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姓氏 | 邢姓起源及其文化故事

菜單

姓氏 | 邢姓起源及其文化故事

邢氏宗族得姓始祖“靖淵公”為周公旦第四子,於三千多年前受封為邢侯,建邢國,都城為今河北省邢臺市,邢侯之後邢國人開始以邢為姓。邢姓在我國《百家姓》中位列第195位。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31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如今,邢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北、河南等省為多,上述二省之邢姓約佔全國漢族邢姓人口的31%。

姓氏來源

1、邢姓得姓於周公旦第四子西周邢侯(邢靖淵),為黃帝后裔。

黃帝為中華始祖,傳說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有二子為正妃嫘祖所生,長子為玄囂(即少昊,號青陽),次子昌意。《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帝王世紀》曰: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姬姓也。母曰女節。黃帝時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意感,生少昊,是為玄囂。

玄囂(即少昊,號青陽)是華夏部落聯盟首領,同時又是東夷族首領。被後人尊為帝,列入“五帝”系統,為中華共祖之一。少昊生蟜極,蟜極生帝嚳(號高辛),帝顓頊是其伯父。帝顓頊死後,他繼承帝位,為五帝之一。這一脈延至西周為周文王。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他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為了感謝周公輔政之功,同時也為了防禦北方戎狄入侵,周成王分封周公第四子姬苴(字靖淵)受封於邢地,立“邢國”。邢國被尊為元侯國,嚴格按照周公之分封、宗法、禮樂等制度建國。第一代邢侯邢靖淵(姬苴)因此成為邢姓的得姓始祖。

公元前635年,邢國被衛所滅。周公姬旦的這一支子孫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姓邢,最早的發源地就是現在河北省邢臺市。

2、以邑名為氏。

據《姓考》所載,春秋時,晉國大夫韓宣子之族食採於邢邑(在今河南省溫縣東)其後亦有邢氏。

3

、邢氏甲骨文為“井”,在商末為子姓大族。後武王滅商,在子姓井氏地盤上再封姬姓周公後裔邢。另外,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於鄭,以統治子姓鄭人,史稱西鄭,故城在今陝西鳳陽。周穆王(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奪西鄭為下都,姜姓鄭國實際滅亡。井叔後裔也稱邢氏。

4、少數民族有的改為邢姓。

北魏氐族人、清朝滿洲人性佳氏、錫爾德特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漢姓邢的。

遷徙分佈

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邢姓後裔分佈於冀、魯、豫、陝、京、津、東北(主要以闖關東的形式)、粵等地。

公元前635年,建都於今河北邢臺的邢國被衛國滅亡,邢姓子孫出奔他方。後衛又被晉國吞併,則邢姓子孫有落籍晉國者,此際齊有邢酈目貴,晉有邢蒯,表明邢姓已分佈於今山西、河北、山東一帶。不久,源自晉國大夫韓宣子的邢姓開始在今河南溫縣出現,邢帶便是韓宣子裔孫。兩漢之際,見諸史冊之邢姓有邢元、邢說、邢紀、邢舉,還有東漢時任鉅鹿太守的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人邢穆。魏晉南北朝之際,邢姓名人大量湧現,高官不斷,僅入載《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者就達十五人,且多為河間莫人,多父榮子貴,詩書傳家者,表明在此際,邢姓河間郡望已經形成。此期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軍閥紛爭等導致社會激劇動盪,有少數邢姓子孫避居江南。隋唐之際,邢姓河間郡望依舊長盛不衰,興旺發達,播遷繁衍以北方鄰近區域為主,但南方一些地方,如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已有名載史冊之邢姓出現。北宋時,北方遼金等少數民族十分強悍,不斷侵擾今冀、晉北部,邢姓因仕宦或避亂徙居當時的首都開封及河南各地者甚多。靖康之恥後,趙構偏安江南、北方各地悉歸金人統治,邢姓避居江浙一帶,其中邢世材由青州(今山東省淄博)徙居會稽(今浙江省紹興),趙構之妻邢皇后的家族落籍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元代金後,北方邢姓發展平穩,而南方邢姓因避亂散居江南各地。明初,山西邢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北京、天津、東北遼寧一帶等地。明中葉以後,邢姓有渡過臺灣海峽赴臺謀生者,此後至清鴉片戰爭後,因戍邊、流放、仕宦、謀生等原因,有邢姓在一些偏遠省份定居下來。如今,邢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北、河南等省為多,上述二省之邢姓約佔全國漢族邢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邢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家族名人

