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他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嗎?項羽和屈原傳承了他的傲氣,流芳後世

菜單

他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嗎?項羽和屈原傳承了他的傲氣,流芳後世

春秋戰國時期的長平大戰,在歷史上留下了沉重又令人哀傷的一筆。

長平大戰的作戰雙方是秦國和趙國。秦國的將領是赫赫有名的常勝將軍白起。趙國的將領是年輕的,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

一說趙括,很多人都會聯想起成語:紙上談兵。

他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嗎?項羽和屈原傳承了他的傲氣,流芳後世

趙 括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之子,他從小就熟讀兵書,用兵之道可以侃侃而談。很多人都說不過他,包括他的父親趙奢有時也說不過他。但是父親趙奢對此卻頗有擔憂。認為他缺乏戰場經驗,不懂得靈活應變,只是熟讀書本上的知識而已。

雖然人們對趙括的印象一般只停留於“紙上談兵”,但事實上趙括還是付出了他自己的努力。

歷史記載,因為趙國國君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派年輕的趙括代替老將廉頗與秦國的白起作戰。

他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嗎?項羽和屈原傳承了他的傲氣,流芳後世

趙 括

面對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白起,趙括是年輕毫無經驗。他沒有采取廉頗的固守策略,改為主動出擊,在長平(金山西高平西北)向秦軍發起進攻。

而老奸巨猾的秦將白起兵分兩路。一路詐敗,將趙軍引到自己的伏擊圈;另一路切斷趙軍的退路和糧草供應。就這樣,趙軍被困在長平。最後46日都沒有糧食,雖然分四路突圍5次都不成功。

最後趙括親自率兵突圍,奮勇殺敵,但是最後卻被秦軍射殺而亡,40餘萬趙軍投降被坑殺。

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

他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嗎?項羽和屈原傳承了他的傲氣,流芳後世

長平之戰

後人將長平的失敗都推在趙括的“紙上談兵”身上,覺得這樣有失公允。

沒錯,趙括是經驗不足,過於輕敵,但是趙括不是失敗的唯一原因,還有整個國力以及上層的決策。

我們這裡要說的是,趙括雖然要承擔失敗的責任,但是他在被困長平之後,堅持40多天,努力突圍,最後奮戰而亡。而沒有選擇投降秦軍,這也不失為一個男子漢大丈夫的所為。也可以算得上是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死而後已。

他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嗎?項羽和屈原傳承了他的傲氣,流芳後世

戰爭場面

在中國的古代史上,其實還有很多像趙括一樣的人物。他們出生不凡,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他們也想為國家創功立業,只是時不與他們而已。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人物,看他是不是和趙括一樣?

春秋時期楚國,楚武王熊通,他的兒子叫瑕,因為封地在屈邑,被人稱為屈瑕。那是令楚武王引以為傲的的兒子。他是優秀的楚二代。

屈瑕的出場是楚武王派他率軍出國,去和貳、軫二國結盟。結果還沒到結盟的會場,就發現鄖國在會場附近駐兵,準備破壞楚國的這次結盟。

他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嗎?項羽和屈原傳承了他的傲氣,流芳後世

屈瑕

由於楚國和鄖國的鄰國貳、軫二國結盟,而沒有和鄖國結盟,鄖國覺得自己的處境很危險,於是就想聯合其他國家去包圍對抗楚國。

因為這次主要是來結盟的,屈瑕沒有帶多少兵馬,如果等鄖國和其他國家形成伏擊包圍圈的話,楚國和貳、軫國二國的結盟代表就會有去無回。

面對出現的危機,屈瑕把隨軍的大夫鬥廉請了過來商議。

這位鬥廉可是能征善戰的,曾經用誘敵深入、前後夾擊的妙計,打敗過鄧國軍隊。這次由於是屈瑕的第一次出征,所以,楚武王特意派他來陪同屈瑕出征。

他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嗎?項羽和屈原傳承了他的傲氣,流芳後世

屈瑕

這時候屈瑕請教鬥廉如何破敵。

鬥廉經過思索後提出的一個方案:公子你領兵駐紮在鄖軍外圍,阻止其他國家來救援鄖軍,而我就帶少量精銳人馬連夜去偷襲他們。現在鄖軍一心想等其他國家的到來和他們合成包圍圈來消滅我們,只要快速消滅了鄖軍,其他國家就會一鬨而散的。

屈瑕聽了鬥廉的方案,他沒有說話,他原來還打算商量如何安全撤回楚國的。沒想到鬥廉要他主動出擊,屈瑕盤算了一下自己的隊伍,人數不多怎麼辦?

