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民族英雄胡銓,不懼流放甚至不惜生命,一生堅持抗金及反對議和

菜單

民族英雄胡銓,不懼流放甚至不惜生命,一生堅持抗金及反對議和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南宋名臣與文學家胡銓,他一生忠誠正直,始終堅持抗金、反對議和,因此曾經被流放23年,他無所畏懼,並用文章表達自己的終生志向,甚至不惜拋棄生命,其抗戰到底的精神感人至深,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與愛國者。

民族英雄胡銓,不懼流放甚至不惜生命,一生堅持抗金及反對議和

下面就來說說胡銓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

一。進士答問驚皇上,檄文輔官民抗金

胡銓於1102年出生在

吉州

廬陵

薌城

(今江西省

吉安市

青原區

值夏鎮

)。他從小潛心學問、強記博覽。

胡銓參加

宋高宗

在淮海

策問

進士

時,針對御題“治道本天,天道本民”,回答說:“湯、武順從民眾而興起,桀、紂順應天道而滅亡。現在陛下起於干戈鋒鏑之間,外亂內訌,而策問臣下數十條,都質問於天道,而不傾聽民眾呼聲。”

胡銓的答問長達一萬多字,高宗看到後非常驚異,本來打算把他列為第一名,但因有人忌恨他的耿直,被列為第五名。登第之後,胡銓沒有立即接受朝廷封官,卻初步施展了他文章的魄力。

民族英雄胡銓,不懼流放甚至不惜生命,一生堅持抗金及反對議和

那是胡銓恰逢隆佑太后(

孟皇后

)為避金兵逃到

贛州

,誰知金兵隨後追擊而來,他以漕司身份撰寫了聲討檄文,並分發給本州幕僚們,以此召募鄉丁輔佐官軍抵禦金兵。

此次禦敵成功後,胡銓因功受朝廷賞賜,後來經

兵部尚書

呂祉

賢良方正

推薦他,並獲高宗

賜對

後,被任命為

樞密院

編修

(負責軍事機構的文獻修撰工作)。胡銓從此正式進入了朝廷工作。

二。上書反對議和,鼓國人鬥志卻遭流放

紹興八年(1138年),金國派使者攜帶國書,來到南宋進行和談。金使態度極其傲慢,目中無入,他們對南宋當局百般侮辱。但高宗和

秦檜

卻一味苟且偷安,不惜卑躬屈膝地與金使議和。這一舉動激起了朝中大多數大臣與全國軍民的義憤,人們紛紛起來反對。

民族英雄胡銓,不懼流放甚至不惜生命,一生堅持抗金及反對議和

其中胡銓反對議和最為激烈,他上書高宗,對金國議和的陰謀進行揭露,而且要求高宗斬下秦檜等投降派的首級。他還堅定地表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他寧願投東海而死,也決不在小朝廷裡求活。

胡銓這篇奏疏一經傳出,立即產生了強烈反響。有主戰派人士迅速將此書刻版印刷後散發,讓民眾們爭相傳誦。金人聽說此事後,急忙用千金求購此書,他們的君臣讀後大驚失色,連連稱“南朝有人”、“中國不可輕”。

胡銓的這篇奏疏,在發揮以文章痛擊敵人巨大作用的同時,既激勵了國民反對議和的鬥志,也打擊了金人的囂張氣焰;更是表達了他為反對議和而寧死不屈的決心。

民族英雄胡銓,不懼流放甚至不惜生命,一生堅持抗金及反對議和

可是,奏疏上報之後,奸臣秦檜則認為胡銓狂妄自大、蠱惑人心,隨即詔令將他除名,貶送昭州(今廣西

平樂

)管制。後經給事中

勾龍如淵

諫議大夫

李誼

等正直的大臣們,想方設法出面營救,秦檜才迫於公論,改派胡銓去廣州監管鹽倉。胡銓由此開始了他漫長的流放生活。

三。堅持反對議和,親上前線抗金

後來,胡銓又被權臣貶到新州(今廣東新興)、吉陽軍(今海南崖縣

崖城

)等地。直到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秦檜死後,胡銓才被獲准隨意居住,恢復了人身自由。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

