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菜單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還別說,原本慈禧太后真想過死磕八國聯軍,只不過很快被現實教了她做人。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1900年,清廷以光緒帝的名義,並由慈禧太后親自擬定懿旨,向英、美、法、德、俄、日等十一個國家宣戰,訊息一出,瞬間震驚海內外。

要知道,當時的世界上,最強大的也就這幾個國家了,而慈禧太后的這種舉動,相當於單挑整個世界,這種“壯舉”,真的可謂是前無古人。

硬氣不硬氣?那是相當硬氣,這算是清廷在晚期最剛的一次官方表態了,慈禧太后也認為,用泱泱大清來死磕洋人,絕對是十拿九穩的事兒。

只可惜,這種硬氣並沒有維持太久。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有道是砍頭的生意有人做,但賠本的買賣卻沒人幹,慈禧太后的這道宣戰令一下,地方上的總督巡撫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慈禧瘋了!

先是作為傳達清政府檔案精神的郵政大臣盛宣懷,他親自要求這個宣戰詔書只傳達到督撫一級,並且,還不辭辛苦的,通電同僚不要奉詔。

緊接著,兩廣總督李鴻章公開表示: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然後,湖廣總督張之洞也表示:臣坐擁東南,死不奉詔。

據說,張之洞的幕僚最早起草的宣告中,寫的是“臣待罪江南,不敢奉詔”,是張之洞親自改成了“臣坐擁東南,死不奉詔”。

還有,兩江總督劉坤一、山東巡撫袁世凱也都表示,剿滅義和團是他們的職責所在,至於洋人跑到京城了,抱歉,他們不負責。

這些在地方上,要錢糧有錢糧,要兵有兵的大員們,為何會不聽慈禧太后的調遣呢?因為,他們都知道,慈禧太后的這個宣戰令,完全是賠本的買賣。

首先,在慈禧太后的宣戰詔書中,大致的意思是,西方國家欺負她們孤兒寡母,因此,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只要開戰,那麼就必須和他們拼了。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問題是,怎麼拼?如何拼?從哪裡拼?換句話說,這個宣戰令,既沒有戰略計劃,也沒有具體目標,這讓地方上的大員們一頭霧水。

只要牽涉到打仗,無論大小,都應該有具體的目標和行動計劃,但慈禧太后的這道詔令,完全不知所云。

其次,如果真的開戰,除了慘敗,還是慘敗,在這之前的幾場對外戰爭裡,哪一場贏過?中法戰爭?還是甲午戰爭?

三番五次的慘敗,並非完全是清政府的軍事實力不行,更多的清政府“不行”,因此,不管戰爭勝負如何,最終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割地賠款。

一兩個列強都被欺負得不敢反抗,現在要單挑整個世界?梁靜茹還沒出生呢。

還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假如真的開戰,這場戰爭如果打輸了,對於那些地方上的大員個人而言,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戰死,要麼背鍋。

先前,武衛軍的聶士成,在與義和團的對抗中,打得有聲有色,尤其是在廊坊一戰中,成功地進行了阻擊,但最終還是被包圍,死在了炮火之下。

還有董福祥,作戰十分勇猛,但只因多次炮轟東交民巷的使館區,被八國聯軍定為首兇,要求慈禧太后將其處死,雖說最終逃過一劫,但從此永不述用。

“珠玉”在前,讓地方上的大員們,如何敢再次拼了老本,舍了家業去給清政府玩命兒?

他們早就看明白,時代的變革已經是無法阻擋,而在面對“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時,腐朽的清政府除了瞎折騰,完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因此,聽調不聽宣,也就十分正常了,沒了地方大員的支援,也就沒有了死磕的資本。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當然,清政府也嘗試過硬剛八國聯軍,只不過清軍的戰鬥力,不僅讓洋人們大感意外,還讓一位忠臣良將羞憤自盡。

在宣戰詔書下發後,並非所有人都沒有行動,長江水師大臣李秉衡就在第一時間進行了響應,並且,帶著親兵,一路上歷經艱難險阻,花了一個月時間,趕到了京城。

對於李秉衡的到來,慈禧十分高興,馬上提拔李秉衡為京畿清軍的負責人,並且加封其可以在紫禁城內騎馬等諸多其他賞賜。

面對慈禧太后的重用和賞識,李秉衡頓感激動萬分,主動請纓,向慈禧太后提出前往一線,去抵禦八國聯軍。

結果,信心滿滿的李秉衡,被清軍“驚人”的戰鬥力給驚呆了。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李秉衡帶著大軍行至楊村(今天津武清縣)時,遭遇八國聯軍,對方只是放了幾槍,這邊的清軍馬上做鳥獸散,連營寨都沒來的及紮起來,遂即就全軍潰敗。

用李秉衡的話來說,就是他從小到大,也算是經歷了不少戰爭,但像今天這樣的,“實所未見“!

