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龍全是同父異母,還有一個是蛤蟆生的

菜單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龍全是同父異母,還有一個是蛤蟆生的

作為鱗蟲之長的龍,多見於中國古代民間神話,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普通認為其形象的組成來源於現實中,但源頭眾多。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多是指龍的九個兒子,個個都不成龍,而且性格迥異。也有人認為,古代用九來表示極多,九隻是個虛數,用來描述龍的兒子眾多。

龍作為中國的圖騰,象徵著權力和富貴,是人類的保護神。不少神話故事中也都有龍的存在,明代開始,對於龍的“九子”也開始有了比較明確的記載,但各有不同。

那麼,有著如此優秀基因的龍,所生的九個兒子為何各有不同呢?《中國吉祥圖說》中,對龍的九個孩子有著比較詳細的描述。

老大囚牛:

是龍的第一個孩子,是龍和牛所生。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性情溫和,喜好韻律。因常常出沒於人間,觸犯天條,被斬首。據說囚牛死後,龍王將他的頭顱置於琴上,以此懷念,被當作是“牛頭琴”的由來。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龍全是同父異母,還有一個是蛤蟆生的

次子

眥:

為龍和豹所生,豹身龍首。史書記載,睚眥喜好殺戮爭鬥,古時常被當作力量的象徵,多被刻於刀、劍、儀仗之上。另有“睚眥必報”一詞形容像眼睛大小的怨恨也要報復,比喻心胸狹隘之人。在古代帝王眼中,睚眥被認為可以克煞一切邪惡。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龍全是同父異母,還有一個是蛤蟆生的

三子嘲風:

是龍和鳥的後代,因此有鳥的特徵,喜好冒險。其形狀常作為宮殿殿角造型,起到辟邪之用。另外,嘲風象徵吉祥、和威嚴,有威懾妖魔的作用。書中有云“嘲風好險,形殿角上。”嘲風立於殿角,給高聳的殿堂增添了一層神秘氣氛。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龍全是同父異母,還有一個是蛤蟆生的

四子蒲牢:

據說蒲牢為癩蛤蟆所生,所以是九子中身材最小的。蒲牢生性膽小,素來害怕鯨魚,當鯨一發起攻擊,它就被嚇得大聲吼叫。所以人們把古時敲鐘的木杵做成鯨的形狀,把蒲牢鑄成鐘紐。當敲鐘之時,鯨狀木杵每撞擊一下蒲牢,鍾就會發出悠遠、響徹雲霄的聲音。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龍全是同父異母,還有一個是蛤蟆生的

五子

為龍與獅子所生,形狀像獅子,喜好靜坐,又喜歡煙火,所以常被裝飾於香爐之上。另外,狻猊又常被佈置於文殊菩薩像前,或是明清之際的石獅、銅獅頸下的裝飾物。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龍全是同父異母,還有一個是蛤蟆生的

六子贔

又名霸下,因樣子像龜,喜歡負重,所以常見於石碑下。現如今,有很多建築物以龍、霸下等石雕為形象代表。霸下在古代常被當作是龜圖騰為主,龍圖騰為輔的複合衍生族,但這種說法目前沒有得到證實,僅僅是猜測而已。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龍全是同父異母,還有一個是蛤蟆生的

七子

狴犴

為龍虎之後,生平好訟,公正無私,古代獄門之上常見其遺像。狴犴是龍九子中最足智多謀之人,行事穩重,擅長辯論,所以常見於衙門或獄門之上,用以威懾作奸犯科之人。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龍全是同父異母,還有一個是蛤蟆生的

八子負屓:

負屓最像龍身,生平喜文,石碑兩側的文龍是它的遺像。另有許多石碑上面是負屓盤繞,底座是霸下,兩者在一起,更加壯觀。除了常見於石碑之上,明清時代的建築中,懸樑、脊柱、天花板等位置均會有相互盤繞的龍紋作為裝飾,被稱作“盤龍”,是中國最為傳統和普遍的龍之形象了。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龍全是同父異母,還有一個是蛤蟆生的

九子

吻:

又稱魚龍,傳說是龍和魚的結合體。螭吻被認為是印度佛教傳入古代中國之後演變而來,相傳大約是在南北朝時期。其寓意有驅兇辟邪之意,因為其喜好遙望好吞火,常被人當作屋脊鎮火之獸。在佛經中,它是雨神座下之物。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龍全是同父異母,還有一個是蛤蟆生的

中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深奧精微,每一個神話故事背後都蘊藏著無窮的智慧。

古代建築中,簷角屋頂常常會以一定數量的小動物來作為裝飾,這些小動物一般被叫做屋脊走獸、仙人走獸、簷角直獸、垂脊吻等等。

因古代建築大都以土木構造,屋脊為木材上覆蓋瓦片,需要做保護措施,所以屋脊之上出現了各種小動物。除了起到保護作用之外,還被當做裝飾或是標誌著身份等級的作用。

古人用“生性好淫”來形容龍,原因就是龍跟不同動物產下了九個兒子。龍的九個兒子各不相同,大抵是承襲了不同動物的特點。但是,

龍這九個兒子每位都被賦予了不同的象徵,正是反映了古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們將日常生活中所見真實動物的看法和期望附加在了龍的身上,誕生了“龍有九子”的神話故事。

後人多用“龍之九子”來比喻同胞兄弟性格各有不同,良莠不齊。比如古代君王一生會有許多嬪妃,多子女,真正出類拔萃者卻很少。而且按照歷代規矩,皇帝的嫡長子——皇帝與結髮老婆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是真正的“天之驕子”,帝位傳承人。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龍全是同父異母,還有一個是蛤蟆生的

在古代,龍常被當作是帝王的象徵,比如皇帝所穿的“龍袍”、皇后所戴的“龍鳳簪”,但是在明朝以前,對於龍生九子中九子沒有比較統一的說法,多見於民間流傳。明朝之時,皇帝一時興起,問文武百官這龍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眾從齊心才把這九隻神獸的形狀拼湊完整。

但是,相傳貔貅、饕餮、麒麟等等都是龍的兒子,所以九子很有可能只是個極數,神話中所說的龍的兒子遠不止九個。而且對於這些神獸的記載,大都不太像龍本身的樣子。

《禮記·禮運第九》中書:“麟、鳳、龜、龍,謂之四靈”,靈獸象徵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吉祥之兆,在中國傳統的民俗文化中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龍的九個兒子因其母親不同,而各有千秋。它們身上被寄予的願景各不相同,但大都是美好的。比如嘲風可威懾妖魔,狴犴喜懲奸除惡,就連龍與癩蛤蟆所生的四子蒲牢,也被鑄作鐘紐,以警醒世人。

關於“龍生九子”,為何不同?大概就是因為古代人給眼前所見的不同動物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所以才出現了截然不同的龍之九子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