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宗室大臣李石力挽狂瀾於危難,真正危險時卻選擇躲避

菜單

宗室大臣李石力挽狂瀾於危難,真正危險時卻選擇躲避

前言:

大唐王朝是一個讓中國人十分嚮往而自豪的朝代。但自從出現了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就逐漸步入了衰弱的晚期階段。當時宦官力量興起並快速坐大,而皇帝唐德宗為穩定局勢並防止其他大臣再次叛亂,讓宦官直接掌管了禁軍,並由此形成規章定製。此後,宦官勢力突然大增而不再受到控制,就連皇帝也難以對其加以操控,皇權已經旁落於宦官之手,形勢再度危險起來。

到了公元835年,皇帝唐文宗已經27歲並早已親政,他努力要擺脫宦官的控制,於是就和當時的大臣李訓及鄭注等人謀劃誅滅宦官集團,以便重新奪回皇權。之後,皇帝唐文宗找了個藉口,要宦官頭目仇士良等到禁衛軍的後院進行觀露,其實是要藉機殺之。結果此計謀被仇士良事先察覺,於是派兵展開激戰。結果是以丞相李訓為首的多數朝廷主要官員均被宦官士兵所殺,他們的族人也被滅門。此事件中前後被宦官殘殺了一千餘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甘露之變‘’了。

此戰過後,宰相管轄的南衙吏卒幾乎被團滅,皇帝徹底被宦官控制,皇權進一步淪落到他們的手中。有一位重要歷史人物卻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就是李石。他力挽狂瀾,但當真實危險降臨時,他去選擇離皇帝而去。那麼,在他的身上又發生了什麼呢?

宗室大臣李石力挽狂瀾於危難,真正危險時卻選擇躲避

李石

一、李石是什麼人

李石出生隴西,他是唐朝宗室中人。其祖上是宰相兼襄邑恭王李神符,是其第五世孫子。在唐朝後期,他也算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了,但由於時間的久遠,他的生卒時間已經無從考究了。但有一點,他雖然出生於李姓宗室,但並沒有花花少爺的不良品性,而是自小就十分勤苦好學。在公元818年,他就考中了進士及第。從後來一系列的事件及發生的時間推測,當時他的年紀應該不是太大。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他年紀不大就能科考成功,小時候勤學苦讀是記錄是符合史實的。

宗室大臣李石力挽狂瀾於危難,真正危險時卻選擇躲避

李石出身於宗室內,自小好學習

李石考中後,被涼國公李聽收為幕僚,之後跟著李聽前後到四鎮任職,其職位主要是四鎮的‘’節度從事‘’一職。李石在工作能力上是很突出的,他擅長於辯論,對管人很有一套方法,因此底下的人都信服他。每當李聽帶兵外出打仗時,就讓李石來主導後方的事務,因此李聽深得信任。

到了公元829年,李石的官位不斷得到提升,已經是‘’鄭滑行軍司馬‘’了。此時,李聽讓他到朝廷去向皇帝報告事物。李石在報告時,能把事物分析得頭頭是道,事情講得明明白白,條理說得分明,因此給皇帝唐文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唐文宗因此提升他的官職到工部郎中、併兼任‘’判鹽鐵案‘’一職。

宗室大臣李石力挽狂瀾於危難,真正危險時卻選擇躲避

涼國公李聽

兩年後的831年,李石被改官當任了刑部郎中。一個多月後,大臣令狐楚要到太原去當節度使,向皇帝奏請讓李石以副節度使的身份一同前往,皇帝同意了。但不到兩年,到了833年,唐文宗皇帝就把李石調回朝中,並讓他升官到‘’給事中‘’一職。

再過兩年的835年,李石再次被皇帝提拔到京兆尹一職,不久後直接提升到戶部侍郎併兼‘’判度支‘’一職。這一年的十一月,發生甘露之變,並以皇帝失敗告終,宰相李訓等眾多朝臣被宦官集團殺滅。李石由此登上歷史舞臺,被授予了同平章事,這一官位是事實上的宰相,同時加他朝議大夫之職,工作上繼續打理度支事務。

宗室大臣李石力挽狂瀾於危難,真正危險時卻選擇躲避

李石連獲升官

二、 危局中,力挽狂瀾

甘露之變過後,宰相掌控下的南衙吏卒基本被宦官消滅了,朝廷已經沒有什麼力量可以同宦官們對抗。此時,為了讓皇帝能招募更多的兵卒,江西、湖南兩道的官員,特別是主管的觀察使向皇帝進獻了大量計程車卒衣服及軍糧。此事可能引發宦官再起兵變,李石仔細考慮了其利害關係,認為皇帝還沒有力量同宦官下面對決,因此上奏天子:‘’我作為宰相,輔佐皇上去管理各大臣是正直的事。如果我忠正沒有私心,那麼神靈自然會庇佑於我,雖然有刀兵也不能傷害於我。倘若我心懷奸邪之想,那麼縱然有眾多的兵士護衛在身邊,我也會讓鬼神給殺死。這兩個地方進獻的衣服軍糧,還請皇上將它們退回去。南衙這個地方的守衛,只要有金吾侍衛就夠了。‘’唐文宗認為有理,因此退回了衣糧,讓宦官集團無活可說,從而避免了一次危險。

