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人才的劃分,求職之路異常困難,只要有才就可以?

菜單

古代人才的劃分,求職之路異常困難,只要有才就可以?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韓愈《馬說》

天下之大,能人輩出,但是一個國家官職有限,選拔機會也有限,想出人頭地,平步青雲,不是隻靠有才華就可以的。在古代多有懷才不遇之人,平民百姓要想晉升便需要有人引薦,在先秦時期,就有謀士在幕後獻計獻策,算是“幕僚”的前身,之後經各朝發展,官員們透過“幕府”選拔“幕僚”逐漸有了定式。

古代人才的劃分,求職之路異常困難,只要有才就可以?

一、人才的劃分

中國古代統治者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此選拔人才之法也是沿用儒學之道。按照孔子劃分人才的方法,人才可分為大聖、賢才、君子、士和庸人五個等級。而劃分標準就是他們的道德水平、為人處世的方法。

在孔子看來,庸人是沒有遠大目標,日子得過且過的普通人;士則是有一定的道德、處世法則的人;君子已經可以達到身正影不斜,絕對講究仁義道德;賢才就更上一層樓,可以為天下人謀福利,做世人的榜樣;而大聖作為最高層級的人才,已經完全知天通地,可以比肩天地了。

這樣“德才兼備”的思想作為選材的重要方針,被歷代沿用,不只是用於選拔官員,也被用於官員選拔自己的“幕僚”。而“德”與“才”,重點考究“德”為先。儒家另一位著名思想家——荀子,也堅持這一觀點,“德不稱位,能不稱官”是選人大忌,無德無才之人只會霍亂官場,讓百姓遭殃。

古代人才的劃分,求職之路異常困難,只要有才就可以?

二、德才兼備

“德才兼備”當然是最佳的選人方法,但是賢才並不是隨時恭候的。清朝著名官員曾國藩就認為,“德”是要在“才”之前的,有德無才的人只能算是“愚人”,而有才無德之人卻是“小人”。“小人”沒有道德的束縛,只有利益的裹挾,隨時都會出賣朋友,不能相交,當遠之。

而才能其實也是必不可少的。選拔人才當然就是為“才”。很多官員在選拔幕僚的時候,不僅要求足智多謀,還會要求他們具備更多的技能,掌握為官需要的知識,比如:賦稅、刑罰等相關。這樣的幕僚就方便官員直接諮詢、商討。

古代人才的劃分,求職之路異常困難,只要有才就可以?

三、勤勉用功

“勤”是成才的關鍵,也是官員選拔人才會關注的重點。從“聞雞起舞”、“鑿壁偷光”到“囊螢映雪”等各種成語,無不講述著勤奮的故事,流傳下來,激勵世代的人。可見“勤”是從古至今人們都很關注的習性。

作為幕僚,不是一勞永逸的一份工作。他們是因為自己的才能被選拔進幕府,也可能因才能不夠被“清”出。所以,成為“幕僚”還遠不夠,為了一直做下去,就要不斷地學習,一直勤勉有加,用功努力。正如曾國藩說的那樣“一曰習勤勞以盡職;二曰崇儉約以養廉;三曰勤學問以廣才;四曰戒傲惰以正俗。”他也如此踐行著,並以此為標準選人、治軍。這也正是他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古代人才的劃分,求職之路異常困難,只要有才就可以?

結語

自“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統治中國千年,不僅影響了國家統治,也影響了歷代人才的選拔。儒家思想裡,德才兼備和勤勉之人更受推崇。這樣的思想也被用在選拔人才中。有德行,有才能,又勤勉有加,不斷髮展自己的人才,被選拔出來,為國家效力,成為國家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