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黨錮之禍,反對宦官專政的背後,不僅是太學生的反抗而已

菜單

黨錮之禍,反對宦官專政的背後,不僅是太學生的反抗而已

提到“黨錮之禍”,很多人說是東漢士大夫和太學生對於宦官專政的反抗,對於他們的行為給予了很多的同情和讚賞。但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不過是利益受到損害的集團聯合起來,發動的對宦官集團的奪權行動,不要把行為說的太高尚,那不過用來粉飾自己奪權實質的藉口。

黨錮之禍,反對宦官專政的背後,不僅是太學生的反抗而已

東漢末年,宦官集團的勢力空前強大,形成了對國家政治、經濟的全面壟斷。宦官們不僅排斥外戚勢力,也讓東漢計程車大夫階層能夠了巨大損失,儘管外戚專權的時候,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但是宦官專政後有過之無不及。本來中小地主階級在外戚專權的情況下,還是透過到京城太學學習的途徑,獲得入仕的機會的,到了漢恆帝時期,太學生的人數已經發展到三萬多人了,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但是到了宦官專政後,這些宦官把官位看作了商品,近乎瘋狂的用官位來攫取財富,由於宦官們賣官,把各個官位都明碼標價,小地主階級沒有那麼多財富,因此他們透過太學入仕的這條路被徹底堵死了,他們有不屑於充當這些宦官的走狗,因此,很多太學生到了六七十歲的時候,還是和太學生,沒有任何政治上的權力。

黨錮之禍,反對宦官專政的背後,不僅是太學生的反抗而已

太學生們對於宦官的專橫十分不滿,於是他們利用太學作為反對宦官恩的活動中心,經常在這裡開展針對當時政治的各種見解,在京城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輿論力量。宦官們夠狠,但是對於輿論卻束手無策,因為他們大多數胸無點墨,當然像曹操的祖父曹騰那樣的並不多見,整個宦官集團裡充斥著大量貪財好利又心狠手辣的瘋狂之人。

黨錮之禍,反對宦官專政的背後,不僅是太學生的反抗而已

如果僅僅是些太學生,就算他們人數眾多,也不會掀起什麼風浪。但當時的宦官專政已經發展到了壟斷利益的地步,那些官僚世族們的利益也受到了侵害,本來買官賣官是他們的生財之道,如今被宦官們剝奪了,你說氣不氣人?這樣一來他們無論是經濟利益還是政治權利,都受到了巨大損害。外戚比這些官僚更慘,他們不是被宦官屠戮,就是變成裝聾作啞之人,生怕宦官們看他們不順眼,就來個滅族之禍。因此官僚世族、外戚和太學生聯合在了一起,他們要共同面對同樣恩敵人宦官集團。

官僚地主和太學生們一面向皇帝請願,要求懲治宦官,一面在取得權力後,對宦官和他們的黨羽進行無情的打擊。這種行為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但同時也遭到了宦官集團的猛烈反攻,最後就發生了三次“黨錮之禍”。

第一次“黨錮之禍”:在外戚和官僚地主支援下,對宦官集團的一次反擊。

任何衝突的發生,都需要一個導火索。同樣“黨錮之禍”的導火索就是“張成事件”。張成是宦官專政的受益者,也就是走狗,依仗著宦官勢力橫行不法,教唆自己的兒子殺人。對於張成,很多人敢怒而不敢言,因為宦官的勢力強大,誰也不想惹禍上身。但凡事總有例外,當時李膺為河南尹,他立刻逮捕了張讓父子。噹噹時恰逢天下大赦,張成囂張的說:“看到了吧?老天都在幫我,別說你一個小小的河南尹,就算是再大的官,又能奈我何!”不過他低估了李膺的決心,李膺沒理會大赦天下的問題,直接把張成父子按律處斬了,這一下可算是捅了馬蜂窩,也給了宦官們口實,一場針對太學生和官僚地主的行動開始了。他們鼓動張成的弟子上書朝廷,說河南尹李膺等人勾結太學生,誹謗朝廷還濫殺無辜,這份材料不久就順利放到了漢恆帝的面前,漢恆帝大怒,下令逮捕黨人,造成了第一次“黨錮之禍”。

