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曹魏四路大軍伐蜀,以為志在必得,卻為何被諸葛亮反殺?

菜單

曹魏四路大軍伐蜀,以為志在必得,卻為何被諸葛亮反殺?

陳倉之役,郝昭以一千多人逼退了諸葛亮數萬大軍,這讓有的人開始膨脹了,開始不知道自己能吃幾碗飯了。

這就是曹魏新任大司馬曹真。

曹真字子丹,是曹操的族子兼養子,年少時便鷙勇非凡,曾在狩獵時親手射殺猛虎,後又以虎豹騎統領隨曹操四處征戰,可以說是一員真正的虎將。建安末年,曹真開始長期紮根關中與漢中一帶,並與劉備軍隊多次交手。曹丕即位後,曹真正式上位,開始都督雍、涼州諸軍事,並在曹叡即位後升任大將軍,僅次於大司馬曹休,成為曹軍二號人物。曹真上任沒多久,就運氣爆棚。首先是街亭張郃破馬謖,郝昭陳倉退諸葛,一連兩場漂亮仗,讓曹真的地位與威望陡升。雖然這兩仗不是曹真親自打的,但下屬的功勞就是領導的功勞,沒有英明的領導,下屬能發揮的這麼好嗎?而恰好此時曹軍一號領導大司馬曹休病亡,諸曹夏侯之中,便只剩了曹真一根中流砥柱。於是為了抗衡中原士族集團越來越大的勢力,曹叡決定抬高曹真的地位,升他為大司馬,並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這就不得了了,一個臣子所能達到的最高禮遇,也不過如此,自古以來就只有蕭何、董卓、曹操三人獲得過。

曹魏四路大軍伐蜀,以為志在必得,卻為何被諸葛亮反殺?

曹真走上人生巔峰後,便想要更上一層樓,特別是此前諸葛亮兩年內三次北伐,搞得魏軍疲於奔命,最近又丟了武都、陰平;防守起來愈發抓不住重點,所以曹真決定主動出擊,並向魏明帝提出一個宏偉的計劃:“蜀連出侵邊境,宜遂伐之。數道併入,可大克也。”魏明帝也覺得這些年連續被諸葛亮侵擾太煩人了,跟個蒼蠅一樣,嗡嗡嗡的,不如讓曹真一次拍死,這個世界也就清淨了。

曹魏太和四年、蜀漢建興八年(公元230年)八月,曹真正式開始行動了。這次曹魏可謂是精銳盡出,一路是大將軍司馬懿的荊州兵,進攻路線是沿漢水西上,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挺進漢中;第二路是車騎將軍張郃率領的雍涼兵,進攻路線是由子午道南下進入漢中;第三路是曹真親自率領的中央兵,進攻路線是由褒斜道南下進入漢中(見《三國志 後主傳》);另外還有郭淮一路偏師從涼州的武威出發,從祁山道一路收復失地,攻入漢中。四路大軍齊頭並進,最終在南鄭會師,且看諸葛亮如何抵擋。

曹魏四路大軍伐蜀,以為志在必得,卻為何被諸葛亮反殺?

然而,曹真萬沒想到,諸葛亮對他的計劃其實早有準備。畢竟,諸葛亮此前三次北伐,雖未能取得大進展,但是也收了西縣千餘家百姓與姜維等天水大姓,並又斬王雙、奪武都陰平,使得曹魏朝野震動,引來魏軍報復性反擊,也是極有可能。所以諸葛亮未雨綢繆,在前一年的冬天,就“徙府營於南山下原上,築漢城於沔陽(今勉縣),築樂城於成固(今城固)”(見《資治通鑑》)。所謂府營,即相府所在的中軍大營,諸葛亮把它從漢水北岸的沔陽遷移到南岸的定軍山麓,並在新府營兩側修築了漢、樂兩座城池。

之所以遷移府營,是為了保障指揮中樞的安全。萬一魏軍突破谷口進入漢中平原,府營也可以憑藉漢水之險與敵軍周旋。而漢、樂二城也是為了保障府營的安全,這樣就算魏軍突破漢水,漢軍也可以利用堅固的城壘固守對抗,並背靠川中要道輸血,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當魏軍發動攻勢後,諸葛亮早有準備,他一面親率主力來到成固縣境的赤坂,一面讓中都護李嚴率江州兩萬大軍前來增援漢中。原來,在此前一年(公元229年)的四月孫權已然稱帝,諸葛亮便以承認東吳帝位為代價,使孫劉聯盟再次進入蜜月期,這樣蜀漢便沒有東顧之憂,可以把東方的兵力調來加強北伐力量。事實上,諸葛亮已決定在打退曹真後,便要趁著隴西空虛,再次兵發祁山,而李嚴的兩萬援軍,就負責在自己走後留鎮漢中,併為北伐大軍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另外,赤坂這個地方也是諸葛亮精心挑選的,據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56《漢中府》記載:“龍亭山,乃入子午谷之口。其山阪赭色,亦名赤阪。蜀漢建興八年,魏曹真由子午谷,司馬懿由西城漢水侵漢。武侯次於城固赤阪以待之。蓋兩道並進,此為總會之地也。”蜀漢第一次北伐,趙雲退兵時燒燬了褒斜道上很多棧道,難以通行,根本不用擔心;倒是子午谷的張郃大軍與沿漢水而上的司馬懿漢軍威脅較大,所以諸葛亮親率主力進駐到這兩條通道交匯處的赤坂,並與後方的樂城互為犄角,以逸待勞,阻擊來敵。

然而諸葛亮還是多慮了。首先,司馬懿那個老狐狸精根本沒沿著漢水向西來與曹真、張郃會師,而是斫山開道,翻越大巴山南下去攻打巴東去了,這倒是一步好棋,因為李嚴撤走後,此處空虛,不過巴東山水險要,司馬懿也佔不了啥便宜,結果他只在朐忍(今重慶市雲陽縣)轉了一圈就回去了。而郭淮那一路乾脆連涼州都沒走出來,反正他們也不是主力,無關大局。

曹魏四路大軍伐蜀,以為志在必得,卻為何被諸葛亮反殺?

