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菜單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陳平和張良,都是劉邦手下最頂尖的謀士。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而陳平,一生為劉邦六出奇計,最終扶保劉氏江山,成為一代名相。都說同行是冤家,那麼陳平有沒有暗中和張良較勁呢?我認為有。而且較勁了一輩子。但這兩位被後人敬仰的大謀士,到底誰最後技高一籌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謀聖張良

一、二人與劉邦的淵源和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

1、二人與劉邦的淵源

從二人的履歷來說,張良顯然佔據優勢,他和劉邦相識於反秦早期,當時二人都是剛剛起兵,劉邦手下幾千人,張良手下一百多人。本來張良要去投靠楚王景駒,碰到劉邦,當時劉邦還剛剛叫沛公,劉邦勢力大,張良就給他當下屬。而張良跟隨劉邦,在於劉邦能聽懂他的計策並用好他的計策,讓張良有知音之感。二人屬於惺惺相惜,張良是劉邦的朋友。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張良與劉邦惺惺相惜

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而陳平,資歷比張良淺,他先投魏王,再投項羽,最後投劉邦。用苛刻的話說,算“三姓家奴”吧。而他投靠劉邦時,劉邦已經是漢王了。陳平的起點比張良低,跟隨劉邦的時間也晚。而劉邦一開始對陳平也不太信任,只是讓他典護軍,就是監督軍中諸將,明顯是得罪人的活。直到陳平獻出了用黃金離間項羽諸將的奇謀,才終於認可陳平,將其列為心腹,加以重用。陳平一直是劉邦的下屬乃至心腹。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陳平

基於上面這種和老闆劉邦的關係不同。陳平要取得劉邦的信任和重視,一定要抓住一切機會,不擇手段往上爬。而張良,更多的屬性是劉邦的摯友,一直得到劉邦的信任。從未失去過。這也導致張良的計謀更加為劉邦本人或整個集團著想。

二、張良好陽謀,陳平愛陰謀

1、張良也曾是熱血中二少年

張良本來是個翩翩貴公子,太史公形容他“狀貌如婦人好女”,秀氣得跟個姑娘似的。他家五世相韓,如果不是秦始皇滅了六國,張良就是按部就班當上韓相。因此,被秦始皇打斷了幸福人生的張良,對秦朝和始皇帝都懷有徹骨仇恨。年輕時的張良很中二很熱血,說幹就幹,他僱了個大力士,在秦始皇東遊路上伏擊秦始皇,這放在現在就是恐怖分子。也可見張良當年的熱血。

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張良拾履

可年輕人終究要長大,熱血也會冷卻,讓張良成熟的也許是黃石公。他一開始遇到黃石公時,老頭讓他撿鞋子。良鄂然,欲毆之。要揍這個老傢伙,看他太老,忍住了,給他取了鞋。為其老,彊忍,下取履。讓人感覺當年的張良很可愛。隨後經過一番波折,終於成功地學到了太公兵法。張良也從年輕人逐漸變為城府深沉的復仇者。

2、張良的陽謀令人無法抗拒

他兵法大成後,最擅長陽謀,計謀施展得明明白白,你偏偏就避不開。

案例1:一席話轉移項羽的戰略重心

大封諸侯後,劉邦被項羽趕到蜀地。張良就告訴他,燒絕棧道,表明自己無回漢中之心。隨後,再說服項羽,劉邦已經主動燒絕棧道,困在蜀地,沒有辦法出來。而齊國田榮造反了,他才是你要關心的重點。項羽果然調整了戰略重心。這才給了劉邦東山再起的機會。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項羽中計

張良很多的計謀就是這樣明顯,此時項羽還有范增相助,也沒有破解的對策,反而乖乖就範。

漢王之國,良送至襃中,遣良歸韓。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良至韓,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兵北擊齊。

案例2:在劉邦最危機時,為劉邦設計了奪取天下的頂層戰略。

劉邦一生,有兩次大戰略規劃。第一次是韓信提出的佔據關中 蜀地,居高臨下,對付項羽。見我的文章(深度對比韓信與白起軍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韓信牛 )。當時張良不在劉邦身邊。被項羽強留在韓王那裡。而第二次大戰略,就是張良一手謀劃的。

