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舜帝靠什麼接上堯帝的班?

菜單

舜帝靠什麼接上堯帝的班?

之前跟大家講過堯帝的兒子丹朱不爭氣,怎麼扶也扶不起,只好起用他不大喜歡的鯀去治水,讓他有機會挑戰自己的統治地位。幸好鯀自己也不大爭氣,當然也是因為治水在當時確實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治了九年也沒治好。堯帝見鯀沒什麼料到,於是就宣佈,要另外選擇繼承人啦。

自己的兒子不長進,比較有實力的親族又不想用,怎麼辦呢?於是堯帝發揚民主精神,又叫各個部族首領來推薦人選。那幾個部族首領上次推舉鯀去治水結果沒治好,這次就不敢亂來啦,心想上次推薦鯀,你說人家名聲不好,那我們這次推薦個名聲特好,出了名好人的,那肯定沒事了吧?於是就一致向堯帝推舉姚重華先生。

為何這位姚重華先生如此得人心呢?原來,姚先生以孝著稱,名聲非常好,很受大家敬重。所以,我們的舜帝得天下,靠的是家庭關係處理得好,儒家經常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以舜帝為理想代表的啦。

那究竟姚重華孝順到什麼程度呢?實在是厲害!我們中國傳統二十四孝的第一孝——孝感動天,說的就是他。

姚重華先生呢,其實也算是黃帝的直系後代,不過同鯀一樣,屬於小兒子昌意那一脈,而不是堯帝的少昊一脈。他們這一族很早就沒落了,沒有貴族做啦,算是個流落民間的帝王之後吧(跟劉備有點像吧,呵呵)。他出生的時候,父母發現他有兩個瞳仁,所以幫他起個名字叫做重華。他老爸叫做

瞽瞍,母親叫做握登,後來母親早死,老爸又娶了個後母,幫姚重華生了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叫做象。

那大家想象一下就知道,後母持家,原配的兒子當然不受待見啦,在家裡面,不論老爸後母還是弟弟,個個都看姚重華不順眼,有事沒事就來找碴。但系這個姚重華又確實是厲害,對著這幾個極品,不但沒有發脾氣離家出走,反而跟他們好好相處,逆來順受,孝順父母,耕作打魚養家。

可能是因為他家裡那幫人實在太過份,他周圍的人都很同情他,偏偏姚重華自己倒是一點不介意,對家人依然很好。大家看見他這麼賢德,都十分佩服他,時間一長,就聲名遠播了。所以堯帝向大家徵詢繼任的人選,大家就想起這位姚重華先生。

堯帝聽了大家的推薦,覺得這個年輕人不錯,有前途!於是決定好好地考察他一下。怎麼考察呢?堯帝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姚重華做老婆,做他的岳父!

這個考察方法我們現在看起來真是挺匪夷所思,通常我們做女兒的老爸,肯定是考察過覺得這個人不錯,才把女兒嫁給他,哪有說把“嫁個女兒給他”來作為考察手段的呢?還要一嫁就兩個,如果這傢伙靠不住,那豈不是誤了兩個女兒的終身幸福?

不過呢,帝王做事,跟我們普通人不能一概而論,我們考察女婿,關注的是人品可不可靠,有沒有本事養老婆,而堯帝要考察的,系治國的才能,所以先派兩個女做貼身面試官,看住姚重華,看他是不是真有本事。

姚重華的家本來就已經一團亂麻,現在又再加兩個女人進去,若然是個普通人,必定就雞飛狗跳不得安生的了。不過我們姚先生又真是有本事,也不知道他用了什麼招數,把兩個公主老婆哄得貼貼服服,讓她們好好對待老爺奶奶,堅決杜絕婆媳矛盾。

大家試想一下,姚先生這兩位夫人,用我們粵語來說是“皇帝女”來的,雖然當時的“皇帝女”可能沒有後來的那麼驕縱,但起碼也不是好欺負的吧。而他家裡本身就有幾件極品放在那,個個都跟他不對嘴型的

