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漕運便利有多重要?探析中國古代漕運體系和都城選擇問題

菜單

漕運便利有多重要?探析中國古代漕運體系和都城選擇問題

漕運便利有多重要?探析中國古代漕運體系和都城選擇問題

都城作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城市,往往也是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但需要容納巨大的人口,甚至有時候還需要在軍事上來作考量。而縱觀中國古代歷代王朝,在建都一事上無一不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才最終決定選擇哪個地方。

但是,許多都城卻都往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漕運便利。那麼,到底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才會使得漕運成為了都城選擇之中的關鍵因素呢?

糧食運輸是建都之時的重要考慮方向

在古代社會,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京城所需要容納的人口是全部城市之中最多的。無論是商人、官員、手工藝人還是其他平民,都會出於各種原因從四面八方趕來京城之中游覽、生活或居住,這就對糧食的儲存提出了一定要求。

漕運便利有多重要?探析中國古代漕運體系和都城選擇問題

此外,皇帝及一眾官員作為地位崇高之人,在生活飲食上的標準也較高,所造成的鋪張浪費現象十分普遍,需要巨量的糧食來進行補充。最後,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一旦出現都城被圍攻的事情,只要城內有足夠的糧食,王公大臣們便完全可以堅守至援軍的到來。

除了城內的居民需要巨量的糧食外,古代京城周圍通常還會駐紮著相當數量的軍隊來執行保衛城市的任務。而在不同時期的不同政策下,這個數量還會發生變化。唐朝的府兵制和募兵制的實行都使得駐守京城的軍隊數量大大增加,正如呂祖謙所評價道:

所以唐高祖太宗運粟於關中不過十萬。後來明皇府兵之法漸壞,兵漸漸多,所以漕粟自此多。到了宋代,由於開封無限可守再加上冗兵情況的出現,駐守京城的軍隊數量更多,仁宗時全國一百三十萬的兵馬,開封禁衛軍就有八十多萬。

漕運便利有多重要?探析中國古代漕運體系和都城選擇問題

以上種種情況都使得在都城的選擇之中,糧食補給和供應是需要著重考慮的一點。但是京城本身是肯定不能也不用大量產糧的,否則便是大材小用,這時便需要其他各地來對其進行輸送了。陸路運輸不僅耗時長、損耗大而且代價也不小,在古代的社會生產條件下,水路運輸自然是最好的運輸方式。

當初宋太祖在選擇都城之時,大臣的一句“東京有汴渠之漕,歲致江、淮米數百萬斛”將他徹底打動,甚至都將開封本地不具有天險可守這一大缺點都掩蓋過去了,漕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軍事考量上對糧食轉運的需要

古代京城大多都是在北方,如長安、洛陽、北京和開封等,相對應的,中國古代發生戰亂的地區大多也是在北方。雖然南方在前期很少受到古代政府的關注,但在這種和平局面的長期發展和本身優越的自然環境下,經濟發展越發迅速,糧食產量也變得越發豐富,成為古代北方糧食的首要供應場地。

漕運便利有多重要?探析中國古代漕運體系和都城選擇問題

前文已經說到,京城本身需要巨大數量的糧食來保證自己的日常運轉,因此,為了方便運輸糧食,許多朝代都會再選擇開鑿運河,如隋朝時的京杭大運河便是如此。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恰逢北方戰事發生,原本是用來給都城供應糧食的河道在這時便需要全部為戰爭地區服務,甚至都城的糧食有時也需要運往戰場。

如在唐朝時,幽州作為北方的軍事重鎮,“即日江南、淮南諸州租船數千艘已至鞏洛,計有百餘萬斛。所司便勒往幽州,納充軍糧”,運糧途中需要經過的唐朝陪都洛陽在這時就成了物資聚集、運輸繁忙之地。從這點上來說,漕運和國家安全這兩件事情在古代社會之中是密不可分的,

漕運便利有多重要?探析中國古代漕運體系和都城選擇問題

漕運體系在古代也經歷了不同時期的變遷

1、早期以關中地區為中心的漕運體系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才是各國諸侯之間開展競爭廝殺的地方,當時的經濟發展也是以這裡為中心。而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各國為了促進自身的強盛,紛紛開鑿運河以更方便地進行軍糧運輸。

而當秦朝建立之後,關中地區的政治地位瞬間被抬高了幾個檔次,成為全中國的中心,人口也出現暴漲的現象。雖然關中地區本身就較為富庶,但面對如此大規模的人口增長卻還是有些力不從心,再加上出於軍事的考量,其他地區便開始陸續向這裡運輸糧食。

漕運便利有多重要?探析中國古代漕運體系和都城選擇問題

而當漢朝建立之後,也是選擇的以長安為國家都城:諸侯安定,河渭漕軟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成千裡,天府之國也。而為了保證漕運的順利,西漢政府也大力開鑿運河、修建糧倉和維繫運河系統的正常運轉,以關中地區為中心的中國漕運體系也就正式生成,西漢政府幾百年的統治也使這種體系一直延續。

2、中期以江淮河系作為依託的洛陽、汴京漕運

西漢滅亡後,東漢將都城正式遷往洛陽,這宣告著以長安為中心的城市體系瓦解。而東漢政府在苦心經營之下,洛陽自然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成為“東通河濟,南引江淮,方貢委輸,所由而至”的大型城市,漕運條件自然也無比優勝。當然,汴京也在這種發展體系之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漕運便利有多重要?探析中國古代漕運體系和都城選擇問題

當時南方並未正式發達,產量上還是以中原地區為中心,江淮河系成為主要的糧道。此後到了魏晉南北朝乃至隋唐時期,洛陽的地位也並未有絲毫下降,要麼是都城要麼便是陪都,汴京也時常作為某個割據勢力的都城而存在,以洛陽、汴京為中心的江淮漕運體系變建立起來,

3、後期以江南為主要運輸地的北京漕運

到了元明清三朝,長安早已因為長久的戰亂和地理環境的變化不再能夠成為都城的選擇之一,北京在這時趁勢崛起,尤其是它在明朝時期作為朱棣的就藩地,也是一種運氣使然。此外,在經歷幾次大的人口南遷之後,南方地區的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無論是在商業、手工業還是農業上面都已經遠遠超過了北方。而前面歷朝歷代的運河開鑿也使得南北方之間的交通越發便利,在“兩廣熟,天下足”的背景下,江南地區的糧食被大量運往北京。

漕運便利有多重要?探析中國古代漕運體系和都城選擇問題

總結

無論是商人們的生意往來、政府的硬性需求還是人民的大力生產,都是推動古代漕運體系不斷髮展的巨大動力,缺一不可。而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古代漕運體系的改變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在這種改變過程之中,往往呈現的卻是數個城市的興衰和無數代人的辛勤付出,這也算得上是一種特殊的漕運文化。

參考資料:

《論中國古代漕運體系發展的幾個階段》——王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