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慶餘年》:為什麼沈重必須死?

菜單

《慶餘年》:為什麼沈重必須死?

《慶餘年》:為什麼沈重必須死?

一直想說說《慶餘年》中的沈重這個人物,因為年底事忙和春節,沒有機會。如今宅在家裡,恰好把這個話題講一講。

沈重和關於沈重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歷史上卻不乏類似的人或事。

一個忠於北齊的臣子,是怎麼變成所有人的眼中釘、肉中刺的?

或者換個問法,一個人參與到權力爭鬥中,什麼時候必須死?

我們就從他的處境來分析。

三個女人組成的“奇葩”朝廷

在《慶餘年》這部劇裡,北齊是由三個女人掌握權力。

《慶餘年》:為什麼沈重必須死?

第一個女人,是頗有風韻的太后,小皇帝的老媽,掌握著北齊的大部分權力,沈重就是她的人。

《慶餘年》:為什麼沈重必須死?

第二個女人,是年輕的皇帝,她男扮女裝,剛剛親政,優勢是佔著名份,想從太后處奪得更多權力。

《慶餘年》:為什麼沈重必須死?

第三個女人,是北齊聖女海棠朵朵。想與世無爭,卻又參與到爭鬥中來,武功很高,但屬於技術派。

在慶國大軍打敗北齊,君臣上下想著怎麼取得利益,削弱齊國時,這三個女人在想什麼呢?

太后當然是不放權,她不但要掌控朝廷,而且還想著跟範閒做交易,得到內庫在北齊都城的利益,為了這個利益,北齊的利益是可以小小犧牲一下的。

而且,以她的權力,居然完全控制不了邊軍,大將軍上杉虎呈個名單都算是投效的標誌。

小皇帝,開始的表現,主要是追範閒的書,不滿意太后的控制,翅膀硬了想單飛,但是奪權的動作居然是殺沈重。

沈重是太后心腹不假,但是沈重不是太后權力的基礎,而是衍生品,殺了一個,太后不會再任命一個嗎?

《慶餘年》:為什麼沈重必須死?

從小皇帝對待雙面間諜何道人這件事,可以看出,她並非沒有心機,而是格局不夠。

一個是,她根本沒把自己當成皇帝,而是一方勢力,也學著結黨。其實,有大義名分在,應該學會使用陽謀。

另一個,堂而皇之指出,最危險的不是敵人,而是自己人!

陰謀論者都喜歡這句話,但這句話,可以作為戰術,但不能作為戰略。

特別是,應該處理好對內與對外的關係。

海棠朵朵,要麼練好功夫,認真做技術派;要麼真正參與到局勢之中,而不能矛盾騎牆。而且,在她心中,朝廷的觀念並不強,更多的是朋友、閨蜜的觀念。

當南慶君臣上下一心對付北齊時,北齊在幹啥?把一個厲害的吵軍將領放之不用,皇帝還想著殺了主管情報的重臣,這樣的國家,焉能不敗?

北齊國還有一群不靠譜的男人

劇中北齊的男人,恰好也有三個,肖恩、上杉虎、沈重。

《慶餘年》:為什麼沈重必須死?

肖恩,可以用一句話評價,過時的梟雄。

他有四個弱點:1。被關了太多時間,已經不清楚當前的形勢;2。過於張揚,剛出來就威脅別人的家人;3。過於輕易殺人,曾想把王啟年殺掉洩憤;4。過於自信,身在別人局中不自知。

《慶餘年》:為什麼沈重必須死?

上杉虎,也可以用一句話評價,不擅權力爭鬥。

劇中,上杉虎的設定,與肖恩有個相像的地方,肖恩曾經很厲害,說起當年,人人敬畏,但出來一直在捱揍;

上杉虎也是這樣,說起帶兵,人人都說厲害,但是出來一直被算計,自己的親衛們也幾乎都被算計死了。

另外,就是不管什麼形勢,心心念念惦記著的都是救肖恩,導致自己的動作變形,落入別人的算計之中。

從這一點推斷,這位大將軍帶兵能力,也是要加個問號的。

除了這三個男人,北齊的其他男人表現也不怎麼樣。

為什麼這麼說呢?

範閒出使北齊的背景,就是北齊打了敗仗,要議和。

而北齊男人是什麼表現呢?

他們不在戰場上與敵人決一死戰,而是跑到範閒使團所在館所挑戰。

這叫什麼?叫勇於私鬥、怯於公戰。

因為私鬥一般不會被殺死,而公戰會有往往有很大傷亡。

男人們如此,北齊焉得不敗?

沈重必須死

《慶餘年》:為什麼沈重必須死?

只有沈重,表現出了作為一國重臣應該有的能力:

一是有狠勁,不管自己人還是敵人,都敢出手;

二是有智商,最起碼錶現的比上杉虎要冷靜,手段也多;

三是有底線,人都有自私之心,這是肯定的,沈重也想要更大的權勢,但他也有底線,這個底線是北齊利益。

這一點,從他阻止太后與範閒談內庫利益可以看出來。

無論怎麼說,如果為北齊利益著想,沈重都不該死。

那他怎麼就死了呢?

因為他跟所有人的利益起了衝突,卻又失去了給予別人利益的能力或者理由。

簡單說,就是站立在了所有人的對立面。

範閒不用說了,是敵國。

小皇帝跟海棠朵朵與他勢力不同,又爭取不到他。

上杉虎因為他殺了肖恩,也要殺他。(這位大將軍很奇葩,肖恩有此下場,罪魁禍首是沈重嗎?沈重只是順水推舟罷了)

太后本來是他的靠山,因為內庫利益的分歧,加上上杉虎的投靠,沈重也就失去了利用價值。

他就是這樣在外來勢力的干涉下,在自己人自以為是的內鬥中,成為了犧牲品。

《慶餘年》:為什麼沈重必須死?

雖然只是電視劇,但說出了一個自古以來很多名臣、重臣的困境

他們要與敵人鬥,還要與自己人鬥,要與明規則鬥,也要與不明的規則鬥,他們要與有公心的人鬥,更要與有私心的人鬥。

在一個評判標準是勝者為王的輿論環境裡,失敗了的那些名臣、重臣們,還要被所謂的歷史學家、歷史達人們“翻”案,還要說他們不懂形勢。

是他們不懂,還是不屑?

如果每個人都趨炎附勢,世界上還有理想主義嗎?

如果所有的爭鬥,都是利益紛爭,那麼我們為之流淚、緬懷、憑弔、發揚的那些美好情感從哪裡來?

《慶餘年》:為什麼沈重必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