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甲午戰敗之後,光緒和群臣痛哭卻沒有哭到點子上

菜單

甲午戰敗之後,光緒和群臣痛哭卻沒有哭到點子上

光緒的一生,是晚清這扇珠簾上最晦暗的一顆。他曾喜歡自稱“常八九”,也就是一生八九不如意。慈禧太后讓他娶誰,他只好娶,太后反對變法,他只好束手就擒,太后要立大阿哥,他只有贊成。對於光緒來說,他唯一的優勢就是年輕,他可以等待時間的宿命,然而結果是比慈禧先行隕命,實屬悲哀與無奈。但是兩宮之間的針鋒相對,是在甲午戰爭中才差點撕破臉。在光緒親政後,一直都想有所作為,然而晚清這間破屋的真實狀況,年少輕狂的光緒雖說不是兩眼一摸黑,熟諗程度和慈禧相比絕對是稚嫩。在兩宮的角力中,兩大山峰之下分別是南派的翁同龢與北派的徐桐,以及這些晚清重臣麾下的若干宦海嘍羅。

甲午戰敗之後,光緒和群臣痛哭卻沒有哭到點子上

但是,甲午戰爭背後清廷廟堂的詭譎,則不是這兩大陣營的纏鬥。李鴻章是慈禧的人不假,但是背後的淮軍與北洋水師則更是被李鴻章視為私產,也是其可以在廟堂立足的依靠所在,甚至尾大不掉連清廷都不得不忌憚。翁同龢背後自詡清流計程車大夫們,更是不安穩的因素所在,除了妄自尊大的吵鬧,就剩下發聲為光緒聲援。歸根結底,除了臥榻之側懷著狼子野心的日本,這些廟堂之上的角兒同樣讓慈禧寢食難安。李鴻章清楚慈禧是為了挪用北洋水師的軍費而挪用,雖然心中不滿但是也只能默許,翁同龢則是守著沽名釣譽的浮名不願撒手,以為自己的仗義執言可以讓慈禧有所好感,更是在光緒面前納下一份沉甸甸的投名狀。

甲午戰敗之後,光緒和群臣痛哭卻沒有哭到點子上

其後,光緒一意孤行,一再表明“當親率六師,與賊決一死戰!”大有勝亦當戰,敗亦當戰的決絕。“舌尖可生花”清流自然也是一再請戰,這也是光緒第一次主動違背慈禧的意見,然而此等戰爭大事,慈禧雖然不悅,仍然默許了光緒削減頤和園工程款的提議以補充軍餉。但是海陸戰況相繼失利,戰敗於“蝦夷”之敵,光緒與群臣不僅是失望,而是慘敗之後的痛哭。清流首領翁同龢“不絕涕泗橫集”,光緒則是“宵旰彷徨,臨朝痛哭”,鄭觀應則是“痛哭椎胸”,至於嚴復則自謂:“嘗中夜起而大哭。”眼見著清朝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淮軍也損失慘重,緊接著喪師失地,光緒與群臣痛哭卻沒有哭到點子上。

最終,不難發現這場甲午戰爭的結果雖然是清朝慘敗,似乎也是慈禧最想看到的結果。如日中天的李鴻章成為眾矢之的,革職賦閒後只留了一個大學士的虛銜,不久翁同龢也被開缺,宣佈退休之後光緒的力量自然被削弱,說白了就是廟堂之上可能威脅到慈禧的兩大山峰,在這場戰爭後同歸於盡,自此慈禧也可以高枕無憂。所以光緒與群臣痛哭,只盯著敗於蕞爾島國的外憂,而沒有看清廟堂之上角力的矛盾所在,慈禧的悲哀與愧怍,也恰恰在於這種掩耳盜鈴的自欺欺人,這才是清朝的死結以及需要被痛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