當然,就算司馬懿、郭淮認真打,曹真也打不出啥花兒來。因為各路魏軍在進入秦嶺後便遭遇了持續惡劣天氣,整整三十天大暴雨,將褒斜道上的棧道進一步摧毀。而子午道本來路就不好走,糧食轉運無法靠車,只能靠肩挑背扛,十分費力。更糟糕的是,這場暴雨不僅肆虐於秦嶺,還席捲了中國整個西部地區,甚至包括豫西的伊水,洛水,黃河,也都氾濫成災,這讓本來就很困難的曹魏補給線越發難以維持。曹真張郃等人走了一個多月,才入谷一半,還要邊走邊修路(見《三國志 王肅傳》),這就不是遠征軍,簡直就是工程兵了,而且大暴雨還造成了大量泥石流滑坡,讓工程量大增,且造成了相當多的非戰鬥減員。有被泥石流沖走的,有掉下山崖摔死的,有一頭栽進泥潭淹死的,有天天泡水病死的,還有天天扛糧累死的……總之,除了戰死的,各種死法五花八門。最終,只有少量前鋒輕裝部隊在偏將軍夏侯霸的率領下走出了子午谷,但一出谷就被迎頭痛擊給揍回去了。曹叡一看這也別打了,趕緊回來吧,別丟人了。

曹真無奈只得退兵,或者說就坡下驢多少挽回點顏面。而這一個多月的大雨,也把他折騰壞了,或許是感染了風寒,或許是咽不下這口氣,總之他一回到洛陽就生病了,苦苦撐了半年,第二年三月份還是病死了。說來也奇怪,那場曠日持久的大暴雨之後,關中再也沒下過雨,甚至還發生了大旱(注1),曹真這真是倒黴透頂哪!

注1:見《三國志 明帝紀》:“三月,大司馬曹真薨。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

曹真死的相當可惜。《三國志 諸曹夏侯傳》上說:“(曹)真每徵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願為用。”魏明帝也曾公開下詔贊他“內不恃親戚之寵,外不驕白屋之士”。可見與《三國演義》中的形象不同,真實的曹真平易近人,禮賢下士,謙遜樸素,深得軍心,將士們也都樂意聽從他的調遣。如果他不死,司馬懿絕對沒有攬權的機會。

曹魏四路大軍伐蜀,以為志在必得,卻為何被諸葛亮反殺?

這邊曹真一退兵(甚至還沒有退兵),諸葛亮就開始準備第四次北伐了。由於大軍行動需要長時間的準備,因此先派魏延、吳懿去打前站,以試探一下曹魏的軍力,同時聯絡一下涼州盟友即羌氐等部落。魏延和吳懿沿著西漢水與祁山道由武都順利進入羌中的南安郡,曹魏的後將軍費曜與雍州刺史郭淮聞信大驚,不知哪裡來的神兵天降,趕忙從上邽趕去救援,兩軍一場大戰,結果魏軍敗退。吳懿由此升任左將軍,進封高陽鄉侯;魏延則由此升任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縣侯,比他原先的都亭侯連升了兩級。至此,魏延也算是修成正果,成了蜀漢北伐大軍中當之無愧的二號人物。

曹魏四路大軍伐蜀,以為志在必得,卻為何被諸葛亮反殺?

曹魏四路大軍伐蜀,以為志在必得,卻為何被諸葛亮反殺?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建興九年(公元231年)春二月,蜀漢北伐大軍正式到達祁山前線,開始圍攻祁山堡內的魏將賈嗣與魏平。此次北伐諸葛亮準備的非常充分,首先是讓另一位輔政大臣李嚴留守漢中,以中都護的名義署理丞相府事務,並督運糧草。

第二,諸葛亮這次不僅聯合了涼州羌氐,還聯絡到了北方的鮮卑軻比能。曹魏對西方與北方胡人一向實行民族高壓政策;比如建安二十四年,太原烏桓王魯昔因不滿被遷離故鄉,帶領妻子逃跑,結果雙雙被幷州從事張景派兵射殺。魯昔身為太原烏桓王,尚且有如此遭遇,下層少數民族群眾的境遇可想而知。而蜀漢一向實行“西和諸戎”的民族友好政策,各族民眾願意聯合蜀漢共抗曹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曹魏四路大軍伐蜀,以為志在必得,卻為何被諸葛亮反殺?

基於此,軻比能非常積極,他在諸葛亮北伐的同時,亦率兵進至北地郡的石城(今陝西銅川一帶),以相呼應;石城距離長安只有六十多公里,換現在一個小時高速就到了;當然,軻比能是不可能攻下長安的,但由此處下一子便可牽制曹魏大量兵力。總之,諸葛亮此番部署相當之妙。

第三,鑑於秦嶺難行,諸葛亮創造性的發明了“木牛”這種神奇機關術來運輸糧草,以確保後勤運輸。

第四,鑑於曹魏騎兵強大,諸葛亮經過長期潛心研究,終於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劃時代的偉大發明——諸葛連弩與八陣圖!

曹魏四路大軍伐蜀,以為志在必得,卻為何被諸葛亮反殺?

這兩樣東西一出來,曾大殺四方的曹魏騎兵也總算嚐到了絕望的滋味。詳細情況如何,這就是我們下一篇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