黨錮之禍,反對宦官專政的背後,不僅是太學生的反抗而已

在這個時刻,不想讓宦官勢力繼續做大的外戚出手了,在大將軍竇武斡旋下,漢恆帝下令大赦天下,黨人被釋放出來。如果和後來的兩次相比,這次只是小打小鬧而已,衝突被暫時壓制下去了。漢恆帝在位,宦官的地位十分穩固,因為沒有這些人就沒有漢恆帝的天子之位,利益將他們僅僅聯絡在一起。曹操的祖父曹騰,就是漢恆帝能夠順利繼位的最大功臣,因此在漢恆帝統治時期,宦官們的權力被進一步放大了。

第二次“黨錮之禍”:宦官對於外戚和官僚地主的一次奪權行動。

漢恆帝去世,漢靈帝繼位。由於漢靈帝年紀幼小,因此母親竇太后臨朝聽政,竇太后的父親竇武開始走上了人生巔峰。漢恆帝時權傾天下的宦官們開始成為竇武眼中最大的障礙,於是竇武和陳藩聯合太學生一起,準備誅殺宦官,徹底掌控權力。竇武因為曾經搭救太學生,因此在朝野的口碑很好,陳藩多次勸說竇武採取行動,但宦官們對於竇太后極盡諂媚之能事,導致竇太后一直下不了決心。竇太后不允許竇武動手,因此竇武沒辦法左右為難,竇武優柔寡斷的性格,導致他失去了奪權的最佳時機。

黨錮之禍,反對宦官專政的背後,不僅是太學生的反抗而已

這讓我想起了後來的大將軍何進,何進在袁紹和曹操鼓動下,準備誅殺十常侍,為了自保,張讓殺死了蹇碩,因為儘管蹇碩也是宦官,但是蹇碩支援陳留王,而不是支援何太后,因此何太后認為張讓等人擁立少帝有功。實際上,蹇碩和張讓不過是搞了個風險投資,陳留王和少帝無論誰做了皇帝,都不會影響宦官擁有權力。

黨錮之禍,反對宦官專政的背後,不僅是太學生的反抗而已

如果說第一次黨錮之禍是文鬥,那麼第二次就是武鬥,血腥的殺戮。竇武和陳藩被攻殺,竇太后被幽禁起來,大量牽連其中的太學生被逮捕,最後死在獄中的就有六七百人之多。

第三次“黨錮之禍”:宦官專政借題發揮,巧立名目清除異己。

第二次“黨錮之禍”發生後的第五年,被宦官們幽禁起來的竇太后死了,於是有人在朱雀闕上寫道:“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囚禁並殺害了竇太后,常侍侯覽殺了很多的太學生,敢於直言的忠君大臣們都被迫害的沒有幾個了。”這些話明顯是針對宦官集團惡行的又一次控訴。

黨錮之禍,反對宦官專政的背後,不僅是太學生的反抗而已

宦官們處理的辦法很簡單,把黨人們都抓起來就好了,於是再次下令逐捕,被抓起來有一千多人,這是東漢的第三次“黨錮之禍”。以至於我懷疑,這些文字是不是宦官們安排人寫上去的,目的只不過是借題發揮來剷除異己。

黨錮之禍,反對宦官專政的背後,不僅是太學生的反抗而已

從表面上看,“黨錮之禍”是太學生們針對宦官專政的所採取的政治行動,他們要求皇帝誅殺宦官,有其進步意義。但從本質上來看,是不同的利益集團因爭奪權利而發生的衝突。黃巾起義爆發以後,為了鎮壓起義軍,宦官們甚至主動交出了部分權力,目的只有一個:鎮壓起義。在這個時候,外戚也好,官僚階級和太學生也罷,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合作。因為黃巾起義是要搶他們共同的飯碗,統治階級的內鬥變成了聯合起來鎮壓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