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呢?看完漲知識了

菜單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呢?看完漲知識了

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蘊意頗深的話語,究竟語出何處,有什麼樣的歷史背景呢?涓涓細流亦有源頭,‘’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語出《晉書·列傳三十九》。推字及句,這句話很好理解。‘’我本無意殺死伯仁,伯仁卻因為我的怨恨而死於非命,伯仁的死與我有很大的關係,是我間接害死了伯仁‘’。相信很多讀者都聽說過這句饒有趣味的話,但您知道‘’伯仁‘’是誰嗎?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呢?看完漲知識了

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只聽說過這句諺語,對諺語中的伯仁根本不知道。這是很正常的,這裡說得伯仁,就是歷史上的周顗(yǐ)。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呢?看完漲知識了

東晉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的一天,名臣王導從皇宮回到家中,掩上房門失聲痛哭。當朝丞相如此失態,讓家人感到十分驚訝,於是紛紛上前圍住他,一面勸慰,一面靜等他說出悲傷的原因。從此以後,“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便成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至今仍經常被人們說起,用來表示自己雖不願傷人,卻無意傷害了對方。

晉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亂,其弟 王導及家族受牽連,為了 請罪一大早王導帶著王氏子弟跪在宮殿門前等候皇上發落。這時 周顗進宮,王導希望周顗能替他說些好話,便小聲對他說:“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結果周顗當沒聽見,昂首走進宮去。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呢?看完漲知識了

他見到司馬睿後,備言王導之忠君愛國,決不能錯殺忠良。元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周顗一時高興又喝了不少酒,一會兒醉醺醺的走了出來。跪在宮門外王導見到他後,又大聲呼喊他。周顗不為所動,對身邊的人說道:“如今殺了這幫賊子,便可換個大官作了。” 出宮後,周顗立即上書朝廷,堅持說王導不可殺。

然而王導對此一無所知,對周顗懷恨在心。不久王敦大敗周顗等人朝廷大軍,佔領建康,王敦召見周顗,並對他說:“伯仁,你有負於我啊!”(當年周顗在荊州時,王敦曾救過他),但周顗卻說:“你舉兵反叛,我親率六軍而不能扺抗,朝廷軍隊潰敗,因而有負於你。”,這時有人勸周顗逃走,但他決意要與朝廷共存亡。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呢?看完漲知識了

雖然沒有直接殺人,但是,對於被殺的人應負一定責任,因而心中不安。就往往引用這句話:“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尤其是“伯仁由我而死”這一句便流傳為成語,或簡作“伯仁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