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文章: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菜單

文章: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對待功勞和過錯的態度,反映一個人的修養和品行。

《論語》中有云:“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公元前484年,魯國與齊國打仗,魯國右翼軍敗退的時候,孟之反在最後掩護。將進城門,他一面鞭打馬匹,一面說:“不是我大膽殿後,是馬匹不肯向前跑。”對此,孔子給予高度評價,說孟之反“功不獨居,過不推諉”,這是做人的美德之一。

清人曾國藩有言:“敬則小心翼翼,事無鉅細,皆不敢忽;恕則凡事留餘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他還認為,“諉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誇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意思是說,推諉自己的過失,掠取別人的功勞,這是小人的行為;掩飾自己的過失,誇大自己的功勞,這是普通人的行為;把好處與功勞推讓給別人,這是君子的行為;分擔責任,承擔過失,這是成就高尚品德的行為。

對很多人來說,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但對為政者來說,要帶領群眾造福一方,就不能貪圖利益,而要敢於擔當,正確對待功名利祿、成敗得失。只有不爭功、不佔功,堅持“凡利之所在,當與人共分之”,才能成就他人,贏得百姓擁戴,進而成就自己。事實證明,不推過、不掩過、敢認過,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才能彰顯人格魅力,贏得眾人的尊重和信服。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大樹將軍”。《後漢書·馮異傳》記載:“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士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大將馮異為人謙恭退讓,不去誇耀功勞。每逢行軍宿營,眾將往往聚在一起,自表戰功,有時因爭功而相持不下。馮異每次都默默躲在大樹下面,不言不語,軍中都叫他“大樹將軍”。馮異不爭功、不炫耀,深受將士們愛戴。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爭功、不諉過,不但功勞不會跑掉,還會贏得人們的讚譽,獲得比功名還寶貴的東西。

欲為大樹,莫於草爭。欲要成就美好的品德,就不要斤斤計較,不要為名所縛、為利所惑,也不要為過失逃避、為失誤辯解。《唐語林》中講述了一個五官爭功的寓言:口認為,“我談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子不服,“飲食非我不能辨”。眼睛則認為,“我近鑑毫端,遠觀天際,唯我當先”,其又謂眉曰,“爾有何功居上我”。眉則反駁,“若無眉,成何面目”。五官如此爭來爭去,必然爭不出個名堂。殊不知,要想成就事業,很多時候離不開每個人的功勞,片面地爭你大我小、你高我低,只會造成內耗,不僅不利於團結,而且影響事業發展。

“與人共事,論功則推以讓人,任勞則引為己責。”對待功過事關人品,事關道德修養,必須做到不攬功、不炫功,不推過、善改過。今天,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很多工作都是系統工程,需要眾人齊心協力來完成。有了功勞,個人絕不能獨佔,而要與大家分享,要把榮譽讓給出力最多、幹活最拼、公論最好的人;有了過錯,也絕不能只想著撇清自己,是自己的問題一定要認領,該承擔的責任一定要承擔。只有這樣,才能淡泊名利,知錯即改,提升自己,贏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