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開闢第二戰場

彭城大敗後,劉邦也比較沮喪,畢竟三萬破五十六萬這種成績實在太逆天,到底怎麼才能搞定項羽?張良在此危難之際,提出了讓劉邦最終勝利的第二大戰略——劉邦在滎陽當肉盾,拖住項羽。彭越、黥布、韓信三人開闢第二戰場,在後面給項羽搗亂,消耗他的實力,這樣項羽兩頭不能兼顧,最終會被慢慢耗死。

劉邦沿著他的戰略,順利擊敗項羽,奪取天下。這就是頂層戰略謀士的可怕之處。

2、陳平擅陰謀,陰人於無形。

陳平最擅陰謀,離間之計,他玩得最拿手。

在劉邦用了張良的計謀後,自己頂在滎陽,硬著頭皮和項羽對峙。但項羽給他壓力太大,正面剛不過啊。陳平提出了離間之計:

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離間之計陳平最拿手

大家看到,陳平後面所有的計謀,都給人陰謀的感覺。像上面這招,就是用金錢收買離間項羽君臣。好用嗎?非常好用。范增被他搞得和項羽翻了臉。回家路上氣死了。項羽失去了自己最重要也是唯一的謀士。

三、陳平計謀對人,張良計謀對事;張良有底線而陳平無底線;

從上面陽謀陰謀的區別,大家對二人的風格有個大致的區分。但還不夠深刻。而兩人的風格除了陰謀和陽謀之外,還有對人對事的區別。

1、陳平計謀多對人而發,且底線極低

陳平六出奇計,所有的計策都是針對人的。這顯示出他對人心的精準把握;同時,陳平為了在劉邦面前建功,提升地位,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兩個小例子,看出陳平的底線。

案例1:解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劉邦被四十萬匈奴大軍圍得死死的,七天沒有糧食吃。大家都沒辦法,只有陳平,派使者去找單于的妻子,威逼加利誘,給大筆錢財,同時說漢王沒辦法要獻出最美的漢女給單于以求脫身。藉助女子的嫉妒心和貪財,救了劉邦一命。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白登之圍

為匈奴所圍,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閼氏,圍以得開。高帝既出,其計礻必,世莫得聞。

如果說,這只是對女人心理的精準把握。那下面這個案例就太可怕了。

案例2:利用紀信及2000女子掩護劉邦逃跑

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打得沒脾氣,受不住了。想跑又跑不出去,被楚軍圍得死死的。陳平計策是:讓漢王手下紀信打扮成劉邦樣子,乘黃屋車,傅左纛,曰:“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圍困鬆懈了。紀信不是一個人,還有2000餘女子被甲跟著他出東門。史書記載趁著楚軍鬆懈,漢王亦與數十騎從城西門出,走成皋。漢王和核心手下跑了。紀信被反應過來的項羽燒死了。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紀信之死

為啥項羽這麼生氣?因為紀信和他這些女子吸引了楚軍的注意力。什麼注意力能吸引這麼久而劉邦跑了都沒人注意或去追?這也是陳平為啥要選女子的原因所在,這些女子的命運如何,可想而知。史書或許不忍記載,但仔細看到這裡的人,都知道,陳平你的底線真的太低了。

2、張良對事不對人

張良有沒有像陳平一樣對人心的精準把握的能力?有!而且毫不遜色。無論是邀請項伯鴻門宴為劉邦說項,還是韓信要求自立為齊王時,及時阻止劉邦掀桌子。這些舉動都透露出張良的人情練達。最能體現張良對人心的把握的,要數早期劉邦入關中一戰。

當時劉邦是第一個攻到關中的,但函谷關雄偉不可下。劉邦轉戰武關。隨後在嶢關被守軍擋住了。張良獻策說:秦兵實力還是很強。我聽說守將是屠夫的兒子。做生意出身的都能夠用金錢收買。您讓人虛張聲勢,作為疑兵;同時派酈食其拿重金收買守將。守將看到我們實力強勁,出手大方,肯定就範。

果然,秦將答應反叛秦國,想和劉邦一起攻打咸陽。張良再一次阻止劉邦:這只是守將沒節操投降,秦兵卒老家都是關中的,不會跟從。雙方肯定會起矛盾相互爭鬥。我們趁機攻打就行。果然秦軍內亂,漢軍最後大破秦軍。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窺破人心,敵人被玩弄於股掌之間

