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唐代諫官制度規模龐大的諫官,對唐代及後世有何影響

菜單

唐代諫官制度規模龐大的諫官,對唐代及後世有何影響

中國歷史上的監察制度存在於各個朝代,並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尤其以唐朝的監察制度發展最為顯著。唐代的諫官制度趨於成熟化,諫官職位實行專職化,諫官規模龐大,為唐代的繁榮昌盛創造了重要基礎,也為現代監督機制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汲取歷代經驗教訓,因時制宜適時改革

唐王朝的鼎盛離不開君主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以開放的心態和博大胸襟相容外來文化浸潤的治國之策。也是唐王朝君主適時推行改革,廣開言路、知人善任、團結少數民族、重視對外交流的治國體現。

唐高祖建立唐朝後,從苛政、律令、官制、學校、軍事、農業、金融等方面進行改革,初步完成唐代各項制度,為唐朝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礎。

唐代諫官制度規模龐大的諫官,對唐代及後世有何影響

1。開創諫言納諫的治國理政方針

武德九年六月,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逼父立太子,最後讓自己順理成章地坐上了皇位。即位之後的李世民改元‘’貞觀‘’為唐太宗。唐太宗上位的這種大逆不道的做法嚴重違反了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

為改變自己的形象,李世民便推行廣開言路納諫的治國理念。並且重用以犯顏直諫為名的魏徵,最終,君臣二人在歷史上留下了美名。

在朝廷上,李世民經常與大臣討論歷代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和治國方針。在繼承歷代王朝民為本的治國思想後,李世民提出國家政事要儘量地委託朝廷群臣出謀劃策,皇帝不能獨斷專行。治國理政要居安思危、慎終如始。

2。納諫制度與盛世唐朝

在這種理念的支援下,李世民即位之初即制定了各項以人為本的治國之策,並且開創了納諫之風。李世民集思廣益、廣開言路的納諫制度、任人唯賢的準則及以民為本的思想,為唐代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使唐朝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是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處於世界最前列。被史書稱為‘’貞觀之治‘’年間的治理,使唐王朝成為一個強盛的封建大國,也為唐太宗李世民樹立了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的歷史形象。

唐代諫官制度規模龐大的諫官,對唐代及後世有何影響

唐朝納諫制度的推行

1。唐代諫官制度的構成及特點

人們經常使用到的‘’拾遺補闕‘’,這個現代成語在唐代是為皇帝服務的兩個諫官的名稱。諫官制度最早設立於先秦時期,魏晉南北朝時諫官制度初具規模。到了唐代,諫官制度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逐漸趨於成熟。

唐朝時期,諫官分別隸屬於中書省和門下省。下設散騎常侍、拾遺、補缺、諫議大夫、給事中、起居郎等諫官職位。

門下省是唐代正宗的中央言諫機構,主要負責審查政令,政令有不當之處,門下省有權退回或者是糾正。就是門下省的官員在敕書後面用黃色的紙寫上批語,也叫做‘’批敕‘’。門下省主要的諫官有給事中和諫議大夫。給事中的主要工作是發表意見,但是擁有部分的司法權、檢察權、人事審查權和封駁權。

唐代諫官制度規模龐大的諫官,對唐代及後世有何影響

唐代諫官制度的特點是,諫諍範圍廣,職權的行使相對獨立而且位卑而權重,諫官制度的行使與封建君王統治的開明與昏暗息息相關。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一位善於汲取歷代歷史經驗,並且具有開明的思想和深遠的政治抱負的帝王。李世民的開明開創了‘’貞觀之治‘’,也為諫官制度的良性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時機。

2。犯顏直諫的魏徵

唐太宗李世民推行‘’納諫‘’,並且主動‘’求諫‘’。他要求朝臣不僅能‘’諫上‘’以利於國家發展改革的諫言,也要求朝臣能夠‘’受諫‘’,以便及時改正自己不利於朝廷的言行及思想。並對大臣們說‘’你們要積極建言獻策,也要虛心接受他人的諫言。不能因為他人的諫言,便護短不接受。如果不能受諫,又如何能夠諫人呢?‘’

唐代諫官制度規模龐大的諫官,對唐代及後世有何影響

皇帝能夠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朝臣就敢提不同的意見。李世民即位後,便任命魏徵為諫議大夫。魏徵不負李世民所託,大膽建言獻策,給李世民提的意見,在史書上有記載的就有200多條。

