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東北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黑龍江地區是東北民族帶來的“嫁妝”

菜單

東北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黑龍江地區是東北民族帶來的“嫁妝”

今天我們可以說:“東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不過,這個“自古以來”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每個地區納入中國版圖的時間也相差很大。遼東地區,自從戰國以來就歸屬於中原的燕國,設定遼東郡,但是緯度更高的黑龍江流域直到千年前才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黑龍江流域納入中國的版圖,主要還是得益於東北遊牧民族帶來的“嫁妝”。

一,東北早期的民族

黑龍江流域,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地區,這裡氣候嚴寒,歷史上開發速度非常慢。早期生活在黑龍江流域的民族主要分為三大集團,大興安嶺一帶為東胡集團,在經濟上以遊牧為主;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是扶余民族;大部分黑龍江流域為肅慎系。其中扶余和肅慎發生了融合,最終成為了女真族,該民族在早期以漁獵為主,後來逐漸轉為農耕,也兼具遊牧。以上三大民族從分子人類學上來說,都是C系民族。

C系人種的遷徙路線

東北的民族首次入主中原,當屬商朝。很多證據表明,商朝很可能發源於西遼河流域,紅山文化和殷墟文化之間存在著許多聯絡。周武王滅商後,一些商朝遺民又退回了東北,建立了孤竹、朝鮮等國,並在名義上接受了西周的分封。因此,西周也宣稱:“肅慎、燕、亳,吾北土也。”

不過,當時的東北各族和西周僅僅是保持著朝貢貿易的關係,並沒有政治上的。周武王時,肅慎人入貢“楛矢石”。東北民族擅長騎射,因而他們向中原“進貢”弓箭是非常正常的,而中原王朝卻將肅慎進貢“矢石”作為東北民族臣服的一個標誌,也是中原王朝宣傳國威的重要手段。《大戴禮記·少閒》就宣稱虞舜、禹、成湯、文王“民明教,通於四海,海外肅慎,北發渠搜,氐、羌來服”。

周朝開創了這種傳統,歷代都繼承。從漢代開始,黑龍江流域開始出現了民族政權,最早的就是扶餘國,大概位於松花江一帶。後來,扶余貴族又南下佔領了遼東部分地區,建立了高句麗國,並逐漸吞併了朝鮮四郡。南北朝時期,高句麗改名為“高麗”。唐朝時期,滅高麗,設定安東都護府,如此扶余人的國家就在歷史上消失了。

東胡系民族的國家比扶余系稍晚。秦漢之際,匈奴破東胡,東胡分裂為鮮卑和烏桓兩部分,其中烏桓生活在西遼河一帶,接受了漢朝的冊封。東漢時期,鮮卑強盛,統一了大漠,一度建立了汗國。魏晉時期,鮮卑族大量湧入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最終,拓跋氏統一中原,為隋唐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從嘎仙洞到洛陽:鮮卑的遷徙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大興安嶺發現了北魏祭祖的遺址——嘎仙洞,洞內有19行祝文,為漢字魏書,全文201字。嘎仙洞的發現,進一步明確了鮮卑族的起源地。根據史料記載:太武帝時期,有烏洛侯國世祖真君四年來朝,“稱其國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石室南北九十步,東西四十步,高七十尺”,於是太武帝拓跋燾派中書侍郎李敞去祭祀,並“刊祝文於室之壁而還”。這裡的烏洛侯國是北魏的一個附屬國,因此大興安嶺納入中國版圖的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時期。

一,契丹族的貢獻:首次將東北納入中國版圖

北魏之後,停留在東北的鮮卑族演變成為了契丹族、奚族和室韋,契丹、奚在西遼河一帶,室韋民族生活在大興安嶺一帶。與此同時,肅慎也和扶余人融合,演變為了靺鞨族。其中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為粟末靺鞨,其經濟水平較高,主要以農耕為主;生活在黑龍江干流一帶的為黑水,經濟以漁獵為主。以上兩大民族成為了後期古中國的主角。

唐滅高麗後,其勢力遭到了契丹、新羅等族的擠壓,很快就撤出了遼東。在武則天時期,粟末靺鞨建立了渤海國,逐漸開始了靺鞨民族的統一事業。唐玄宗時期,為了聯合東北各族對抗後突厥汗國,就冊封室韋、渤海、黑水為都督府。實際上,這些都督府都是空頭名號,因為當時的唐朝連遼東都丟了,更別說控制黑龍江了。安史之亂後,唐朝連河北藩鎮都無法控制。譚其驤將東北劃入了唐朝中期和後期版圖,這是明顯的“地圖開疆”,不可信。

安東都護府的內遷

不過,唐朝文化卻輻射到了東北地區。當時中國氣候整體比較暖和,東北地區更加適合農耕。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建立的渤海國就成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農耕文明政權,他的典章制度也主要學習唐朝,唐朝的文化典籍也大量向渤海傳播。其結果就是渤海國被納入到了中華文明圈,這給東北納入中國版圖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礎。

東北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黑龍江地區是東北民族帶來的“嫁妝”