從秦將到秦兵,所有人的心態都把握的妙到毫巔。而劉邦偏偏可以從諫如流。兩人配合,才能如庖丁解牛一般瓦解秦軍。

但張良雖然對人心精準把握,卻不以此為能。他整體用計風格,尤其是後期,更多的是從事情的角度出發,而不針對具體的人。同時,更多的是從大局出發,不為個人私心。

在關鍵的漢朝定都一事上,劉敬主張定都關中。而所有大臣都是六國舊人,都勸定都洛陽。洛陽四周險固。只有張良,力排眾議,指出了洛陽最大的問題——周圍只有數百里的戰略縱深。而漢中四塞之地,沃野千里,兼有巴蜀為輔助,地理上得天獨厚。可以東制諸侯。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關中四塞之地,得天獨厚

劉敬說高帝曰:“都關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雒陽:“雒陽東有成皋,西有殽黽,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劉敬說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駕,西都關中。

這一席話,古文我一字不易呈現給大家,大家可以領略留侯張良頂級戰略家當年風采。這番話一舉確立了西漢兩百多年的江山社稷。無論是後來的漢景帝平滅七國之亂,還是漢武帝憑藉長安,西取河西走廊。都是藉助了長安乃至關中的地理優勢。可以說,一席話價值千金。而他並不因同僚們都反對而閉口不說,顯示出對劉邦的忠誠和大漢重要事務的影響力。

兩相比較,陳平更注重人心,他是不會幹這種只對君王、社稷有利而要得罪所有同僚的事的。

四、天下一統,張良陳平地位逐漸逆轉

1、論功行賞,二人反應不同

經過十幾年的奮鬥,張良陳平終於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劉邦對二人的封賞也不相同。

張良被譽為“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封三萬戶,張良卻推辭了,保留原封地就行,不需要加封。被封為留侯。至此,張良達到了自己人生巔峰。

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張良逐漸退隱

注意這裡張良的推辭是真心的,從他後面的舉措來看,他已經開始想著急流勇退了。

而陳平,在漢六年,獻出奇計,勸劉邦偽裝巡行天下,借帝王之勢,輕鬆搞定了楚王韓信。立下如此功勞後,陳平也只被封為戶牖侯。

於是與平剖符,世世勿絕,為戶牖侯。平辭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謀計,戰勝剋敵,非功而何?”平曰:“非魏無知臣安得進?”上曰;“若子可謂不背本矣。”乃復賞魏無知。

同樣,陳平也推辭了。陳平的推辭卻是假意。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以退為進,報恩魏無知

他只是以退為進,為了推出自己的推薦人魏無知。果然,劉邦同樣重賞了魏無知。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顯得陳平自己重視恩情,有恩必報,贏得了好名聲;另一方面,給魏無知好處,也讓天下人知道,幫過我陳平的必然有更大的回報。陳平的小心思直到現在職場都有人用,也確實好用。這也說明,陳平上進的心火熱,決心繼續幹出大事業。陳平的巔峰,還早著呢。

2、張良的退隱

漢朝建立後,張良就像消失了一樣,很少見到他再出手。張良對自己的人生來了一個華麗的大轉彎。推翻秦朝,建立漢朝。張良已經完成了個人功業願望。他不再追求這些了。他看透了一點——爭權奪利,必然因果纏身。縱然一時得意,卻總會遭到反噬。及早抽身,不沾因果,才能保住個人乃至家族的傳承。

留侯從入關。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穀,杜門不出歲餘。

張良人生的重心從工作轉為修仙問道。可能是因為身體不好,也可能是終於悟透了師父黃石公傳給他的人生智慧。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修道

他三年不食五穀,整日辟穀修道;五年足不出戶,不與外臣相交。昔日足智多謀的張子房,算無遺策的帝師,消失在了侯府之內。

直到呂后欲保太子之位,求助到張良這裡,他也並不願出手。但呂澤強迫張良一定要幫個忙。

呂后乃使周呂侯呂澤劫留侯,曰:“君常為上謀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乎?”留侯曰:“始上數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愛慾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餘人何益。”呂澤彊要曰:“為我畫計。”

