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老子對戰爭的態度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菜單

老子對戰爭的態度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大家好,我是金琨,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當今社會如此,歷史上的古代社會也是如此。然而在原則上老子對戰爭是持反對態度的。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老子對於戰爭的態度。

老子指出“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又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老子認為戰爭乃不祥之事,是人民所厭棄的;有道之主,或以道輔佐人主的人,都不輕易用兵。戰爭之所以發生,其根源就在於統治者有著過多的貪婪。發動戰爭者,多是想以武力來掠奪和奴役別人,以滿足自己的貪慾之心。

老子對戰爭的態度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爭名奪利、爭城奪地、強取豪奪,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戰爭是兇殘的、不吉祥的。同時,戰爭還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為國家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有道的帝王並不尚武好戰,他所保有的軍事力址也並不僅僅用於征戰。而是盡力讓它參與社會的生產。“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四十六章)三國時曹操就實行軍隊屯田,讓軍隊直接從事生產。唐代實行府兵制,沒有戰事時就轉軍為民。這都反映了善治國者不尚武力的態度。

老子對戰爭的態度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治國當循道而行,清靜自守,如若窮兵黷武,必將自食其果,給人民和國家帶來兇害,使田園荒蕪,民不聊生。“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三十章)好戰者逆道,必將早死早亡,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不乏其例的。古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憑他龐大的軍隊橫掃巴爾幹半島。席捲西亞,甚至一度躍馬印度,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的龐大軍事帝國,但“其興也速,其亡也忽”,短短几十年即土崩瓦解。秦末的項羽憑藉其“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勇力於短時間內即打碎了秦王朝,並取而代之,號令天下,自稱“霸王”,可謂威風一時。

老子對戰爭的態度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但“以武力經營天下”的結果卻是三年內即喪失天下,自刎身亡,臨死時言“天喪我,此非戰之故”,豈不惑哉!老子說:“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三十章)宋代範應元注云:“凡物之壯者必老,惟道則無壯無老。苟不體道,而久恃兵為壯,得無老乎?知壯極則老,能早止兵,則庶幾於道矣。”“恃兵為壯”,以武力治天下,只能使得天下擾亂、困窮,最終自取敗亡。只有化干戈為玉帛,清靜無為,以道治國,才能保得天下安寧。

老子對戰爭的態度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沒有戰爭的理想社會是美好的,但現實社會總是與理想的境界相去甚遠。面對敵人的侵暴即使“不敢為主而為客”(六十九章),為了濟危救難,也必須奮起抗擊。可見,戰爭是難以避免的。而一旦發生戰爭,又該以何種態度去對待呢?老子指出“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三十一章)戰爭是不可為的,萬一不得不用兵最好能夠淡然處之,即使打了勝仗,也不可洋洋得意,以此為榮。如果以戰勝、殺人為榮,則是逆天背道而樂殺人了,如此又怎能得到人民的擁戴呢?

老子對戰爭的態度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所以老子講:“勝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三十一章)聖人深明此理,所以他對待戰事像對待喪事一般嚴肅而哀傷。老子講“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三十一章)古時禮制,吉事以左為上為大,凶事以右為上為大。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表明聖人在禮制上即是把戰爭當做凶事來對待的。一旦戰爭發生,無論凱旋還是敗北,總是要死人的。總是不吉之事,對於這種不吉之事,要以悲痛的心情參加,無論失敗或勝利,都以喪禮處之。

老子對戰爭的態度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既然戰爭是不得已之事,那麼只要達到濟危救難、除暴安良的效果就該停止,絕不可用武力來逞強逞威。所以老子指出“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三十章)即使達到了目的,也並不矜誇,並不驕傲,更不逞強。老子指出,以武力逞威乃大不道之舉,最終是要滅亡的。因此對待戰爭的態度應是“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老子對戰爭的態度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今天就到這裡,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