以‘’諫諍為己任‘’的魏徵在當時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魏徵的諫言是有特色的諫言,那就是大膽直言,諫言中有皇帝順耳的,也有皇帝不順耳的。即使諫言不順皇帝的耳,惹怒了皇帝,魏徵仍然能夠神色自若地據理力爭。

封建帝王的自尊心極強,魏徵在一次諫言中惹怒了李世民,李世民惱羞成怒,退朝後怒氣衝衝地揚言要殺了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聽到後及時勸阻李世民說‘’魏徵直言建言獻策,說明陛下是明君,可喜可賀啊!‘’李世民聽了覺得有理,火氣逐漸平息。

魏徵直言獻策,李世民虛心受諫的君臣關係,為當時朝廷廣開言路作出了表率,也使這對君臣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

唐代諫官制度規模龐大的諫官,對唐代及後世有何影響

3。諫官的工作方式

李世民在建章立制的時候,定了一項新規矩,就是允許諫官參加最高級別的政事堂會議。這種做法的推行使諫官隨時瞭解朝政情況,有利於直接監督朝廷大臣。在重大決策出現問題的時候,諫官可以及時提出諫言,供朝廷參考。

諫官提意見是要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的。《舊唐書》中歸納了諫官工作的五種方法。其中,在實踐中使用較多的有,委婉策略性的諷諫,即引經據典說明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順諫,即用恭順的語言表達諫言的內容;規諫是看準時機,察言觀色後提出諫言。

也有直接性的如:致諫,是一種書面表達形式的意見,也指‘’上封事‘’;直諫,是當面直接表達意見的方式。後面兩種直接性的諫言一般很少用到。諫官每十天或者徵一個月上書諫言一次。

唐朝諫官制度的歷史價值及對後世的啟發

1。唐代諫官制度與唐代發展的關係

唐初的統治者汲取歷代皇朝‘’拒諫飾非‘’,而引起的國破身亡的歷史教訓,積極開創諫諍之風,並且設定專門的監管機制專司諫諍之權。在統治者的大力倡導下,群臣諫諍之風蔚然興起。

唐代諫官制度規模龐大的諫官,對唐代及後世有何影響

隨著諫諍制度的逐漸成熟,諫官制度組織化和制度化建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諫官群體。諫官制度分工明確、組織合理,諫諍途徑實現了制度化組織化。為唐朝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

在唐朝科舉制度趨於完善的前提下,諫諍官的選拔和考核非常的嚴格。首先要具備‘’文死諫‘’的道德品格,其次具備較為紮實的文學修養和史學儲備。最後,要具備基層工作經驗,能夠體察百姓疾苦。

諫官的選用一般透過科舉和地方考察的途徑。選拔由德才的諫官時刻意迴避宰相及其幕僚擔任諫官,以便更好的發揮諫官的職能。諫官的選拔、任用、職權的行使、制度的保障等為諫官制度有效的執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也為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保障。

2。唐代諫官制度的歷史意義

諫官制度以‘’延議‘’的方式與君主進行面對面政見和諫議的陳述,在制約君主專政,防止君主過失方面起到了積極的引導和監督作用。諫官制度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事前諫諍監督、事中糾察監督、事後獎懲監督的作用,這種三者共同合力監督的執行機制,有效促進了唐朝各項制度的落實和決策的有效性。

唐代諫官制度規模龐大的諫官,對唐代及後世有何影響

廣開言路的諫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民間的參與,將行政監督與社會監督有效結合,實現了基層參與傳遞下層民意,減少和防範冤假錯案的發生機率。

3。唐代諫官制度對現代行政監督的啟示

唐代的諫官制度建立在‘’人治‘’的封建社會,其監察制度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受君王的開明或是昏庸的影響而改變。諫官制度是唐代監察制度的組成部分,擔負著對君王決策中出現的錯誤進行直言規勸的使命。諫官被看作是君王的羽翼,與左丞右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為了彌補君王獨斷可能造成的對本朝的利益的損害,諫官制度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隨著歷史的發展,諫官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制度保障為唐王朝的鼎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諫官制度雖然是為專制君主實行國家長治久安而設的制度,但是在諫官與君王進諫與納諫的過程中,卻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人生哲理。

唐代諫官制度規模龐大的諫官,對唐代及後世有何影響

在以人為本的現代社會,行政監察制度的有效實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基礎上,並且從歷代諫官制度治國理念、政治體制、執行機制、法律法規、方式方法等五個方面進行借鑑,結合當今社會發展,總結出適合現代行政監督的有效提升路徑。

參考文獻:

《唐代中央政權決策研究》

《簡明中國歷史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