張良為啥決定幫忙了?因為這涉及到所有臣子的佔隊問題。如果他不出手,或站隊錯了,以呂后的毒辣,他這一輩就會遭遇大禍,即使僥倖躲過,兒子輩也會受害。考慮到這些,他才不得不出手。但他的出手,卻是很間接。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商山四皓佐太子

他推出了商山四皓。為什麼不直接勸諫?一方面張良不想讓一直信任自己的劉邦難做,另一方面也給商山四皓一個自主選擇的機會,劉邦都拿他們四個沒辦法,如果四人執意不肯出山,呂后也無計可施。

留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之。問之,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

最終,靠著張良這最後一計。呂后請動了商山四皓,太子劉盈羽翼豐滿,劉邦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想法。而獻出這一計後的張良,也徹底不願再趟俗世這攤渾水。他下面的話絕對是自己的心聲:封侯,封地萬戶,已經是人臣的極點了。我將從赤松子,遍遊天下名川盛跡,專精道家之學。不再過問凡塵俗事,世間只有修道之張良,再無留侯子房。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世間只有修道之張良,再無留侯子房

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讎彊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原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

3、陳平的進擊

相反,陳平在爭奪天下過程中,只能說鋒芒初露,但遠不到漢初三傑舉足輕重的地步。但天下一統後,陳平卻異常活躍。張良抱病不出,他陪著高祖劉邦東征西討,補上了張良的位置。

但不得不說,陳平在大戰略、大智慧上還是稍遜留侯一籌。他沒能識破冒頓的計謀,讓劉邦孤軍深入,被匈奴大軍包圍在白登山。但陳平還是有自己的小聰明——借用冒頓閼氏的嫉妒心,也成功讓劉邦脫困。隨後又跟隨劉邦,平定陳豨及黥布之亂。陳平的爵位也一再提升。

史書記載: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到了漢惠帝六年,熬死了蕭何、曹參後,陳平終於登上了大漢丞相的高位。

孝惠帝六年,相國曹參卒,以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而隨後的諸呂為王,則徹底證明了陳平是個順勢而為,個人利益至上的人。他並不能像王陵一樣堅持原則,而是順水推舟,不但將兵權給了呂后,也放任呂氏為王,打破了劉邦生前的政治底線:非劉氏不得為王,非功不得封侯。徹底放出了呂氏家族這頭惡虎。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諸呂掌朝堂

從個人角度看,陳平做法無可厚非;但從大漢、從劉氏角度,雖然憑陳平個人不能阻擋,但主動交權也太積極了。他和周勃的說辭也並不能讓人信服:陳平、絳侯曰:“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王陵無以應之。

如果呂后壽命長過陳平和周勃,陳平二人真的會臨死前反戈一擊?以他們的節操,所謂的保全社稷,也只是懦夫的託詞而已。終呂雉一朝,二人都老老實實聽話,陳平每天喝酒找女人,你也可以說他潛伏爪牙忍耐,但也可以說無能為力。陳平為相非治事,日飲醇酒,戲婦女。

陳平的態度讓呂后很滿意,他也終於成為了大漢臣子第一人——大漢右丞相。

五、生前身後事

1、陳平以陰謀起,以陰謀終

呂后一死,陳平終於抓住機會,串聯周勃和劉氏宗室,反戈一擊。奪回了劉氏江山。不但保住了社稷,也保住了自己的一世英名。但他和周勃,得勢後為了避免後患,不但滅殺呂氏全族,還逼著當時的代王,日後的漢文帝殺掉自己的呂氏妻子及四個兒子。

代王劉恆為何會娶呂氏女子為妻?在當時呂后專權時期,為了綁住劉姓子弟,呂后會把呂氏家族中的女子介紹給劉姓子弟為妻,這也是為了鞏固呂氏的統治。代王劉恆也不例外,在誅殺諸呂時期,陳平周勃怎麼會放過他的妻子?所以結局可想而知,代王的髮妻代王后可能就在那個時期被誅殺了。

史書記載代王的髮妻代王后因病而死,四個兒子也是相繼病死。怎麼可能這麼巧呢?

隨後,消除後患的陳平穩坐大漢丞相的位置,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