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城門官當然是死必死無疑,那麼大唐為何會如此的害怕城門官的存在?

菜單

城門官當然是死必死無疑,那麼大唐為何會如此的害怕城門官的存在?

我這個標題預設,大多數人一看就覺得是鳥盡弓藏預設,按照邏輯來說,那個城門官當然是死必死無疑?

這不就是中國歷史宿命麼?不過那是其它朝代宿命,在大唐真的不用擔心這問題。

回答問題前,說一個故事就會明白大唐為何如此。

話說當年李世民派李靖出兵突厥,一舉報渭水之仇,洗雪被突厥兵臨城下羞恥,李靖大軍大勝而歸,回軍之後必然是大擺筵席。

宴會上無比高興的李世民,居然當著所有人面載歌載舞,跳起搖擺舞,而太上皇李淵也不遑多讓,彈起親愛的土枇杷,用自己樂器之聲,配合李世民天籟之舞。

城門官當然是死必死無疑,那麼大唐為何會如此的害怕城門官的存在?

(大唐皇帝都大氣)

如此舉動,兩代皇帝,在勝利之後表現,歷數中國上下五千年,估計都不多見,這就是大唐氣質由來。

在自己人面前載歌載舞,不是獻醜,而是一種包容大氣,自信非凡表現,說這故事目的,主要是說大唐氣質,每個王朝有氣質,而這個氣質來自於開創者和讓這個朝代偉大的帝王。

漢朝恢宏大氣,因漢武帝而來。

宋朝文峰鼎盛,因宋太祖揚文抑武而來。

明朝剛烈倔強,因明太祖一窮二白而來。

而恰恰是唐朝的包容大氣,自信非凡,就決定了他的功臣大多數都是被善待的。

回到主題本身,我們在看城門官的結局。

這城門官,分別名叫常何,敬君弘和呂世衡,現在讓我們將時光來回倒千年以前,玄武門之變那一刻。

城門官當然是死必死無疑,那麼大唐為何會如此的害怕城門官的存在?

(一場玄武門,一個帝王誕生)

玄武門之變,無疑是一次兇險異常的政治政變,在這場政變中,李世民的親王府屬將毫無疑問是主力軍,無數人因此被封賞無數。

比如尉遲敬德,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程咬金就連沒有親身參與政變的秦叔寶都被封賜食邑500戶。

爵位那是都有滴。論功行賞嗎!

但是,這些人在政變中,其實都沒有一個人關鍵,那就是城門官常何,常何是誰?當時玄武門守關將領,玄武門城門郎,官職六品。

看著官職不過六品,可是作用卻非常大,幾乎決定了玄武門兵變的成敗。

面對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人,李世民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給自己埋下了伏筆,那就是拉攏常何。而這個伏筆對於李世民來說其實很好做,因為常何很早以前是李世民的部下,後來被提拔成玄武門守關將領。

因為這層關係,常何投靠李世民當然是非常合理的。但玄武門哪裡還有兩個關鍵人物敬君弘和呂世衡。

對這兩個人,李世民並沒有大力拉攏,與我看來這正是他聰明的原因,機密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知道的人越多也容易出問題。所謂謀事不密則失身。

城門官當然是死必死無疑,那麼大唐為何會如此的害怕城門官的存在?

(一碗水端不平李淵也無奈)

而在玄武門當天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繼續看!

其實玄武門之變本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決鬥,當時李世民是受到李淵的命令去往皇宮,而這次去皇宮就是一場鴻門宴,等待著他的是一場三兄弟之間的對峙大會,在心有偏袒的李淵主持之下,李世民心知肚明自己絕對會在會議之後被架空從此一無所有,於是他才依然決然發動政變。

也因此,玄武門之變那天一早,李世民一個人就帶著十幾個心腹隨從到玄武門打埋伏,等的就是李建成,李元吉來。

作為守城將領的常何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也沒做特殊佈置只是時刻關注事態走勢,等待李建成李元吉前來的李世民,已經做好了必殺二個兄弟的決心。

當李建成李元吉來到玄武門,像裡面走的時候,時刻觀察事態發展的常何就開始行動力,他關閉了玄武門的大門,看見大門被關閉這樣的突發狀況發生。走到臨湖殿的李建成也不傻,知道有蹊蹺,於是拔腿就走,還招呼李元吉跟好自己。

城門官當然是死必死無疑,那麼大唐為何會如此的害怕城門官的存在?

(李世民手刃兄弟)

可是來容易走就不容易了,早就準備充足的李世民還拿管兄弟情義,上去就是一頓殺,李世民一箭射中李建成,隨後猛人尉遲敬德也毫不留情的射殺了李元吉。受傷的李建成還想說什麼,也沒說出口就被自己的親弟弟李世民給KO了。

這樣的突發情況,隱瞞肯定是隱瞞不住的,李建成李元吉被殺的訊息很快被太子府還有齊王府的家將知道了。當然就是帶兵過來報復,於是一場廝殺在所難免,

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和薛萬徹、謝叔方帶著長林軍急火火的趕到玄武門之變現場,就準備攻城為太子還有齊王報仇。

城門官當然是死必死無疑,那麼大唐為何會如此的害怕城門官的存在?

(留一手是必須的)

而李世民也早有佈置,將自己的800私軍還有張公謹留在玄武門,抵抗齊王府和太子府的人馬。僅有800私軍的張公謹當時也是比較為難啊,尼瑪的你們都去殺關鍵人物,留我一個人對抗這數千大軍,這事情難辦啊,他只能在心中祈禱,李世民儘快行動搞定一切在回來幫他。

就在張公謹內心不安的時候,有一對人送來了一場及時雨,那就是雲麾將軍敬君弘和中郎將呂世衡,這兩個人也是玄武門之變的當事人,但是他們並不是參與者而是旁觀者,可是政治鬥爭的內情他們是非常明白的。

眼看李建成被殺,李元吉被殺,有點智慧的當然知道,李世民成為大唐皇帝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他們毅然投入李世民的陣營,在沒有宣誓效忠的情況下,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上去,看著被圍攻的玄武門,還有門外的太子和秦王親軍,就像看見投名狀一樣兩眼放光。

於是兩人率領自己的下屬就貿然參戰,哪知道自己的守城兵馬實在是太廢材了,還沒打幾輪這兩個投機者就被太子府的馮立給殺死,就這樣投名狀沒拿下,反而丟了頭。

城門之戰剛剛打完,還沒成埃落定,猛人尉遲敬德拿出李建成還有李元吉的人頭對著城外示眾。眼看主子都死了的齊王府還有太子部下頓時軍心盡失,各自逃散。

就這樣玄武門之變最大的危險也度過,李世民用自己的決然還有勇氣和六親不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得勝之後的李世民,並沒有忘恩負義,面對臨陣投靠的敬君弘和呂世衡也給予了該給的待遇,他們雖然死了,但是還是有賞賜。敬君弘被追封左屯衛大將軍,呂世衡被追封右驍衛將軍。而關鍵人物城門郎常何,在李世民登基後,獲封中郎將。

隨後還有一個趣事就是,因為常何,李世民發現一個大才,那就是馬周,而因為馬周的福,常何又一次立功並被封為太中大夫武水縣開國伯。

因為在玄武門之變的戰隊堅決,還有後來的不斷立功常何可說是步步高昇,從地方刺史,到加授右屯衛將軍、右武衛將軍直到公元653年去世為止。都是大唐王朝的支柱,受到李世民還有唐高宗李治的重用和親睞。

所以說啊,一次選擇成就一生,常何真是職業人生的典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