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為什麼稱明朝內書堂是宦官界的“國子監”?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菜單

為什麼稱明朝內書堂是宦官界的“國子監”?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對明朝設立內書堂,現代人明顯呈現兩種不同的觀點,支援的人認為內書堂提高了宦官的文化水平,幫助皇帝制衡了內閣;反對的人則認為,內書堂為宦官專權擅政提供了能力基礎,是明朝宦官之禍的根源所在。那麼,內書堂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為什麼能夠引起這麼大的爭議呢?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深藏於皇宮之內的神秘機構。

為什麼稱明朝內書堂是宦官界的“國子監”?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一、內書堂的設立

洪武年間,朱元璋重組中書省、廢除丞相一職後,皇帝直面六部,工作量驟增,需要有人幫他幹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比如說讀一讀奏摺、整理一下文案等,沒有任何根基的太監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太監多數不識字,無法勝任這個工作。另外朱元璋設立十二監十局三所等宦官機構,也需要一些具備一定文化基礎的人擔任管事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的選擇是大範圍遴選淨身前就具備讀書識字能力的太監,比如說犯了罪的權貴子弟、從敵方掠奪的年輕人以及各地主動進獻的太監。但這種太監畢竟是少數,而且成長背景複雜。於是,到了永樂年間,朱棣開始有意培養有潛質的小太監,算是開了主動培養太監讀書識字的先河。

為什麼稱明朝內書堂是宦官界的“國子監”?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朱瞻基繼位時,這種主動培養太監讀書識字的情況已經非常普遍。於是,他乾脆將這種有違祖制的“既成事實”變成一項制度。宣德元年七月,他正式宣佈建立內書堂。對此,《明通鑑》有記載:

“ 改刑部主事劉翀為翰林修撰,專授小內史書, 選內史年十歲上下者二三百人讀書其中。其後大學士陳山亦專是職, 遂定翰林官四人教習以為常。自此內宦始通文墨。”

為什麼稱明朝內書堂是宦官界的“國子監”?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可以看出,內書堂的設立其實是政治制度變革的必然產物,設立的初衷是為了培養一批能夠幫助自己處理簡單事務的太監,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內書堂培養出來的太監,不僅能幫助皇帝處理一些簡單的事務,還逐漸形成了一種可以制衡內閣文臣的政治團體,以獨特的方式影響了明朝的歷史程序。

二、內書堂的制度

內書堂作為皇宮內一個正式的教育機構,除了規模相對較小外,其他方面與外廷的國子監非常類似,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1、入學選拔。內書堂一般容納兩三百太監,最多時也不過容納四五百人,而明朝的太監多達十餘萬,因此想要進入內書堂學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酌中志》記載“凡奉旨收入宮人,選年十歲上下者二、三百人、 撥內書堂讀書”,可以看出年齡是必須考慮的一個硬性條件。

2、老師選拔。內書堂自建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視老師的選拔,幾乎所有的講官都出自翰林院,從這點來說,就算是明朝各府州縣學也比不上。內書堂講官的人數,一般每次選4人,但並不固定,視情況可能是2人,也可能是6人。

為什麼稱明朝內書堂是宦官界的“國子監”?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3、學習內容。內書堂的教授內容,與一般的學堂並不相同,除了正常的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之外,還要研習《忠鑑錄》等警示類的課程,主要是學習一些太監中正反案例,目的是強化他們的太監身份意識。另外,他們還有一門實操課,叫作“判仿”,意思是對具體事務進行模擬處理,主要為以後履行批紅工作做準備。

4、畢業條件。太監從想要從內書堂畢業,除了參加正常的考試之外,還要面臨皇帝的親自抽考,劉若愚在《酌中志》中就曾記載,崇禎元年冬,皇帝親自面考隨堂、秉筆,以“ 事君能致其身” 為題, 太監鄭之惠、曹化淳兩人中式。這套流程頗有點科舉殿試的味道。

為什麼稱明朝內書堂是宦官界的“國子監”?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5、畢業去向。《酌中志》記載,“凡各衙門缺寫字者,即具印信本奏討,奉旨撥若干名,即挨名給散”,也就是說內書堂的小太監根據需要分散到各個機構中去,一般而言也要從最底層幹起,不過對內書堂畢業的太監而言,已經是太監界的知識分子,升遷之路還是要比一般的太監順利很多。當然如果能夠被選為太子侍讀或者進入文書房,基本是前程無憂了,畢竟前者是妥妥的天子近臣,後者也有很大可能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

三、內書堂的作用

如同大多數機構一樣,內書堂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

1、正面作用。內書堂確實為明朝培養了一大批能夠讀書識字的太監,這些太監分散到皇宮的很多崗位,這種文化水平的提升帶來了工作能力的提升。且到了明朝中後期,皇帝大量派遣太監到地方任職(比如說監軍),對加強皇權統治提供了幫助。另外,皇帝培養了一大批能讀書識字的太監,建立了一個由太監組成的政治集團,成為皇帝制衡文官手段的重要幫手,對維護明朝政權的穩定性,也提供了不少幫助。

2、反面作用。讀書識字提高了太監工作能力的同時,也造成了太監專權擅政野心的膨脹,致使明朝成為了歷史上遭受宦官之禍最嚴重的朝代。對此,《明史》該出的評價是,“用事多通文墨, 曉古今, 逞其智巧, 逢君作奸。數傳之後, 勢成積重, 始於王振, 卒於魏忠賢。考其禍敗, 其去漢唐何遠哉!”

為什麼稱明朝內書堂是宦官界的“國子監”?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四、結束語

內書堂作為明朝專門教育太監的機構,應該說還是發揮了不少積極正面的作用的,只不過明朝出現了魏忠賢、王振、劉瑾這樣臭名昭著的大太監,致使很多人以為明朝的太監都是如此。事實上,明朝的雖然是宦官之禍最嚴重的朝代,但與此同時也是享受“宦官福利”最多的年代,只不過明朝這種宦官集團與文臣集團相互制衡的帝王之術,對皇帝的要求比較高,而明朝的皇帝,恰好又有那麼幾個確實資質平平、能力平平的皇帝,導致兩大政治集團勢力失衡,妨礙了明朝的發展。

宣告:文中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