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菜單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1800年前,黃鶴樓作為一座軍事樓屹立在長江之畔;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1700年後,一座為紀念揭開中國近代歷史新一頁的建築坐落在蛇山之下。而那座軍事而立的黃鶴樓早已變成了文人墨客的遊覽勝地,幾經滄桑,今日之黃鶴樓矗立在蛇山之巔。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山下的那座建築,紅樓與灰樓之間,收藏並記錄著100多年前的那段光輝歲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登上黃鶴樓,遠眺兩江分三鎮的壯闊畫卷。終於明白,見過黃鶴樓,才是見過了武漢。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但走進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從紅樓穿越至灰樓,才恍然大悟,從黃鶴樓下至此處,才懂得了武漢的歷史意義。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具有劃時代意義,這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這場兵變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統治,也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度,它傳播了民主共和國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革,這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如今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就是當時的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走進這裡,不僅是在參觀一座紀念館,更是將目光穿越到100多年前,去感受那場偉大的光輝時刻。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紀念館門前的廣場中央上豎立著民國二十年(1931年)鑄造的孫中山先生的銅像,雕像後便是紀念館的大門,兩面鐵血十八星旗迎風飄揚,彰顯著革命聖地的莊嚴與肅穆。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十八星旗是長方形,紅底,中間一黑色大九角星,九角星的邊線交點上點綴十八個黃色小圓,寓意為全體漢族同胞團結起來,以“鐵血精神”推翻清王朝。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廣場上的花壇也是如此造型,時刻在警醒世人,要團結,要為天下先,不忘先烈的滿腔熱血和付出。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紀念館以收藏辛亥革命時期及辛亥革命人物相關的文物見長的專題性博物館,陳列展覽有《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蹟陳列》、《湖北諮議局史蹟陳列》、《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導覽》和《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分別於紅樓與灰樓中,共有文物數千件。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其中,包括有“辛亥名人字畫”、“共和紀念瓷器”、“近代名人家譜”等等,是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也是武昌之旅不可錯過的革命勝地。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武昌起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歷史事件,熊秉坤(但在熊秉坤回憶錄《前清工兵八營革命實錄》裡提到,首先開槍發難的程正瀛)打響了第一橋,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探索了道路。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在參觀《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的時候,不由在想,就是在當年,湖北地區的革命黨人敢為天下先,發動了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這一槍,響徹天地,義旗一舉,四方風動。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這座原為清湖北諮議局局址變成了鄂軍都督府,黎元洪出任軍政府都督。在這裡,革命政權發出了第一份政府公報,向天下昭告革命主張,並號召推翻清政府;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在這裡,宋教仁主持起草了《鄂州約法》,約法裡第一次明確提出“人民一律平等”;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在這裡,鄂軍都督府作為一個與清政府分庭抗禮的革命政權,不僅取得了爭取列強中立的外交勝利,嗨領導了保衛武昌革命政權的漢口、漢陽保衛戰。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在紀念館裡所陳列的所有文物中,有這兩處令我記憶深刻,一是關於“彭劉楊”的介紹;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在武漢,有一條路叫做“彭劉楊路”(烈士街)。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很多人初來乍到的外地遊客都不知道這條路名的來歷,有人認為它是一個人名,卻不知道這是三個革命烈士的姓氏組成: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

在紀念館不遠處的閱馬場拜將臺西邊,矗立著三人雕塑。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二是孫中山先生的原音,1924年5月30日應上海《中國晚報》的所作的留聲演說。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說真的,當我站在留聲機前的時候,內心湧動著一股無法表述清楚的熱浪。我試圖閉著眼睛去聆聽,我刻意避開正前方的文字內容,偉人的聲音跨越了時代。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1912年,孫中山在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後,首先來到“首義之區”的武漢,憑弔戰場,安撫流離,訪問鄂軍都督府,表達了對武漢軍民的深厚感情。

武昌,自古肩負使命!無人忘記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一槍

如今,首義的槍聲已經渺遠,但辛亥革命給我們帶來的社會變化是巨大的,且100多年後,歷史也向我們見證了這一槍是多麼的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