趙昚

即位,胡銓得以復職,從而結束了他流放23年的艱苦生涯。重新入朝後的胡銓,針對自

隆興北伐

失敗後朝中的議和之風,他仍堅持自己的一貫立場,又多次上表予以反對。

民族英雄胡銓,不懼流放甚至不惜生命,一生堅持抗金及反對議和

如一次,孝宗就戰和問題向朝臣徵求意見,與會的14人中,力主和議的佔一半,模稜兩可的佔一半,反對議和的只有胡銓一人。朝廷因此任命他為宗正少卿,胡銓非常生氣,他請求辭職外任,但沒被允許。

又如,孝宗因災異避住偏殿減少膳食,詔令廷臣議論政事缺失和當前急務。胡銓認為救災是當務之急,同金講和是政事缺失,認為“今日之議若成,則有可吊者十;若不成,則有可賀者亦十。”並舉“十吊”之事,再次反對議和。

在此期間,胡銓還曾經親臨前線抗金作戰。那是

隆興北伐

失敗後,金兵繼續向商、秦之地推進,兩淮局勢危急,楚州、

昭關

、滁州等地先後失守,只有高郵守臣陳敏頑強地拒敵於

射陽湖

(今江蘇東部)。形勢十分危急。

民族英雄胡銓,不懼流放甚至不惜生命,一生堅持抗金及反對議和

胡銓受命奔赴前線禦敵,他一面上表彈劾擁兵不救的大將

李寶

,敦促他迅速出師救援;另一方面又親自帶兵上前線抗金。當時正值嚴冬臘月,河水凍結,胡銓身先士卒,手持鐵錘下河擊冰。將士們深受鼓舞,於是一鼓作氣,奮勇作戰,終於擊退了金兵的入侵。

四。對朝廷失去信心,辭職歸隱轉創作

在宋孝宗執政九年後,胡銓發現他對收復中原、抗擊金兵的決心不大,朝廷仍然是主和派佔上風,因此對南宋王朝開始失去信心,加上自己年齡逐漸增大,胡銓毅然向孝宗提出了辭職申請。

胡銓歸去後,將自己的餘生轉向文學創作上,他還向朝廷獻上了自己所著的《易》、《春秋》、《周禮》、《禮記解》,孝宗詔令將他的書籍收藏於

秘書省

(我國古代專門管理國家藏書的中央機構)。

民族英雄胡銓,不懼流放甚至不惜生命,一生堅持抗金及反對議和

淳熙七年(1180年),胡銓獲准以資政殿學士退休。五月,胡銓病危,在他彌留之際,仍口授遺表,期望孝宗“捨己為人,安民和眾”,牢記家仇國恨,收復失地。他自己則願學習唐代名臣

張巡

“為厲鬼以殺賊,死亦不忘!”旋即辭世,享年78歲。(真是

死不忘國仇家恨啊!)

孝宗聞訊後,特贈他為

通議大夫

。淳熙十三年(1186年),孝宗追賜胡銓

諡號

為“忠簡”。

總之,南宋名臣與文學家胡銓,一生忠誠正直,始終堅持抗金、反對議和,因與政府政見不合,曾經被流放23年,他無所畏懼,並用文章表達自己的終生志向,甚至不惜拋棄生命,其抗戰到底的精神感人至深,被稱為廬陵“五忠一節”之一,還與

李綱

趙鼎

李光

並稱為“

南宋四名臣

”。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與愛國者。

我們應該學習他熾熱的愛國熱情,大無畏的抗戰精神,以及精湛的文學創作技藝,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爭取為祖國為人民做出自己更大貢獻。

民族英雄胡銓,不懼流放甚至不惜生命,一生堅持抗金及反對議和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