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學道之人絕不可小覷,史上道家高人層出不窮,何止五大軍師?

菜單

學道之人絕不可小覷,史上道家高人層出不窮,何止五大軍師?

很久之前就聽過魯迅先生一句話:“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始終不太理解,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兩千多年來,儒學才是第一顯學。近些年方才逐漸領悟,知道魯迅此話不假。

學道之人絕不可小覷,史上道家高人層出不窮,何止五大軍師?

五大軍師:經天緯地之才

學道之人絕不可小覷,史上道家高人層出不窮,何止五大軍師?

說起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道家人物,除老莊外,首推五大軍師:姜子牙、范蠡、張良、諸葛亮、劉伯溫。

姜子牙上承黃帝之學,早年曾隱居遼東修道數十年,後與周文王、周武王風雲際會,以軍師身份滅商興周,是道家文化早期奠基人之一,也是公認的“百家始祖”。

范蠡世稱“陶朱公”,他輔佐越王勾踐,實現“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奇蹟,功成身退後經商成為鉅富,後人尊稱“商聖”。范蠡的老師計然,為老子門下“玄元十子”之一,故范蠡之學當直接傳承自老子。

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的功績就不用多介紹了。張良功成後從赤松子雲遊修道,不知所蹤。後來道教創始人張道陵自稱張良八世孫,以留侯家廟為天師祖廟,至今香火不絕。諸葛亮、劉伯溫更是民間崇拜的兩大神人,被視為“智慧化身”,分別留下了《馬前課》《燒餅歌》這樣的驚世預言。

入世高人:濟世安民之心

學道之人絕不可小覷,史上道家高人層出不窮,何止五大軍師?

除五大軍師外,道家還有不少以出世之心入世救世的高人。如淝水之戰東晉取勝的第一功臣、東晉名相謝安,所謂“安石不出,奈蒼生何”?如南宋末年,以七旬高齡萬里迢迢穿越沙漠,勸成吉思汗“止殺”的丘處機。如南梁時的道教茅山宗祖師陶弘景,帝王將相均奉若神明,時常求教,號為“山中宰相”。如一代諍臣、初唐名相魏徵,早年當過道士,後出山輔佐唐太宗,開啟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再如中唐高道、辟穀大師李泌,輔佐三代帝王,指點江山、戡亂扶正,功成後歸隱名山,繼續修煉。

以上這幾位,雖不曾輔佐明主開創基業,但同樣懷有濟世安民之心,做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藝術奇才:心無塵,境自出

學道之人絕不可小覷,史上道家高人層出不窮,何止五大軍師?

古今無雙的幾位藝術奇才,也都是學道之人。如“書聖”王羲之,出生於東晉世家大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王羲之雖以書法名世,但和好友謝安一樣心存救世之心。他常以諸葛亮自勉,推崇他的“以天下為心”,但同時又難捨“逸民之懷”,晚年歸隱修道。王羲之的書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若無道家的根基,恐難達此一境界。

與王羲之相似的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聖”之外,吳道子又有“吳道真君”、“吳真人”等稱謂。其繪畫藝術與道家修為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密不可分。

“詩仙”李白也是位不折不扣的道家中人,大唐國師、道教茅山宗宗師司馬承禎一見到他,就贊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級之表”。賜金放還後,李白即歸入茅山上清派,被道教中人呼作“太白李真人”。李白文武雙全,“功成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是其一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道家“以出世之心入世”的信仰寫照。

科技先驅:東方的一抹曙光

學道之人絕不可小覷,史上道家高人層出不窮,何止五大軍師?

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說:“道教有徵服自然的科學精神,對中國科技史有興趣的人,可以從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許多資料。”?

此話確實不假,隨著墨家的湮沒無聞,道家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科學的傳承者,不少道家中人都可稱為科技先驅,如:東漢名道、煉丹家、化學家魏伯陽,著有《周易參同契》一書,李約瑟博士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有專題介紹,為世界矚目。東晉名道葛洪,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著有《抱朴子》《肘後方》等。據說,屠呦呦發現青蒿素,《肘後方》曾給了她一些靈感。兩晉時期名道郭璞,是公認的風水學鼻祖,且以博學多聞著稱,其註解的《山海經》已成國學研究者必讀書。南北朝的祖沖之,不僅是數學大家,也是天師道世家,著有《老子義》、《莊子義》等參道之書。唐代名道、預言家李淳風,世人只知他的《推背圖》,卻不知他還是天文學家,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力定級的人,同時也是數學家,編定、註釋了著名的《算經十書》。

如此看來,道家真不愧為中國古代科技之集大成者。可惜後世傳承無方,且創新力不足,導致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在古代中國只見曙光,未見真光明,實為一大憾事!

中醫名家:由醫入道,十道九醫

學道之人絕不可小覷,史上道家高人層出不窮,何止五大軍師?

當然,道家與中醫的關係是最為密切的。所謂“十道九醫”,並不是誇張的說法。不會醫術不足以為道,而最早的中醫都被稱為“道醫”。如東漢末年的神醫、麻沸散的發明人、“外科聖手”華佗,就是一位著名的“道醫”。與華佗齊名的董奉也是道士,稱“杏林真人”。唐朝“藥王”孫思邈,著有《千金方》,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孫思邈是一位道行高深的道士,他精研老莊,通百家之說,堪稱中國道醫文化之集大成者。另外,《本草綱目》的作者、明朝名醫李時珍,最早因為道醫治好了他的病而迷上醫學,在他父親行醫的“玄妙觀”接受了最早的醫學啟蒙,後又遍訪名醫名道,終成一代醫林大師,晚年自號頻湖山人,潛心修道。

學道之人絕不可小覷!您對此有何看法,歡迎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