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漢武帝心中的繼位人選不是少子弗陵而是昌邑王髆

菜單

漢武帝心中的繼位人選不是少子弗陵而是昌邑王髆

據記載,漢武帝一生育有六個兒子,至徵和二年太子據自殺時,尚有四個兒子在世,即燕刺王旦、廣陵厲王胥、昌邑哀王髆及三歲的小皇子劉弗陵。

《漢書·武五子傳》:孝武皇帝六男。衛皇后生戾太子,趙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齊懷王閎,李姬生燕刺王旦、廣陵厲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

漢武帝徵和二年,太子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被江充、韓說等人誣陷,苦於無法自辯清白,進而鋌而走險起兵反抗誅殺江充等人。而漢武帝聽信讒言,誤以為太子劉據謀反,遂即鎮壓。太子劉據兵敗逃亡而自殺。

太子據自殺身亡,儲君之位空缺,諸皇子及其代表的勢力蠢蠢欲動,但漢武帝卻並未急於再次立儲,至漢武帝駕崩時的前一年才確定少子弗陵為嗣。

從徵和二年太子據自殺,至繼位人選確定,時間跨度達四年之久,對於年近七十歲的漢武帝來說,最迫切的任務莫過於冊立儲君,而其遲遲未動,必定密切關注尚在世的四個兒子。

按照史書記載,漢武帝心目中的繼位人選並無燕王旦、廣陵王胥,因為在漢武帝看來,燕王旦聰明善辯,博學多才,其同母弟廣陵王胥勇武有力,二人的舉動不但不合自己的心意,還於法不合,多有過失。

《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二·漢紀十四》:燕王旦自以次第當為太子,上書求入宿衛。上怒,斬其使於北闕;又坐藏匿亡命,削良鄉、安次、文安三縣。上由是惡旦。旦辯慧博學,其弟廣陵王胥,有勇力,而皆動作無法度,多過失,故上皆不立。

“歷史倪說”認為,在漢武帝可以成為繼位人選的兩個皇子之中,昌邑王髆與小皇子弗陵相比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若非英年早逝,當是漢武帝最合適的接班人。

漢武帝心中的繼位人選不是少子弗陵而是昌邑王髆

昌邑王髆

首先,昌邑王髆的母親李夫人是平陽公主引薦給漢武帝,並由此得寵幸。

漢武帝心中的繼位人選不是少子弗陵而是昌邑王髆

昌邑王髆之母李夫人

《漢書·外戚傳》: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為昌邑哀王。

漢武帝心中的繼位人選不是少子弗陵而是昌邑王髆

李夫人善舞

由此不禁令人想起建元二年得衛子夫,有一次,漢武帝到霸上參加一個祭祀儀式,歸途中路過平陽公主家,順便看望,無意中竟看中了平陽公主府中的歌女衛子夫。於是平陽公主把衛子夫送入宮中,衛子夫日益受到漢武帝的寵幸。

其次,李夫人生下昌邑王髆後,她哥哥李延年才開始發跡,被封為“協律都尉”。而漢武帝在太初元年“定官名,協音律”。由此可見,昌邑王髆應該出生在太初元年,或者更早一點。

《漢書·佞幸傳》:而李夫人產昌邑王,延年由是貴為協律都尉,佩二千石印綬,而與上臥起,其愛幸埒韓嫣。

《漢書·武帝紀》:(太初元年)夏五月,正歷,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數用五,定官名,協音律。

《史記·大宛列傳》:(太初元年)而欲侯寵姬李氏,拜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往伐宛。

若昌邑王髆出生於太初元年,至徵和二年太子據自殺時,恰好十四歲,而漢武帝即位時是十六歲,由此可見,昌邑王髆在年齡方面應該是有極大的優勢成為儲君的不二人選。

再次,昌邑王髆作為漢武帝最小的兒子,深受漢武帝寵愛,天漢四年即將其封於深受齊魯文化影響的昌邑國。

當儲君之位空缺時,燕王旦想當然地認為,以長幼而論自己可以為嗣,即上書,而且措辭十分委婉,請求回京伴駕,侍奉於皇帝左右。

漢武帝看了燕王旦的請願書,勃然大怒,不但將燕王旦的使者斬於皇宮北門,並以私藏逃犯的緣故,下令削去燕國封地中的良鄉、安次、文安三縣,以示懲戒,而且還說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即“生子當置齊、魯禮義之鄉;乃置之燕,果有爭心”。

漢武帝心中的繼位人選不是少子弗陵而是昌邑王髆

漢武帝震怒

此時昌邑王髆已經去世,但從另一個側面也能體會到漢武帝對昌邑王髆去世感到惋惜。

另外,昌邑王髆去世之後的諡號為“哀”,其意思應該是孤單、短命且過早夭折的稱之為“哀”,謙恭仁惠,但過早夭折的也稱之為“哀”。

《逸周書·諡法解》: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

昌邑王髆諡號中含有“謙恭仁惠”,可見漢武帝對其人品的評價比較高,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一個問題,即若昌邑王髆未英年早逝,或許其可以成為漢武帝心目中的理想接班人。

漢武帝心中的繼位人選不是少子弗陵而是昌邑王髆

痛失昌邑王髆,漢武帝傷心不已

但昌邑王非常不幸,皆因其遇到了他親舅舅李廣利這樣一個天然豬隊友。徵和二年太子據自殺身亡時,身為貳師將軍的李廣利,正手握兵權。外戚勢力過重,正是漢武帝忌諱之處。令人沒想到的是,正當漢武帝憂心不已的時候,李廣利安耐不住寂寞,跳出來了。

漢武帝心中的繼位人選不是少子弗陵而是昌邑王髆

李廣利慾為昌邑王髆謀取儲君之位

徵和三年,面對儲君之位空懸,各方勢力虎視眈眈,此時手握兵權,氣勢猶盛的貳師將軍李廣利也不例外,意欲謀立外甥昌邑王髆為太子。

於是,李廣利出征匈奴時,即委託兒女親家丞相劉屈氂相助奏請漢武帝立昌邑王髆。在李廣利利益的誘惑下,劉屈氂欣然應允。

不料,因左丞相劉屈氂夫人與貳師將軍李廣利一起詛咒漢武帝被內者令郭穰告發,劉屈氂被腰斬、妻兒梟首,李廣利的家屬也未能倖免而被收監。李廣利聞聽此事,即投降匈奴,漢武帝一氣之下將李氏家族全部誅殺。

《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二·漢紀十四》:初,貳師之出也,丞相劉屈犛為祖道,送至渭橋。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猶乎!”屈犛許諾。

回想當初權傾朝野的衛氏經“巫蠱之禍”被剷除殆盡,而今親舅舅李廣利不但意圖擁立儲君,還深陷巫蠱之事被滅族,且投降匈奴,昌邑王髆驚恐不已,萬念俱灰。

“歷史倪說”認為,李廣利的不理智既打亂了漢武帝的計劃,也令外甥昌邑王髆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