,這樣都給他哄得過來

,實在是不簡單!不過呢,這個和諧也只是表面現象,矛盾被掩蓋不等於不存在,找到適合機會呢,還是會爆發的。

話說姚重華做了駙馬爺,也就很自然成為了當地的領袖人物啦。據說大家因為敬佩他的為人,在他影響之下,周圍的人都變得禮讓誠懇。史書說,

,歷山之人皆

;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

,讓周圍的人都變得謙讓有禮,很厲害!而且他還擅長製作陶器,幫了大家不少忙,不管什麼年代,有門手藝還是很重要。

正因為他既有德行又有技術,所以周圍的人都願意追隨他,他去到哪裡大家就跟到哪裡。史書說,

一年而所居成聚

聚即村落

,二年

,三年成都

四縣為都

)”

,促進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

堯帝見姚重華又能幹,又會哄老婆,果然名不虛傳,非常高興。於是賞賜了一大批布匹牲口給他,又送左一個琴給他以示鼓勵,還叫人幫他修築倉房。

本來按說呢,姚重華先生這麼有前途,身為他家人,應該坐享其成,坐著等他發達對啦。殊不知他家裡那幾個傢伙,還真是不能以常理度之。也不知史書是不是要突出姚重華的厲害,硬是要將他身邊的人搞得好像白痴一樣。怎麼白痴法呢?原來他老爸和弟弟,看到他獲得堯帝那麼多賞賜,居然就想殺了姚重華,霸佔他的財物。你說這兩個傢伙是不是秀逗了?

當然了,姚重華現在怎麼說都是堯帝面前的紅人,那兩父子也不敢公然殺他,於是他爸就藉口說屋頂爛了漏水,要他爬上去修。姚重華修著修著,忽然下面著起火上來,原來是他老爸放火想燒死他!

姚重華見到下面起火,嚇了一跳,心想自己爬得這麼高,跳下去恐怕會摔死,但是不跳又直接給人燒死,如何是好呢?

危急關頭,他靈機一動,想到個好辦法。原來他爬上去的時候,就戴左兩個大斗笠,以防日曬雨淋。現在遭逢大難,他把這兩個斗笠拿下來,用斗笠做翼,從房頂跳了下來,結果毫髮無損。那這個斗笠究竟能不能當降落傘呢,大家就不要太計較啦,總之知道姚重華很醒目就對了。

那兩父子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一天,瞽瞍把姚重華叫過來,讓他幫家裡挖個井。姚重華一聽,就知道他老爸不懷好意,但他是個孝順兒子,老叫做就不能不做啊,沒辦法,唯有挖就是啦。

挖啊挖,挖了好幾天,井就越挖越深了。這一天,瞽瞍見挖得差不多了,把他弟弟象叫了過來,兩個人一起在上面填土,把井口封了起來,將姚重華活埋在井裡面!

這一對無良父子見奸計得逞,十分高興,就商量如何分贓。象說:

呢條計策是我出的,當然是我先選啦。我要堯帝賞賜的那個琴,還要娶兩個公主做老婆,那些牛羊倉房就給你啦!

瞽瞍幾十歲人了,對媳婦也是心無力啦,所以就接受左象的分配方案。

於是象就大模大樣地走入去姚重華的屋裡面,端坐在中間,把堯帝賞賜的琴拿出來,彈起琴來了。他一邊彈,還一邊想象:“哇,馬上有兩個公主做老婆,還不爽死?”

正在興奮之際,只見到大門咿呀一聲推開,走了個人進來。象定眼一看,原來居然是姚重華!他不是給埋在井裡面了嗎?現在大白天的不是這麼猛鬼吧?

只見姚重華進得門來,笑咪咪地物件說:

弟弟

,原來你這麼喜歡彈琴啊?早說嘛,我把琴送給你啊。

究竟姚重華是如何逃出生天的呢?原來,他一早知道瞽瞍不懷好意,所以下去挖井的時候呢,就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他老爸和弟弟在上面一封蓋,他就把通道挖通,從裡面鑽了出來,把象嚇個半死。

姚重華雖然幾次被害,但也沒有跟父親和弟弟計較,繼續善待家人,孝順父母,那兩個見幾次都害他不死,覺得都是鬥他不過的啦,也就沒有再搞鬼了。

其實每次看到這一段歷史記載呢,我都不免有點疑惑。姚重華,這位日後的舜帝,好人好到這種程度,以德報怨到如此誇張,是不是有點兒違反人性呢?而且看他日後施政的時候,並非婦人之仁,必要時還是很有殺氣的,何解會對父親和弟弟如此忍讓呢?這個孝感動天的傳說,究竟真實性如何呢?

