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不為良相 當為良醫

菜單

不為良相 當為良醫

? `;

想了解更多最新政策、訊息?

范仲淹是北宋傑出的宰相,我們中學時曾學過他寫的《岳陽樓記》。他在青年時,過得相當落魄,但始終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古代的讀書人,相當一批都是這樣,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不為良相 當為良醫

《能改齋漫錄》記載了范仲淹的一樁軼事。科舉考試前,范仲淹到廟裡求籤,問廟裡的住持僧:“我能高榜得中,將來做宰相嗎?”僧人說:“不能。”范仲淹出門後,有點失望,立志說:那我就做一個郎中吧。有人問他:“郎中怎麼能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比呢?”范仲淹說:“宰相掌管平衡,是為百姓謀福祉的,郎中掌管生死,是濟世活人的,都是造福世人,又有什麼區別呢?”這便是不為良相,當為良醫的出處。

關於佐證,在清朝阮葵生《茶餘客話》中亦有記載:范文正公微時嘗雲,讀書學道,要為宰輔。得時行道,可以活天下之命。不然,時不我與,則當讀黃帝書,深究醫家奧旨,是亦可以治人也。俗雲,不為良相,當為良醫。這個記載更顯權威。

不為良相 當為良醫

大唐武則天朝的宰相狄仁傑,我們看的影視劇,斷案如神,實際上他的醫術也是很高的。狄仁傑在年輕時參加科舉考試,在鬧市中看到一個人顏面部長了瘤子,很大,這個人十分痛苦。狄仁傑看到後說:“我能治療。”只刺了一針,瘤子便應聲落地,這家人磕頭拜謝,並拿出千金酬謝,狄仁傑什麼也沒有要,轉身便走了。這個中醫典故見於唐朝薛用弱的《集異記》,故事講得縱然有些誇張,但對狄仁傑的醫術和高尚的品德卻是肯定的。其實,治病救人和匡扶社稷、治理天下是一樣的,其內有相通之處,高明的醫生常用治理國家的道理來治療人的疾病,成功的宰相用治療人的疾病的道理來治理國家。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在曹操奪取荊襄九郡欲渡江吞併東吳時,隨魯肅遊說孫權的謀臣,建立孫劉聯盟,共同御曹。在舌戰群儒這回小說中,頭號謀臣張昭首先責難說:“你沒有投靠劉備時,尚能攻城佔地,你投了劉備,為何一敗再敗?”諸葛亮笑說:“人染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臟腑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駁倒張昭,又一一駁倒其他謀士。這就是用治病的道理來講治理國家的具體應用,上工治國,中工治人,下工治病,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高手出自民間,平民也可以為相,曹劌是貧民,卻打贏了長勺之戰。醫生,也非絕對的科班出身才行。

筆者在日常工作中,見到三位知識分子成為醫者的事實。

不為良相 當為良醫

第一個是位教師退休後,回到偏遠的農村老家,買了中醫書籍自學,幾年後,求診者門庭若市,他只開處方,沒有藥,買藥需要患者自行到藥店購買,不收診費,病家隨心給個5元、10元,也治好了很多人。

第二個是位50多歲的司機,有好幾輛城鄉公交車,家庭條件殷實,患腦梗死後左側肢體偏癱,有糖尿病史數年,住院時感染手足癬,左足趾面板破潰,疼痛難忍,在醫院治療後,效果不佳,錢沒少花,還是沒有治好。幾個月後,再次見到這個患者,足部癒合,疼痛消失,詢問他的治療經過。原來他村裡有個老學究,給他開了處方和外洗藥,最後治好了足疾。

第三個是位教師剛退休,他老伴兒大面積腦出血成植物人,在他的精心護理下,老伴兒由植物人慢慢甦醒,久病成醫家,再加上他好鑽研,漸漸對醫學有了一些知識,詢問他的患者,反而超過了他老伴兒的主治醫生。民間有俗語:秀才改醫生,不用一黃昏。是說古代的讀書人,由於文化水平高,稍微一努力,成為醫生很容易,而實際情況是,這個秀才也要辛苦讀醫書,努力鑽研才行。

我們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奮鬥目標是成為名醫、良醫,過程是艱辛的,必須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才可功成名就。

(作者供職於林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關注豫醫會公眾號?,每天獲取圈內最新資訊

喜歡本文記得右下角點在看哦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