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被稱為語言界的“天花板”,中文到底有多難?一個詞難倒中國人

菜單

被稱為語言界的“天花板”,中文到底有多難?一個詞難倒中國人

在世界文化大碰撞的過程中,不少外國友人都在吐槽同一個問題:中文實在太難了,同樣的一件事,用詞不同意思天差地別。其實不光是外國人覺得難,很多時候中國人自己都用不明白,鬧笑話的也不再少數。例如最簡單的去世,就有十幾種說法,而且各不相同,一不小心就會說錯,鬧出大笑話。

被稱為語言界的“天花板”,中文到底有多難?一個詞難倒中國人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那裡老人去世怎麼描述?在中文中“享年”、“終年”、“存年”、“得年”、“卒年”、“亡年”,意思都是老人去世,但是每一個表達意思有很大的差別。為什麼在中國的語言文化中,一件事要用如此多的“詞語”來形容,而且還要有不同的意思,對應不同的身份,甚至連生前的職業都要考慮。第一:禮儀文化在中國有上千年的傳承,其間經過諸多王朝,所以出現了很多種不同的叫法。而在中國人的傳統中,禮儀是立邦之本,是構建社會制度的關鍵,因此極其重視。

被稱為語言界的“天花板”,中文到底有多難?一個詞難倒中國人

所以就會一直傳承下去,結果就在融合了上千年的人文智慧之後,出現了中國人自己有時候都用不明白的情況。並非學習不努力,而是知識量太大,究其一生都無法全部專研明白。就最簡單的“去世”,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場景,不同的人身上,都會有不同的變化。一個詞就能難倒不少中國人。例如形容和尚去世用“圓寂”,形容道士去世用“羽化”,形容父母親人去世用“終年”,表達身邊熟悉的人去世用“享年”,等等還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其實不少人都在瞎用。

被稱為語言界的“天花板”,中文到底有多難?一個詞難倒中國人

其次為什麼說中文很難,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中文一樣很難。上面是“說話”的措辭,下面就是“書寫”的難度。英語是一維字型,就是簡單的結合,但是漢字是二維字型,會有諸多的變化。例如“木”字,可以是單獨的字,也可以是偏旁,同時還會被擠壓、被拉抻、被扭曲、被異化。最簡單的例子,有一些生僻字,拆開我們都認識,但是組合在一起,誰都不認識,簡直六親不認啊!

被稱為語言界的“天花板”,中文到底有多難?一個詞難倒中國人

歸根結底中文一方是因為上千的發展,擁有其他語言難以媲美的文化含義。另一方面則是本身就來源於“影象”,帶有一定的寓意和不同的意義。舉一個例子,看到“三點水”,中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和水有關。但是外國人腦子裡根本沒有這個概念,自然就無法理解。當然被文字騙了的中國人也不在少數,例如“羸”,你的第一反應絕對是“贏”。

(文/小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