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李清照一首七夕詞宋詞中地位僅次於《鵲橋仙》,辛棄疾曾仿寫

菜單

李清照一首七夕詞宋詞中地位僅次於《鵲橋仙》,辛棄疾曾仿寫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金國人大舉南侵,北宋軍隊抵抗不利,北宋最後兩位皇帝宋徽宗、欽宗父子被金國人抓去北方,同時被抓的還有大臣、宗室。同年五月,宋徽宗之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為南宋高宗。那一年,李清照44歲,為了躲避災難,李清照被迫南下,那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任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知府,兼江東經制副使。

李清照一首七夕詞宋詞中地位僅次於《鵲橋仙》,辛棄疾曾仿寫

1128年,長途跋涉的李清照抵達江寧府。1129年,江寧一個將領發生叛亂,趙明誠沒有想著如何平叛,而是自己悄悄逃走,月餘後,夫妻二人相聚,五月到池州,不久後,趙明誠接到朝廷新的任命——前往湖州上任,兩夫妻再次分離,李清照被留在了池陽(今安徽省池州市)。

趙明誠走後,李清照可謂舉目無親,獨自守著她和趙明誠多年收集的心血,心中倍感淒涼。轉眼就到七夕節。七夕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一想到牛郎織女都能在七夕夜相會,而自己卻和丈夫分隔兩地,而李清照所在池陽位於長江南岸,距離宋金邊境並不遠,李清照對時局、對自己以後的人生都充滿了憂慮,在這些複雜的情感之下,李清照寫下了一首悽婉動人的詞作——《行香子·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李清照一首七夕詞宋詞中地位僅次於《鵲橋仙》,辛棄疾曾仿寫

李清照的這首詞歷來評價頗高,在宋詞中描寫七夕的作品中地位僅次於秦觀的《鵲橋仙·七夕》,今天咱們就來詳細讀一讀。

上片,開頭就描寫了秋季時節的兩大特色:蟋蟀在草叢中淒厲的叫著,梧桐樹葉飄搖而落。此情此景,似乎是人間最為離愁別恨深重的季節,李清照這一起筆就給大家鋪墊下淒涼的氛圍。想那牛郎織女被銀河所隔,不能相聚,就像兩隻在天空中飄蕩的小船,只能每年在七夕相聚。在李清照筆下,天上人間原來都是那般淒涼。

下片,當想到牛郎織女時,李清照忍不住抬頭仰望星空,不知道喜鵲有沒有搭建好星橋,不知道喜鵲搭建好星橋之後,牛郎織女有沒有已經相會,有沒有緊握對方的雙手,一訴這一整年的離情別恨與相思之苦,李清照對此甚是關心。因為關心,李清照更加在意這個時候的天氣,擔心天氣的陰晴變化會影響到牛郎與織女的相會。

其實,李清照在這首詞中對牛郎織女相會的擔憂不過是在表達自己內心的擔憂罷了,宋金兩國局勢不明朗,而這無疑會影響到她和趙明誠的重逢。怎麼也沒有想到,這首詞寫完後一個月,趙明誠在建康染瘧疾去世,影響他倆相逢的不是時局的動盪,而是疾病!

李清照一首七夕詞宋詞中地位僅次於《鵲橋仙》,辛棄疾曾仿寫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可以說是全詞的亮點,雖然極其口語化,但是通俗卻曲折的寫出了李清照心中對悲歡離合深深的幽怨之情。辛棄疾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對這句詞進行仿寫:“放霎時陰,霎時雨,霎時晴”。

清代況周頤《〈漱玉詞〉箋》:“《問蘧廬隨筆》雲,辛稼軒《二山作》‘放霎時陰,霎時雨,霎時晴。’脫胎易安語也。”

參考資料:《全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