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這兩次戰役項羽都是以弱勢一方出場,卻得到不同結局,原因為何呢

菜單

這兩次戰役項羽都是以弱勢一方出場,卻得到不同結局,原因為何呢

在楚漢爭霸的過程中,曾經發生過這樣兩次著名的戰役。這兩次戰役,一次發生在彭城,另一次發生在垓下。所以又被稱為彭城之戰和垓下之戰。從共同點上來分析的話,都是項羽以少數兵力對抗多數兵力。但是兩次戰役的結果卻大不相同,在彭城作戰的時候,項羽以少勝多,取得了大的勝利。但是在垓下作戰的時候,項羽卻慘敗。那麼,明明情況都一樣,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結局呢?

這兩次戰役項羽都是以弱勢一方出場,卻得到不同結局,原因為何呢

當時的形勢是這個樣子的,劉邦跟項羽都已經自立為王,在中原地區形成了兩股大的勢力。但是這樣的局勢註定是維持不了多久的,因為他們兩個人都想成為天下之主。有一天,項羽的楚國出現了一個謀反的臣子田榮,項羽特別生氣,發誓一定要將他抓住殺掉。後來反對項羽的勢力越來越多,劉邦便聯合起這幫人一起來攻打項羽。不僅如此,劉邦還親自上陣作戰,為的就是鼓舞士氣,然後一舉將項羽給消滅了。後來劉邦確實十分輕鬆的就把楚國的都城彭城給攻佔了,但是他卻並沒有能夠守住。據說當時劉邦帶著眾人攻入彭城之後,就整天吃喝玩樂。而當時在外面正忙著攻打田榮的項羽知道這件事後很是吃驚,他沒有想到劉邦竟然會有這樣的膽子,所以想悄悄回去看看形勢。

這兩次戰役項羽都是以弱勢一方出場,卻得到不同結局,原因為何呢

當然了,為了讓劉邦的人繼續放鬆下去,項羽讓自己的將領們繼續攻打田榮,這樣一來可以製造項羽分身乏術的假象。之後,項羽帶著少數一部分將士偷偷潛回到了彭城。然後在劉邦等人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的時候,立刻展開攻擊,打得劉邦和他的同夥們都嚇哭了。眼看著劉邦的那些同夥們都四散逃命去了,劉邦便知道僅憑自己的能力,根本就沒有辦法跟項羽對抗。於是,他也只能無比悔恨的帶著自己的手下逃跑。項羽重新躲回彭城,但也因此記恨上了劉邦。

這兩次戰役項羽都是以弱勢一方出場,卻得到不同結局,原因為何呢

而垓下之戰發生在四年之後,由於彭城之戰讓項羽看清了劉邦的真面目,所以兩方勢力之間的爭鬥便沒有停息過。劉邦覺得自己帶著那麼多人去佔領彭城,結果反而讓只帶了少數人過去的項羽給扭轉了局勢,心裡非常的不服氣,所以一直想要再跟項羽決一勝負。而項羽覺得劉邦不地道,竟然趁著自己去剿殺叛臣的時候帶人斷了他的老窩。所以發誓要讓劉邦付出慘痛的代價。所以,二人之間的戰鬥雖然沒有停息過,可是彼此也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這兩次戰役項羽都是以弱勢一方出場,卻得到不同結局,原因為何呢

不過在這幾年的戰鬥中,劉邦一直非常注重拉攏一些勢力入夥,而項羽一直自視清高,看不起比自己弱的勢力,所以他跟劉邦相反,反而失去了很多的合夥人。後來垓下之戰爆發,劉邦任命韓信為領軍的頭頭,代替自己上陣打仗。而韓信是個極其聰明的人,他十分了解項羽的性子,所以一直在激怒項羽,然後將他逐漸地引入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再全力將他殲滅,使項羽的威名瞬間掃地。

這兩次戰役項羽都是以弱勢一方出場,卻得到不同結局,原因為何呢

透過對兩次戰役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彭城之戰的時候,劉邦打的是侵略戰,而項羽打的是反侵略戰。所以最終,正義的一方獲勝。當然了,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原因。如果要說主要原因的話,那應該就是兩方的軍事實力了吧!雖然劉邦的六十大軍看起來非常的強大,但是卻都是由各方勢力組成的聯軍。他們雖然都有共同的目標,但是卻並未一條心。所以一旦項羽擊破其中一部分勢力,其他的勢力立馬就會四散而逃。即便劉邦想要統領大家,估計人家也都不會願意聽他的指揮的。所以,彭城之戰的時候,項羽才會以少勝多,成為最後的贏家。

這兩次戰役項羽都是以弱勢一方出場,卻得到不同結局,原因為何呢

而垓下之戰的時候,項羽跟劉邦打得都是侵略戰,所以並沒有什麼正義不正義之說。但是此時的劉邦得到了眾人的擁護,所以在聲勢上還是要遠勝於項羽的。而項羽因為自己的做派而喪失了很多的合夥人,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自然就很容易受到劉邦的吊打了。當然了,劉邦之所以能夠戰勝項羽,還跟他手下有韓信這個謀臣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不是韓信想方設法誘敵深入,估計劉邦就是把自己的家底都耗盡也未必能夠傷項羽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