宗室大臣李石力挽狂瀾於危難,真正危險時卻選擇躲避

甘露之變後,宦官當道

這一年冬天,宦官頭目,中使田全操及劉行深從邊疆巡視回京,放出風聲說要在還京後派兵將朝中大臣殺光。此時朝中官員都十分惶恐不安,而百姓對於不斷的兵變也失去了耐心,進而喧鬧不止,各地的各種無賴們趁機出來作亂。此時大臣鄭覃勸告李石暫時離京暫禍。李石對此不以為然,說:‘’如今的局勢並不可知,我作為宰相理當在京城坐鎮,也許能平息這一事態。倘若都的有災禍要降臨,我又怎能逃走呢?‘’此時,李石在京城中十分鎮靜,公務照樣處理並未荒廢,而京城的亂狀最後也在他的處理下平息了。

宗室大臣李石力挽狂瀾於危難,真正危險時卻選擇躲避

宦官放言要殺盡朝臣

在一連串的動盪中,唐文宗皇帝已經基本喪失了信心,他問大臣鄭覃說:‘’你以為聯可以同漢代哪個君王比較呢?‘’這鄭覃回答說漢文帝及漢宣帝。這兩位皇帝都是中興之主。唐文宗聽罷自嘆道:‘’我又如有這個能力同他們相提並論啊。‘’皇帝的消沉意志,讓李石深不以為然,因此他激勵了皇帝說:‘’皇上所問的及鄭覃所回答,都是錯誤的。陛下現在統管四海,且年紀輕輕,身體強壯,本應該學習堯舜,怎麼可以自認為連文宣都比不上啊?皇上只要立下更高遠的志向,就大有希望讓國家變得興旺發達起來。‘’

到了公元836年,李石的職位增加了中書侍郎及集賢殿大學士兩職,併兼授予了鹽鐵轉運使。不久後,昭義節度使劉從對皇帝上書,公開發起對宦官的彈劾,列舉了他們的種種罪行。由於當時實權仍掌握在官員的手裡,彈劾沒有效果,但宦官頭目仇士良等諸人開始有所收斂。這一年的四月,宰相在紫宸殿對皇帝啟奏事情,這讓一些心懷叵測之徒造謠稱,這是皇帝又在密謀要讓宰相帶領軍隊去圍殺宦官。李石此時仍然認為,宦官力量太過強大,此時不宜正面同他們對抗,因此讓唐文宗皇帝召聚宦官與宰相等人,並把事情解釋清楚,這樣宦官們的疑心得以消除。

宗室大臣李石力挽狂瀾於危難,真正危險時卻選擇躲避

唐文宗皇帝

三、 被暗殺後申請出逃避禍

李石對皇帝持續輔佐朝政,數次同宦官集團對抗,而並不顧及自已的安危。李石的目標是要讓皇綱得以伸張,以便最終能收回皇權。對此宦官頭子仇士良十分清楚,因此計劃著要除掉李石。到了838年的正月初五這一天早晨,李石上早朝,不料在途中被一支冷箭射中,於是放馬向他的府邸奔回他在經過坊門時,又伏兵四起,刺客再次出來追殺他。好在他的馬匹由於受驚過度而逃出包圍,但刺客們還是把馬尾給砍掉了。李石在這一刺殺中得以保住性命,但已經是死裡逃生,驚魂過度。皇帝唐文宗聽到這一訊息後也十分驚恐,連忙派出中使去慰問他,並賜給他金瘡藥治傷,同時加派了三十多個兵士去保護他。

這一遇刺的訊息四處傳開後,整個京師者深為震動,百官害怕被殺也都不敢上朝,能堅持上朝的官員只有九人。此事持續影響了十多天後才逐步恢復正常。

宗室大臣李石力挽狂瀾於危難,真正危險時卻選擇躲避

李石被追殺後變了性情

此時的李石怕是被嚇破了膽了,好象跟此前那視死如歸的李石換了個人似的,竟然連續多次向皇帝呈表,要辭去官位。此時正需要人輔佐的唐文宗皇帝對此十分痛苦,他能怎麼辦呢?後來不准他辭官,而是改任他當‘’金紫光祿大夫‘’,同是兼任了幾個官員,包括: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並給了他離京的機會,讓他當江陵尹允併兼荊南節度使。這樣,李石得以離開京城,逃跑到地方上當官,實際上是去避禍了。李石到達荊南以後,立即向皇帝遞交了辭呈,辭讓了中書侍郎,皇帝同意了,但給他增加了‘’檢校兵部尚書‘’之職。

宗室大臣李石力挽狂瀾於危難,真正危險時卻選擇躲避

成功逃離京城的李石

結語

到了公元840年,唐武宗登基繼位,李石被加封為‘’檢校尚書右僕射‘’。對於李石,歷史上多有評價。其中:

劉昫對他的評價是:李訓之亂,人情危迫,天子起石於常僚之中,付以衡柄。石以身徇國,不顧患難,振舉朝綱,國威再復。開成之始,帝道方淪,石於此時欲振頹緒,幾嬰戕賊,可為咄嗟。多僻之時,止堪太息。

歷史名人宋祁對他的評價是:周之卿士,周、召、毛、原,皆同姓國也。唐宰相以宗室進者九人。林甫奸諛,幾亡天下。李程和柔,在位無所發明。其餘以材稱職,號賢宰相。

我認為,李石在前期對於穩定唐朝政局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其維持穩定,讓百姓們得以安居起到積極作用。但後來的表現卻令人失望。由於李石的離開,皇帝突然少了一支重要的力量,這讓後來權臣及宦官的叛亂變得更為活躍,客觀上加快了唐朝滅亡的速度,讓那時的中國重新進入了紛亂的時代。

宗室大臣李石力挽狂瀾於危難,真正危險時卻選擇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