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劉備入川受阻,荊州數萬大軍馳援,其總指揮不是諸葛亮而是張飛?

菜單

劉備入川受阻,荊州數萬大軍馳援,其總指揮不是諸葛亮而是張飛?

諸葛亮的軍事指揮才能,似乎一直沒有得到劉備的認可:入川之戰,劉備帶的是軍師中郎將龐統龐士元;漢中之戰,劉備帶的是揚武將軍法正法孝直;夷陵之戰,劉備帶的是侍中馬良馬季常。

龐統犧牲於雒縣攻堅戰(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馬良也戰歿於夷陵(先主敗績於夷陵,良亦遇害),法正比較運氣,在“矢下如雨”時站在劉備身邊不退,居然毫髮無傷,但是他的壽命也不長:建安二十五年,法正病逝,時年四十五歲。

劉備入川受阻,荊州數萬大軍馳援,其總指揮不是諸葛亮而是張飛?

劉備一生只給過一個人諡號,那就是法正:

“先主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

有龐統、法正、馬良在,諸葛亮就當不上參謀長,劉備活著,諸葛亮當然也不能成為前線總指揮。

這時候可能就有人提出質疑了:劉備入川受阻,龐統中箭身亡後,諸葛亮不是親率張飛趙雲入川馳援了嗎?按照《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應該是後援部隊的總指揮呀!

其實《三國志》並沒有寫荊州援軍的總指揮是誰,我們看諸葛亮、張飛的傳記,好像他們是平級:

“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

劉備入川受阻,荊州數萬大軍馳援,其總指揮不是諸葛亮而是張飛?

趙雲級別比諸葛亮和張飛低,所以趙雲入川,應該是受諸葛亮指揮的:

“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

趙雲傳這句話有兩種解釋,咱們像做加法乘法一樣用括號分隔,就能得出不同的結果:(亮率雲)與張飛,亮率(雲與張飛)。

一般來說,史書傳記在描寫同一歷史事件的時候,都把傳記主角放在前面,除非這位主角上面有明確的領導,比如趙雲,肯定就是受諸葛亮指揮的,所以他的列傳中也不能說是“雲與諸葛亮、張飛等”。

劉備入川受阻,荊州數萬大軍馳援,其總指揮不是諸葛亮而是張飛?

誰是入川援軍總指揮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戰功歸屬,也能決定戰後誰可封侯——很多人都為在入川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諸葛亮和趙雲抱不平:按照《華陽國志》的記載,當時是

“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飛攻巴西,亮定德陽”

。下一城或勝斬千人即可封侯,趙雲下兩城、諸葛亮下一城,至少應該賜爵關內侯,可是諸葛亮和趙雲直到建安元年才被劉禪封為武鄉侯和永昌亭侯。

諸葛亮和趙雲有功而沒有封侯,這是因為漢朝的軍功制度還有個規定:打了勝仗,功勞要記在主將頭上,即使是在《三國志》中,怒鞭督郵、斬蔡陽、斬夏侯淵這樣的事情,不可能是劉備親自動手,但卻都寫成了劉恩比的功勞——黃忠因陣斬夏侯淵而賜爵關內侯,但是《武帝本紀》和《諸夏侯曹傳》中的記載卻是

“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

劉備入川受阻,荊州數萬大軍馳援,其總指揮不是諸葛亮而是張飛?

諸葛亮和趙雲有功而沒有封侯,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是要記在主將張飛張益德頭上的——在當時的劉備集團,徵虜將軍新亭侯張飛的地位,遠高於沒爵位的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牙門將軍趙雲。

拿下西川、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張飛晉升右將軍、假節,諸葛亮晉升軍師中郎將、署左將軍府事,趙雲晉升翊軍將軍,還是張飛的軍銜最高、權力最大。

劉備稱王,張飛當了紫綬金印、九卿級別的四方將軍,而諸葛亮和趙雲還是雜號將軍,身份地位並不在同一檔次,在此前的入川之戰中,也是以張飛為主將,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法正寫給劉璋的勸降信中得到驗證。

有人說劉備身邊有一個小人、劉璋身邊有三個叛徒,法正就是那個小人兼叛徒。

劉備入川受阻,荊州數萬大軍馳援,其總指揮不是諸葛亮而是張飛?

法正的人品如何可以不提,此人的能力與在劉備集團的地位,那是毋庸置疑的:

“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明年卒,時年四十五。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諡曰翼侯。”

很多人鑽牛角尖,說劉備沒有權利晉升關羽的爵位,也不可能封自己手下為鄉侯,沒有爵位的人也不可能有諡號,事實上在三足鼎立時期,漢朝的規矩就是一紙空文,劉備當漢中王就可以封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並且給了法正諡號——一切都是看劉備願不願意,只要他願意,就可以封自己為大將軍、大司馬、司隸校尉、荊州牧、益州牧、漢中王乃至大漢天子。

劉備跟法正的關係十分密切,甚至可能超過了“魚水關係”的諸葛亮,法正也真的肯為劉備去死:

“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

劉備入川受阻,荊州數萬大軍馳援,其總指揮不是諸葛亮而是張飛?

法正可以出賣劉璋,卻可以為劉備捨生忘死,這說明劉備的人格魅力遠高於劉璋,法正也算是“審於量主”。

法正叛逃到劉備陣營後,給劉璋寫過一封勸降信,那封信中,法正誇大其詞,對劉璋進行了軍事恫嚇:

“今張益德數萬之眾,已定巴東,入犍為界,分平資中、德陽,三道並侵,將何以御之?本為明將軍

(法正對劉璋的敬稱)

計者,必謂此軍

(劉備軍)

(懸)

遠無糧,饋運不及,兵少無繼。今荊州道通,眾數十倍,加孫車騎遣弟及李異、甘寧等為其後繼。”

從法正半真半假的字裡行間,我們能讀出三個資訊:其一,劉備基本把荊州的主力部隊都調往西川;其二,荊州援軍兵分三路分進合擊,其總指揮是張飛;其三,劉備入川,還得到了孫權的支援。

劉備入川受阻,荊州數萬大軍馳援,其總指揮不是諸葛亮而是張飛?

孫權會不會真派李異和甘寧做張飛的後援,這是很值得懷疑的,但是荊州援軍的主將是張飛而不是諸葛亮或趙雲,那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封信肯定是要先交給劉備過目的,如果諸葛亮是主帥,那麼法正信中就應該稱“諸葛孔明”而不是“張益德”。

法正勸降信的內容,正好跟《華陽國志》吻合,於是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劉備入川受阻,抽調荊州主力馳援,這支援軍的總指揮就是張飛而不是諸葛亮,由此倒推,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劉備入川時,也是把荊州交給了關羽而沒有讓諸葛亮負全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