他問鬥廉要不要去給楚王送信增兵。鬥廉果斷地否決了這個提議,因為他認為打仗在於團結,不在兵多而在於精。

最後屈瑕提了個要求,說要不要占卜一下。 鬥廉又說:占卜是在有疑惑的時候才去用的,我們既然已經決定了要出擊,那還需要什麼占卜,制定了實施方案就要毫不猶豫地去行動。

事實證明,鬥廉的分析是正確的,楚軍偷襲鄖軍大獲全勝,其他國家的軍隊也不敢來增援搗亂了。

他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嗎?項羽和屈原傳承了他的傲氣,流芳後世

屈瑕

屈瑕這次順利地完成了結盟任務,回到了楚國。楚武王喜出望外,認為兒子有出息了。

由於是第一次出征,屈瑕不夠成熟,對於危機的發生沒有處世不驚,當機立斷,好在他能夠聽取鬥廉的意見,執行任務也很果斷,如果加以鍛鍊也一定是個優秀的人才。

每一個年輕人都需要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才能不斷成長的,這和趙括也是一樣,他沒有經歷過其他戰爭的鍛鍊,而直接面對秦國的百戰百勝將軍白起,他的勝算可想而知。

第二年,楚國攻擊附近的絞國,但絞國雖然小,但是城牆很堅固,很難直接攻入。

這時屈瑕向楚武王提出了一個建議。

他認為:絞國比較弱小,喜歡重利,比較貪婪。我們不派人保護上山砍柴的人,讓他們覺得有利可圖就會出城攻擊掠奪。而我們可以等他們來的時候伏擊他們,再趁機攻城。

楚武王採取了屈瑕的建議。果然,當絞國軍隊來抓那些砍柴人的時候,楚軍就展開伏擊並趁機攻城。最終,逼迫絞國簽訂了城下之盟。

他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嗎?項羽和屈原傳承了他的傲氣,流芳後世

簽訂了城下之盟

在這次戰役裡,屈瑕已經脫離了打仗要靠人頭的低層次階段,進入了分析敵情,因勢誘敵出城的高階階段。這一役也成為軍事上比較經典的戰役,後來岳飛引用了“莫敖採樵以致絞”來說明打仗都是需要動腦子的。(莫敖是楚國的最高官職,楚武王把屈瑕提拔為莫敖,把軍權交給了他)

屈瑕經過鍛鍊是有成長了,不過第一次戰功應記在鬥廉頭上。而這一次只是攻打了一個小小國。不知是不是楚武王年紀大了,還對於接班人的要求有點心急了。就這樣讓屈瑕掌管了全國軍隊,其實這樣是很危險的,有點拔苗助長了。

他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嗎?項羽和屈原傳承了他的傲氣,流芳後世

攻打羅國

第二年屈瑕盡率楚國的精銳部隊攻打羅國。

由於前兩次的戰役成功,令屈瑕有點飄飄然了。他還下令不準來勸諫,一定要聽他指揮。儘管有將領提出了問題,但他還是一意孤行。

結果在攻打的過程中出現了混亂無序,不設防備等諸多情況,但都沒有及時解決。結果到達羅國後,被羅軍和盧戎軍前後夾擊,慘敗收場,最後屈瑕逃了出來。

這時候很多人就會認為屈瑕會逃回楚國。但事實上屈瑕並沒有逃回楚國,他感慨的自問:我把楚國的精銳軍隊都打沒了,雖然父親會儲存我,但是我有何面目回去呢?於是在一棵樹下自縊而死。

羅與盧戎兩軍之。大敗之。莫敖縊於荒谷,

這種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識?是的,五百多年後,另一位楚人也是懷著同他一樣的心境在烏江自刎,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楚王項羽。

還有後來的他一位後人,因為不滿楚國的衰敗,憤而投江殉國,大家也應該想到他是誰了,他就是屈原。

他和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嗎?項羽和屈原傳承了他的傲氣,流芳後世

屈原投江

說到這裡,大家也應該知道,戰爭的勝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它是有很多因素所組成。而作為年輕人,需要經過不斷的失敗磨練,才能吸取教訓,不斷成長。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並沒有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成長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只不過有時的代價太過沉重了。

參考資料:

《左傳》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蒼海一文》,請多多指教。(宣告: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