邢巒:

(公元463-514年),字洪賓,河間鄚(今任丘)人。北魏官吏、學者。博覽書傳,有文才幹略。累官散騎常侍兼尚書。後因大敗仇池氐人楊紹先等其他戰功,升殿中尚書。

邢劭:

河間鄚人,北齊官吏、文學家。十歲能屬文,少年聰慧,才思敏捷。官至國子祭酒、太常卿兼中書監。文章典麗,富於收藏。有《邢特進集》。其兄邢臧官至濮陽太守,清慎奉法,有令名。

邢君牙:

(728年―798年),瀛州樂壽人,唐朝將領。少從軍於幽薊、平盧,以戰功歷果毅折衝郎將,充平盧兵馬使。安祿山反,隨平盧節度使侯希逸過海,至青、徐間。田神功之討劉展,君牙又從神功戰伐有功,歷將軍、試光祿卿。神功既為兗鄆節度使,令君牙領防秋兵入鎮好畤。屬吐蕃陵犯,代宗幸陝,君牙隸屬禁軍扈從。後又以戰功加鴻臚卿,累封河間郡公。

邢群:

唐會昌年間在任戶部員外郎處州刺史時,清正廉明,吏人畏之,百姓敬之,在其離任之日,百姓扶老攜幼含淚送別。

邢煥:

宋代官員,字文仲,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其女為康王趙構之正妻,高宗即位後,封其女為皇后,其官曆任樞密都承旨,慶遠節度使。

邢昺:

(932-1010)北宋經學家。字叔明。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擢九經及第,官禮部尚書。所撰《論語正義》,討論心性命理,為後來理學家所採納。所撰《爾雅義疏》及《孝經正義》,均收入《十三經注疏》。

邢侗:

(1551-1612),字子願,號知吾,自號啖面生、方山道民,晚號來禽濟源山主,世尊稱來禽夫子。臨邑縣(今山東)人。明萬曆二年進士,官至陝西太僕寺少卿。善畫,能詩文,工書,書法為海內外所珍視。與董其昌、米萬鍾、張瑞圖並稱“晚明四大家”。

邢增捿:

紹興府新昌(今屬浙江省)人,明代醫藥學家。屢試不第,棄儒學醫,處方多靈驗。有《醫案新法》、《本草輯要》、《傷寒指掌詳解》、《脈訣刪補》。

邢玠:

明後期大臣,1597年,豐臣秀吉又調集14萬陸軍和數萬水軍,海陸並進,捲土重犯朝鮮。明王朝再次發兵,委任邢玠為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統率雄師數萬,橫跨鴨綠江,援朝抗倭。他聯合朝鮮軍隊。在露梁海戰役中,大獲全勝,擊沉敵艦900艘,幾乎在朝鮮南海海面全殲日本水軍。日本陸軍完全孤立,倉皇逃竄回國。為表彰邢玠抗倭援朝,朝鮮人民特鑄銅柱紀功,並在釜山建祠繪像,以志紀念,他當年用過的盔甲和朝鮮摺扇以及上述詩稿原件等,現分別存放在山東省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

邢沅:

陳圓圓本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蘇州名妓。陳圓圓母親早亡,從姨父姓陳。能歌善舞,色藝冠時,時稱“江南八豔”之一。崇禎時外戚周奎欲給皇帝尋求美女,以解上憂,後來田畹將陳圓圓獻給崇禎。其時戰亂頻仍,崇禎無心逸樂。陳圓圓又回到田府,後被吳三桂納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詩人吳梅村為她作《圓圓曲》:“慟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邢質斌:

(1947年11月-),著名播音藝術家,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整點新聞》資深播音員、播音指導,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中國播音學會常務理事。

邢同和:

1939生於上海。現任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總建築師,是當代中國職業建築師中的傑出代表。他是一位非常多產的建築師,實際建成的作品多達數十項。多年的設計實踐已經形成了他自己特有的風格。其中上海博物館是他的代表作。

宣告:此資源來源於網路,非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