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戰國"黃金臺"與北宋"黃金屋"

菜單

戰國"黃金臺"與北宋"黃金屋"

大家好,我們的燁霖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黃金臺”和“黃金屋”都與黃金有關,顧名思義,黃金臺,堆滿黃金的臺子;黃金屋,黃金鑄造的屋子。分別出自於兩個不同時期的典故,一個誕生於戰國,一個出自於北宋,都是用世上最精貴的黃金來吸引眼球和說事的。二者有沒有什麼區別或者不同的地方呢?我們來看看各自的出處。

戰國"黃金臺"與北宋"黃金屋"

“黃金屋”,大家都很熟悉,指的就是榮華富貴的生活。但與“顏如玉”等一掛鉤,其格調就顯得太俗氣了,缺乏人生大格局感。其實,在生活中,有些東西一竿子到底,也不是什麼壞事。“黃金屋”出自於北宋第三位皇帝趙恆的一首詩,題為《勵學篇》,也稱《勸學詩》,全詩是:“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想想一千年前,趙恆皇帝為了歡勉國人好好讀書的態度是多麼地誠懇,推心置腹,一點兒皇帝的架子都沒有,如促膝談心、小聲耳語道:“只要把書讀好,什麼就都有了。”實話實說,不繞一點彎子,儘管詩中有點兒過分追求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之嫌,但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千百年來久傳不衰,牢牢定格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上。這一點也足以說明趙恆的用心良苦,直白的生命力。

戰國"黃金臺"與北宋"黃金屋"

“黃金臺”,格調要比“黃金屋”高多了,它是用來招攬人才的,直接用金錢來誘惑你,讓你站出來,是騾子是馬,走兩步瞧瞧。缺陷就是有點兒太庸俗,讓人感覺再有本事的人,也像魚一樣地被“黃金”釣所玩弄,所以缺乏人生大格局感,猶如亂糟糟的菜巿場,格調再高,品味也高不到哪裡去。“黃金臺”出自於《戰國策?燕一》,其中一段原文是:“於是昭王為(郭)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故事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燕國的國王燕昭王一心想招攬人才,但很多人認為燕昭王只是一時興起而已,並非真的求賢若渴,天下英才沒把這個當回事,大家也都沒有去燕國。燕昭王為找不到能輔佐他治國安邦的賢士而整天鬱鬱寡歡。

戰國"黃金臺"與北宋"黃金屋"

聰明人郭隗出現了,郭隗恭恭敬敬地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用今天話講就是一碗濃濃的雞湯,說:有一個國王想要一匹千里馬,然而,派去買馬的人卻用五百兩黃金買來一匹死了的千里馬。國王非常生氣,就質問那買馬的人:“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給我弄了一匹死得來?”

這時,他的手下勸國王息怒,手下說:“您都捨得五百兩黃金買死馬,更何況是活馬了,我們這一舉動傳出去,肯定會引來天下人為您提供活的好馬。”果不其然,廣告效應很棒,不出幾天,就紛紛有人送來好馬讓國王挑選,很快就選出一匹千里馬來。

戰國"黃金臺"與北宋"黃金屋"

郭隗接著又說:“大王您想要招攬賢才,首先從我開始,像我這種才疏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採用,那些比我強的人聽說後,必定會聞風而來的。”

燕昭王採納了郭隗的建議,拜郭隗為師,在易山旁邊為他建造宮殿,在一座高臺的房間裡堆滿黃金,作為招待客人的費用和禮物。人們就把這座高臺稱為“黃金臺”。

沒多久,天下精英就群聚燕國,讓落後的燕國突然變得人才濟濟,很快就由內亂外禍、被齊國欺負得千瘡百孔的小國,逐漸變得富裕興旺,躍居強國之列。後來,燕昭王又向齊國發兵,奪回了被搶走的土地,而且把齊國打得僅剩下兩座小城。

戰國"黃金臺"與北宋"黃金屋"

“黃金臺”是以為國家攬人才面目出現的,後來人們也常以“黃金臺”來比喻招納人才的場所,或者是人才薈萃的地方。“黃金臺”故事裡還有以千里馬比喻賢才,並且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為人寬容大度能聚集人氣,提升信譽,不愁找不到同道中人,做事也易成功。這也是“黃金臺”高出“黃金屋”一籌的地方,“黃金屋”是個體的、個人內心裡的東西,“黃金臺”是群體的、個人之外的。但就實質意義上講,二者也沒有什麼區別,與人的作用都是一回事。(文/蔡駟 圖/網路) (文/圖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