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般認為,契丹是東胡系統東部鮮卑宇文部的一支後裔!

菜單

一般認為,契丹是東胡系統東部鮮卑宇文部的一支後裔!

遼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王朝。一般認為,契丹是東胡系統東部鮮卑宇文部的一支後裔。魏晉時期,字文部一支奔匿於今內蒙古東部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5世紀初,分為南部的奚和北部的契丹兩部分。隋末唐初,契丹人組建了大賀氏部落聯盟,首領從大賀氏家族中世選產生,有一定任期。

一般認為,契丹是東胡系統東部鮮卑宇文部的一支後裔!

聯盟依違於突厥和唐朝之間。730年,大賀氏聯盟為遙輦氏取代。遙輦氏聯盟的首領稱可汗,也有一定的任期,不過可以連任。聯盟各部中迭刺部(遼朝定其姓氏為耶律)首領一直兼任軍事首長;遙輦後期,聯盟內又出現于越一職,人選也出自迭刺部,地位僅次於可汗。遙輦氏聯盟先後依附突厥、回鶻,回鵲瓦解後,聯盟名義上依附於唐,實際上是在獨立發展。903年迭刺部首領阿保機為于越,聯盟大權實際上已操縱於其手907年,阿保機取代遙輦氏為聯盟首領。按慣例,可汗每三年要重新選舉一次,但每次到期時,阿保機都拒絕改選。916年,當應該再一次進行可汗選舉時,阿保機卻舉行了一次漢式的登基儀式,正式稱皇帝,國號契丹,以長子耶律倍為太子。人們習慣把這一年份定為遼朝的起始年代,阿保機也就是遼朝的第一個皇帝太祖。

一般認為,契丹是東胡系統東部鮮卑宇文部的一支後裔!

王朝國號其後有遼、大契丹、大遼等稱呼,“遼”之名可能來源於那條著名的河流。阿保機借鑑中原王朝的皇帝制度來確立自己的終身地位,以與契丹的部落傳統抗衡,實際上開始了遼王朝政治設計上的兩重性既保留部落的傳統,又引進中原王朝的政治資源。以後的歷史證明,兩重性的兩個方面,有時可以平穩相處,有時則會造成嚴重衝突。

一般認為,契丹是東胡系統東部鮮卑宇文部的一支後裔!

君主的地位如何繼承,是北族政權和中原王朝都感到難辦的問題,不過它們最終都發展出將君主人員限定在某一家族中的政治設計。問題是,在同一家族中,如何確定君主人選?中原王朝很早就確立出了嫡長制原則,但嫡長子、嫡長孫不一定是眾兄弟子孫中最突出的,所以這種制度有一定的缺陷。契丹的選汗傳統原則上是選賢,任何一個耶律家族的男性成員都有可能被世選為可汗,而且可汗有一定的任期。但遼朝的皇帝想借鑑中原王朝這種地位終身、繼承時立長不立賢的政治制度來將皇位限制於家族某一支系中,這樣做無疑會凸現君主家族的地位。事實看來是很明顯的了,採用漢制與維持契丹部落傳統會在皇位問題尤其是皇位的繼承問題上直接交鋒。

一般認為,契丹是東胡系統東部鮮卑宇文部的一支後裔!

阿保機取代遙輦後,逐漸征服周圍室韋奚、女真等部,又遠征漠北、西域,將疆域向西推進到阿爾泰山,向北擴充套件至克魯倫河。阿保機個人的魅力保證了他按照漢式方式登基後沒有在皇位問題上受到什麼干擾。天顯元年(926)阿保機滅渤海國,改之為東丹國,作為契丹屬國,以太子倍為東丹王。渤海的內部事務由東丹王政府處理,遼朝廷並不干預,只要每年向遼朝廷貢納一定的布、馬就可以。阿保機在滅渤海後回契丹本土的路上病死,皇后述律氏稱制。次年,她主持汗位繼承人的選舉,候選人為她和太祖的兩個年長兒子耶律倍和耶律德光。耶律倍仰慕漢文化,雖說在太祖生前就立為太子,但並不受重視傳統的契丹貴族推崇;耶律德光也很熟悉漢文化,不過這並不妨礙他掌握契丹人的傳統技能,他比兄長更適合於繼承皇位,連阿保機本人後來也意識到這一點。選汗的儀式雖然進行,只是一個形式罷了,德光成為遼朝第二任皇帝,即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