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菜單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說起一代藥王孫思邈,大家都知道。孫思邈,生於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卒於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102歲。京兆華原人,即現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一生致力於醫學臨床研究,對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項成果開創了我國醫藥學史上的先河。一生致力於藥物研究,曾在終南山、太白山、峨嵋山等地採藥行醫,他是繼張仲景之後中國第一個全面系統研究中醫藥的先驅,他蒐集了東漢至唐以前醫論、醫方以及用藥、針灸等經驗,兼及食餌、食療、養生等。一生著書八十多種,《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唐代以前醫藥學成就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對後世醫學的發展影響很深遠,奠定了藥王孫思邈在醫學界以及藥學界的崇高地位,他的藥方現在還被業內人士廣為應用。因為他的卓越貢獻,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據史書載,孫思邈不為官累,屢次推辭朝廷重用,在秦嶺南北的終南山等地採藥、製藥,既研究藥學,又研究養生之要,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秦嶺主脊,南北山麓,在柞水境內採藥、製藥為百姓診治長達13年,炮製好的藥材透過秦楚古道成批運送到唐朝首都長安。孫思邈在柞水活動過的地方,都以他的尊號命名,名稱沿用至今。如現在的柞水藥王堂村(原柞水縣營盤區藥王鄉,S102省道穿村而過,距離柞水縣城13公里,距離營盤鎮駐地5公里),村內保留下來的就有藥王廟、藥王井、藥王碥、曬藥臺等遺址,藥王廟裡的兩棵古柏,據傳是藥王親自栽植,現成為柞水縣重要的醫藥文化古蹟。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說起柞水飲食文化的一朵奇葩,當屬宴席十三花,這也是藥王孫思邈的傑作。據各種史書記載和當地民間傳說,柞水十三花本源為藥王孫思邈創制的藥膳。藥王在飲食養生方面思考頗深,而且多有實踐。唐高宗顯慶六年(公元656年),孫思邈慕終南山中藥寶庫之名來此採藥種藥,精心研究藥理,在縣城北十餘公里處的樺櫟扒(現花裡盤)採藥種藥炙藥,普濟眾生。其時當地流行小兒痢疾時疫,染病孩童食藥即吐,藥王把自己精心採集的藥品逐一炮製,裝在十二個盤子內,餘藥和上糯米熬製成蒸碗甜飯,招來病童品嚐,在藥王的點撥下,這些孩童吃得津津有味,遏止了時疫的蔓延。後來這些服了藥膳的孩子個個長得虎背熊腰,百姓感激有加,欽佩如神。為了紀念藥王的功德當地百姓就在樺櫟扒下建起了藥王廟,當地百姓也就在逢年過節,結婚等重要待客之時,仿效藥王的“養生十三法”做起了以十三為制式的十三花宴席來,一是寓幸福安康之意,吃了十三花筵席的鄉親高朋身體健康,二是十三在中國數字文化中為最大數,為待客之最。這一流傳就是一千多年,經過歷代老百姓的不斷相傳改良,昇華創造,形成了現如今的柞水十三花來。十三花的規制是,周圍十二個盤碟,四葷四素四乾果,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中間再依次上十三個熱菜,葷素搭配,盤碗交替,橫縱十三,主客歡顏,身心皆為享受。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藥膳十三花菜的數量及擺盤上襯皆同於普通十三花,在菜選料上道道皆有天然藥,盤盤均為綠色品。經過廚師精心烹製,藥材均無苦澀難嚥之感,如不點破,你可能還不知曉這是藥膳,只覺菜香、湯好,別有味道。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冷盤有:四葷,一般有藥膳羊肉、藥膳牛肉、枸杞豬心、乾河小魚。四素,枸杞拌苦瓜、杏仁拌青菜、山芋肉拌粉條、蕨根粉條。四乾果,油炸白果(銀杏果)、掛霜桃仁、酥炸山藥、冰糖大棗。十二個小碟所盛裝葷素乾果可根據客人需要及時令調整內容,不拘一格,但以四為限不能更改。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熱菜有:四大碗,一般有天麻燉土雞、山藥燉羊肉、黨參燉豬肺、何首烏燉豬肚等,還有其他當地藥材如丹參、山萸肉、白果等都可以與土雞、羊肉、豬蹄等燉湯。四大盤有,枸杞砧板肉、藥膳小炒、藥膳糟肉、杏仁炒黃瓜等。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吃香喝辣遊三秦· 孫思邈與商洛柞水"十三花"

藥膳菜譜眾多,多種藥材均可入菜,或燉或過水涼調或微油輕炸或蜂糖白糖炙制都不失為美味佳餚,更不改藥之原性。如杏仁拌青菜,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用。幹炒白果,斂肺定喘,澀經止帶,降血脂。板藍根燉土雞,滋陰補腎,解署消毒。

現如今在柞水,十三花成為柞水城鄉待客的最尊貴的宴席,不僅在柞水流行,而且流行於乾佑河流域的鎮安、旬陽與柞水相鄰的山陽等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是藥王孫思邈留給後人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通訊員周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