然而,這還不是最讓他吃驚的,清軍在面對洋人時,未經一戰便全軍潰敗,但在潰敗後撤的過程中,這些清軍,卻發揮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當時,撤退的方向是通州,因此沿途經過了不少村鎮,所到之處,清軍挨家挨戶,開始了大面積的劫掠,搶錢拿人,十分威風,絲毫看不出之前“聞敵既潰”的樣子。

劫掠之後還不算完,清軍還將所過村鎮逐一破壞和焚燒,以至於讓李秉衡採買軍資,都沒地方去買。

面對這一切,這個年逾古稀的水師大臣,自感有愧於朝廷,於是,在退至通州後,李秉衡留下一份遺書,選擇了自盡。

就清軍這樣的戰鬥力,即便是慈禧太后有膽子和八國聯軍死磕,想必最後的結局,也是“聞敵既敗”,一潰千里。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李秉衡的自盡,尚且是因為戰事,而“庚子五忠”之死,才真的是叫一個冤。

內閣學士許景澄,曾在甲午戰爭後,為了減輕《馬關條約》所帶來損失,積極聯合沙俄等國脅迫日本歸還遼東半島,主導了著名的“三國還遼事件”。

並且,在1899年,義大利提出租借三門灣,想趁機使其成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時,也是許景澄嚴詞駁斥,並配合北洋水師統領葉祖珪,向清廷陳述利害,最終迫使義大利未敢再動,這是列強瓜分中國以來,清政府第一次拒絕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提出的這類要求。

而在慈禧太后下達宣戰詔書時,許景澄極力上書勸阻,但慈禧頑固不化,並冠以許景澄“勾結洋人,莠言亂政,語多離間”等罪名,將其處決。

到了臨刑前,許景澄還掛念著存在俄國銀行的四十萬兩白銀,擔心俄國人賴賬,幾番交代身邊同僚後,方才慷慨赴死。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還有太常寺卿袁昶,同樣也是忠言勸諫,與許景澄一道,同日被慈禧處決。

另外,戶部尚書立山、禮部侍郎聯元、兵部尚書徐用儀三人,因為與極力主張和八國聯軍開戰的端郡王載漪意見不合,並極力勸諫,招來了載漪極大忌恨,最終也被一一處死。

“庚子五忠”的死,是當時清廷內部,以載漪等人為清除異己所進行的卑劣手段,而這足以證明,當時的清廷,已經是爛到骨子裡了。

大敵當前,不思痛變,卻在想方設法的藉機殺人,並且,對忠臣良將的合理意見絲毫聽不進去,反而對其大肆誅殺,國事如此,還能說什麼好呢?

而與“庚子五忠”的一心為國不同的是,其餘的王公大臣,所作所為真的是讓人不忍直視。

自打端郡王載漪將義和團引進京城後,滿洲勳貴的膽子開始極度膨脹,他們深信依靠“神術”,必須能擊敗洋人,因此“眾口一詞,堅意主戰”。

除了膽子極大之外,大臣們還不忘給慈禧編造神話故事。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御史陳嘉上書說到,慈禧太后神威無比,單憑篆文符咒,一口氣就能讓洋人消失;

吉林將軍長順說,如果洋人敢妄動,只要請出慈禧太后,那洋人的教堂必定會自動化為灰燼;

更誇張的,還有人上書,說五臺山的寺廟裡,手握神兵十萬,只要朝廷一聲令下,就能天降神兵,瞬間消滅洋人。

像這種“驚世駭俗”的言論,在當時比比皆是,一個個把慈禧太后捧到了天上,以至於讓當時的朝廷,進入了神話世界。

正是在這種自我麻醉下,慈禧太后才放開膽子,發出了要與全世界宣戰的驚世豪言,誓要與那洋人死磕到底,揚她大清國威。

但結果呢?神功不攻自破,清軍一潰千里,縱然是有部分誓死衛國的官兵,但也無濟於事,最終還是導致了京城淪陷,慘遭八國聯軍蹂躪,而曾經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只能倉皇西逃。

不知道她在逃亡的過程中,有沒有後悔過殺掉“庚子五忠臣”?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國聯軍,結果會怎樣?

總而言之,如果當年八國聯軍入侵時,慈禧太后不跑,選擇與聯軍死磕,以她的行事方針,其結局也不會有太大改變,甚至有可能慈禧太后會被作為首兇,死在八國聯軍的手中,而慈禧顯然知道這其中利害,所以,她必須跑,跑得慢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