經過我一番思考,我是這麼理解的。姚重華這個人,是一個非常有城府,也非常有長遠打算的人。他身為黃帝小兒子昌意的後代,雖然家道中落,但畢竟都是帝王之後,所以他並不甘心做個小農夫過一輩子。

正因為如此,他先是在後母和父親弟弟面前忍辱負重,打完左邊臉還把右邊臉送過去,將自己孝順的名聲傳播出去。然後等到他受到堯帝的賞識,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他馬上認識到,呢兩位太太,絕對不可以當成系普通老婆來看待,因為兩位太太不單只是公主,更加是堯帝放在他身邊的眼線,要觀察他是不是浪得虛名來著。

所以初步發跡之後,姚重華不但沒有飛揚跋扈,沒有報當年被人欺負的一箭之仇,而且還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強化自己孝順、賢德、能幹的形象,令堯帝覺得兩個女兒並沒有所託非人。

大家可能覺得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我覺得人性總有善惡兩面,如果沒有一個巨大的目標驅動,沒有足夠的壓力,一個人不可能只為善而完全沒有惡念。而對於姚重華來講,這個目標可能是重振家聲,再次成為領袖,而壓力呢,當然是來自兩位夫人啦。其實,一個人如果能夠一生為善,你又何必介意他的動機來自何方呢?

言歸正傳,話說堯帝見姚重華大有前途,於是在派了九個男子過來侍奉他。那這九個人名義上是來來侍奉姚重華,實際上又是來做監軍既。一大堆眼線就在身邊,姚重華當然就更加謹慎做人,面面俱到,人人贊好啦。堯帝聽到報告,覺得也是時候啦,於是就將姚重華召到朝廷,逐步讓他負責管理政務,而姚重華也不負所托,把天下管理得頭頭是道。

他的施政綱要呢,在這裡也不細講了,總之大家知道很厲害就是了。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接,堯帝覺得可以放下心來了,於是就把政事交給姚重華,自己退居二線,到周圍巡視去了。

就這樣,過了八年,帝堯終於去世。姚重華服喪三年,然後就離開都城,跑到南河以南,以示自己並沒有搶帝位的心思,要將帝位讓回給堯帝的兒子丹朱。不過之前都講過啦,丹朱是個沒本事的二世祖,大家都不看好他,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場面:天下的諸侯,各個部族的首領,全部都跑去拜見姚重華,而將丹朱晾在一邊;老百姓要打官司,也都跑去找姚重華主持公道。這樣的情形之下,姚重華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重返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也有一種說法,說他另外找了個地方作為都城。總之,他就繼承左堯帝的位置,正式成為舜帝啦。

說道這裡,我又要跟大家分析一下,堯帝的禪讓,和舜帝的避位而居這兩個舉動,究竟有幾分真心,幾分實意呢?。

堯帝讓位比舜而不讓自己的兒子丹朱繼位,我覺得還是比較有誠意的。為什麼呢,第一,當時的幾次帝位交接,很多都不是直接的父傳子,所以丹朱並非當然的帝位繼承人;第二,當時的天子,其實是各個部族的共主,必須得到各個部族的承認,不是自己說傳就傳;第三,堯帝確實感覺到丹朱接不上班,硬要他接,恐怕還是害了他,所以才另請高明,找到姚重華這個繼承人。

而相反,舜帝在服喪之後,跑到南河以南,說要把天子之位讓回給丹朱,那就是演戲的成分比較重啦。他掌管朝政八年之久,又是堯帝的女婿,指定的繼承人,無論威信人脈經驗還是繼位的合法性,都贏了丹朱九條街,這樣明知贏定了的情況之下,你去避嫌讓位,你說是不是做作?

當然了,我這樣說,就並不是像某的翻案歷史學者一樣,要說舜帝其實是個壞人,我只是想說,舜帝是一個政治人物,而不是道德模範。評價政治人物,應該以他施政的效果作為標準,既然舜帝執政效果好,那就是個好的帝王。有城府、懂得造勢、懂得打造形象工程、搞宣傳攻勢,這些都是政治人物的必備條件,豈能以好壞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