五代時期,契丹族強盛起來,建立了遼國,滅渤海、征服大漠、佔據燕雲十六州,成為了當時世介面積最大的國家。遼國對中國版圖的形成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在疆域上,遼國首次在東北、大漠駐紮軍隊。這是中國歷史上王朝在黑龍江流域駐紮軍隊的開端。從這個角度來說,黑龍江流域首次納入中國版圖是遼國。

從制度上來說,遼國創造了南北面官制度,以北面官治理北方遊牧、漁獵民族,以南面官治理漢族等農耕民族,這種因俗而治的體制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民族矛盾,形成了二元一體的格局。此後,金元清三代都在遼國制度之上進行創新,最終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格局。

三,女真族帶來的嫁妝

遼國雖然管轄、統治了黑龍江流域,但是統治的形勢卻是非常疏鬆的。遼國在東北設定了東北統軍司,駐紮了重兵來威懾女真各部;同時,也在松嫩交匯一帶設定了長春州,作為帝國的春季行宮。每年春季,遼國皇帝就會帶領朝廷高官到長春州會盟女真各部酋長,進行狩獵、朝貢等活動,以此來宣誓主權。

為了更有力地控制女真族,遼國又扶持完顏部作為自己的鷹犬。其結果就是完顏部在遼國的幫助下變得強大起來,最終走到了自己的對立面。1115年,完顏部的阿骨打稱帝,建立了金國,也對遼發動了全面反攻。1125年,遼國滅亡。隨後,金國長驅而入,滅北宋。到了完顏亮時,金國定鼎燕京,正式成為了中央王朝,而周邊的西夏、南宋、後高麗、蒙古等只能稱臣納貢。

金國東北部分

終金一代,其統治者都在不斷進行漢化改革,最終確立了自己的正統地位。到了金國滅亡的時候,蒙古人已經分不清漢人和女區別,於是統稱為“漢人”。和女真人類似的就是契丹人,他們也被統稱為“漢人”了,而歐洲人更是將“契丹”作為中國的稱呼。女真入主中原,使得東北民族形成了對中原的向心力,此後女真族一旦強盛,必然會向中原發展。

黑龍江作為金國的起源地,金國對此的管理必然是嚴密的。除了用猛安謀剋制來編戶齊民之外,金國還在東北設定路、府、州等機構,這是中央王朝首次在黑龍江流域實現編戶齊民和設定行政機構。根據考古發現,庫頁島上有金代城堡遺址,這說明庫頁島至少在金代就納入到了中國版圖。

東北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黑龍江地區是東北民族帶來的“嫁妝”

接著進入中原的是蒙古族。蒙古,原本是室韋的一支。遼國時期,大量的室韋湧入了大漠,遼國設定烏古敵烈統軍司、西北招討司來管理蒙古。當然,蒙古也並非完全是室韋,而是室韋和回紇、突厥融合而成的。蒙古滅金之後,成功入主中原,此後的元朝定都燕京。元朝為了控制黑龍江流域,在黑龍江入海口一帶設定了徵東元帥府,後來的明朝也一度在此設定了奴兒干都司。

明朝建立後,試圖在疆域上繼承元朝的規模,但無奈軍事力量不足,難以實現對周邊民族的有效控制。朱元璋和朱棣在東北進行廣泛的招撫,這是試圖繼承元朝的版圖。朱棣去世後,政策收縮,重新走上了華夷之辯的老路,於是奴兒干都司僅僅20年就被廢除,而黑龍江諸多衛所不多名義上的冊封罷了。到了明朝中期,就在遼東修建邊牆,儼然是想隔絕華夷了。

東北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黑龍江地區是東北民族帶來的“嫁妝”

明朝為了防止女真崛起,對女真採取了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甚至仇殺的政策,最終將女真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那麼明朝就會重蹈遼國之覆轍了。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擊敗明朝大軍。隨後,東北逐漸被後金統一。1636年,後金改為清朝;1644年,清軍入關,定鼎燕京。1664年,清朝基本統一內地,成為了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古典王朝。

和金國相似,清朝透過八旗制度將東北的女真族(滿族)組織起來,並在東北設定了軍事、行政機構,如黑龍江、吉林和盛京三大將軍府。當時的世界已經進入了近代,清朝面臨著西方殖民者的威脅,也就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俄羅斯在東擴的過程中,也侵入了黑龍江流域。康熙皇帝擊敗俄國後,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明確規定外興安路以南是中國的領土。此後,康熙帝又派遣測繪隊到東北各地進行測繪,將整個東北(包括庫頁島)畫入了《皇輿全覽圖》。

東北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黑龍江地區是東北民族帶來的“嫁妝”

東北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黑龍江地區是東北民族帶來的“嫁妝”

綜上所述,歷史上黑龍江能夠納入中國版圖,和東北各族密切的關係。商朝、北魏、遼國、金國、元朝、清朝等東北民族建立的王朝透過“入主中原”的形式,將黑龍江地區納入到了中央王朝的體系之中。正是因為他們佔據了中原,在中央建立了王朝,才將東北納入到了中國的版圖,這是中國之大幸。因此,我們可以說“黑龍江流域是東北民族帶來的嫁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