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南越王趙佗墓兩千年未被發現之謎,專家已推測出具體位置

菜單

南越王趙佗墓兩千年未被發現之謎,專家已推測出具體位置

南越王趙佗墓兩千年未被發現之謎,專家已推測出具體位置

趙佗是秦朝時期的著名將領,秦始皇把嶺南分三個郡,後三郡叛亂,秦始皇派任囂、趙佗率領50萬大軍前去嶺南平叛,期間中原鉅變,始皇帝駕崩,秦朝滅亡,於是趙佗封閉南越自立為王。公元前204年創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

南越王趙佗墓兩千年未被發現之謎,專家已推測出具體位置

開國之初,趙佗奉行“和輯百越”的政策,尊重越人的風俗,任用越人首領,他重視中原漢文化,引進中原的先進生產技術,融合漢越文化,使嶺南發展生產,人民安居樂業。在南越國,近百年的歷史中,趙佗本人就在位67年,他活了101歲,死後被安葬在南越國的國都番禺附近。趙佗六十多年的在位時間,令其搜刮積累了大量的奇珍異寶,並且死後作為陪葬品陪葬。他在世時就對自己的後事做了縝密的安排,所以他的墓葬的具體位置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南越王趙佗墓兩千年未被發現之謎,專家已推測出具體位置

為了避免被掘墳盜墓而做到萬無一失,趙佗挖了很多墓穴以迷惑別人,甚至連他死後出葬都做了精心佈置。趙佗死後,繼位的文王趙胡遵從他的遺命,派兵把城郊圍個水洩不通,然後十幾個靈柩隊伍從番禺四門而出,出門後忽左忽右穿插前行,所以誰也不知道哪個才是真的,就更沒有人知道他的墓在哪裡了。這一幕是不是和朱元璋死後的送葬情形似曾相識?朱允炆繼位後也是這樣給朱元璋下葬的,所以至今也不知道明孝陵到底是不是朱元璋真正的陵墓。

傳世的各種史料,對趙佗陵墓的位置記載大多來自推測,所以各不相同。在各個時期的野史秘聞中,對於趙佗墓的記載各不相同。有的說他在白雲山上,有的說他在越秀山下。晉代的《廣州記》中卻又說“趙佗墓在城北,墓後有馬鞍崗”。南朝劉宋沈懷遠曾因巫蠱事件牽連被貶到廣州,後撰寫了《南越志》,其中記載,“趙佗墓就在自雞籠崗起至廣州附近的連岡山嶺之地”。而明代郭裴所寫的關於廣東地區的地方誌《廣東通志》中卻說,趙佗墓在縣東北八里,又說在禺山。各種推測眾說紛紜,但究竟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南越王趙佗墓兩千年未被發現之謎,專家已推測出具體位置

由於趙佗墓藏有大量的奇珍異寶,加上極具考古價值,從古至今兩千年來使得尋找趙佗墓的人一直趨之若鶩。我們都知道東漢末年是軍閥盜墓的瘋狂期,像董卓、袁紹、曹操和孫權都對盜墓極其熱衷。比如董卓專挑帝王陵下手,袁紹雁過拔毛、一掃而淨,曹操甚至乾脆成立了摸金校尉這一專職部隊。而孫權稱帝后曾下令挖了南京附近所有的大墓以獲得財寶,甚至是經常親自策劃、親自指揮進行大規模的盜墓運動,那處在東吳境內的南越王趙佗墓自然是逃脫不了他的魔爪,不過這一次也是他唯一失手的一次。

《廣州記》記載,三國時期孫權為尋找到趙佗墓中的鉅額財寶,就曾派呂瑜帶領幾千兵卒去嶺南地區尋找,但是廣州附近的大小崗嶺幾乎都挖遍了也沒有找到趙佗墓所在。不過孫權也並不是空手而歸,他還是找到了趙佗之曾孫,也就是第三任南越王,明王趙嬰齊的陵墓。從中獲得了大量金銀財物,以及皇帝印璽,還出土了著名的純鉤、干將和莫邪三把名劍。

南越王趙佗墓兩千年未被發現之謎,專家已推測出具體位置

南越國共有五代君王,第一代武王趙佗,第二代文王趙胡,第三代明王趙嬰齊,第四代哀王趙興,第五代術陽王趙建德。由於哀王、術陽王是被殺的沒有陵墓,所以只有三座陵墓,加上明王的已被孫權給挖了,只剩趙佗和趙胡的,而趙胡的陵墓也在現代被發現了。

198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廣州象崗發掘出了南越國第二代王趙胡的陵墓,墓中出土了三枚金印,其中一枚象徵著權力威望的龍鈕“文帝行璽”重達1485克,印鈕是一條傳神生動的游龍,而趙胡下葬時也身穿絲縷玉衣,是用絲帶把2000多片玉片編織到一起製成的,這和嬰齊墓中“珠襦玉匣三具,金印三十六枚”等記載十分相似。而趙胡的墓之所以沒被盜,專家推測是因為挖的足夠深,有18米之深。

南越王趙佗墓兩千年未被發現之謎,專家已推測出具體位置

“文帝行璽”是皇帝釋出詔令,冊封諸侯王用的,按古時規定是不能作為陪葬品的。但是趙胡死後,在長安充當質子角色的趙嬰齊急忙趕回操辦後事。在長安多年的趙嬰齊深知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他害怕再稱帝會被大漢所滅,所以就把這枚皇帝印陪葬不再使用,就此歸順大漢。

雖然文王墓、明王墓都已經發現,可是歷代的尋墓人踏遍了廣州附近的無數山崗,仍然尋覓不得趙佗墓的蹤跡。但現代考古工作者根據史料,已推測出趙佗陵墓的具體所在地。

南越王趙佗墓兩千年未被發現之謎,專家已推測出具體位置

據地方誌記載,當年趙佗在越秀山大宴群臣,並和漢朝派來的使者陸賈同遊此山,趙佗對此山極其看重,並從此山所發掘出的趙胡墓可以看出,越秀山是南越國的王陵所在地。南越國有“聚族而居,合族而葬”的墓葬制度,從南越國墓葬考古發現,一般數十座中小墓圍在一個山崗成一個墓群,而大墓則獨佔一個山崗。第二代王趙胡的陵墓獨佔了越秀山的象崗,那麼趙佗墓也應該是獨佔一座山崗的,而且距離不遠。

西漢帝王陵實行的是昭穆制度,即以父為昭、子為穆。《周禮·春官·家人》記載:“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以漢高祖長陵為祖位,太子惠帝的安陵正是在長陵之右居於穆位。趙佗為漢人,引進的也是中原漢文化,實行的自然也是昭穆制度,以趙佗的陵墓為祖位居中,以趙胡的陵墓為穆位居右。按照越秀山的地理環境來看,趙胡的陵墓在象崗,那麼趙佗的陵墓極有可能就在越秀山主峰越井岡,也就是今天的“中山紀念碑”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