們準備貫徹自己徵遼計劃了。

注意,本文的高潮來了——

話說,天子給宋盧梁山高層賜官授職後,順便讓中央有關後勤機構派人把酒肉“賞勞三軍”。

被招安欲立功,為討好朝廷

可是朝廷這邊執行這件事的官員竟然貪腐成性,膽大包天,將御賜的官酒美肉剋扣了不少!當派發到梁山前隊軍馬,還能應付過去。可到了後軍中段時酒和肉就見底了。見到這種情況,一位無名軍校在沒通報自己上級的情況下就和中央的派來的官員爆發了由口角爭執到動手鬥毆的巨大沖突。中央派來的廂官不敵無名小校,被剁臉殺死。

這時,無名小校的上級八臂那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才將這一突發事件緊急上報。(不排除二人之前偷偷躲在角落坐看事態惡化)

剛出了京城沒多遠,還沒和遼兵見面開打為朝廷寸功未建就發生這種事情對梁山歸降派來說實在是難堪不利。

被招安欲立功,為討好朝廷

此時的當家人宋江問計於三把手智多星吳用。吳用出主意道:“省院官甚是不喜我等,今又做得這件事來,正中了他的機會。只可先把那軍校斬首號令,一面申覆省院,勒兵聽罪。急急可叫戴宗、燕青悄悄進城,備細告知宿太尉。煩他預先奏知委曲,令中書省院讒害不得,方保無事。”

於是,聽了吳用建議的宋江“令那軍校痛飲一醉,教他樹下縊死,卻斬頭來號令……將廂官屍首,備棺槨盛貯,違犯軍校,梟首示眾。宋江謝恩已畢,將軍校首級,掛於陳橋驛號令,將屍埋了。”

被招安欲立功,為討好朝廷

我們不知道這位原著中的無名小校到底是不是在此次攻擊朝廷要員事件中故意借題發揮。不過其行為背後代表的絕對不是他個人情緒那麼簡單。當然這件事情與其當做歸降朝廷的插曲,不如當做日後好漢們悲壯下場的伏筆。不過我們大膽假設一下:要是吳用和宋江等人對於手下人殺朝廷犒勞官員時故意輕描淡寫,或者乾脆置之不理那又如何呢?

結果一:

失去這次徵遼立功的機會,梁山一干人再次反叛。而且這一次由於主力位於汴京城附近,會給大宋朝廷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大宋內外其它勢力有可能趁虛而動。而朝廷和梁山好漢們雙方的關係將退回到招安之前動盪。

結果二:

朝廷方面在宿太尉等人斡旋下容忍了此次梁山犯錯,依舊令其戴罪立功。梁山群英繼續徵遼。鑑於此時大宋內外強敵環伺,朝廷依然准許其在體制內活動的可能性非常大。

被招安欲立功,為討好朝廷

如此看來,宋江、吳用等人這個時候就就殺自己人討好朝廷未免過於心急,反而讓朝廷中的強硬派看破手腳,無論是從軍令軍紀或者反應都讓對方更加輕視,意義並不大。特別是人類這種動物:憎惡容易,念好難。所以,即使梁山群英之後為朝廷南征北戰立下再大功勞也不能改變最終被坑害的宿命。

被招安欲立功,為討好朝廷。智多星竟勸宋江殺他(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