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老婆兒子出名,鄭武公不服氣

菜單

老婆兒子出名,鄭武公不服氣

桓公卒,武公繼任,武公執政期間主要功績是滅虢國;開疆拓土;增強國力;鞏固與周王室關係;堅持立嫡長子。

老婆兒子出名,鄭武公不服氣

公元前767年 鄭武公滅虢

武公繼任後,不僅要輔佐平王處理國政,大力建設京邑,還要繼續完成父親遺志,首要目標就是滅掉虢國。在鄭桓公滅掉鄶國後,且當時對虢國也曾偷襲過,所以自此虢國對鄭國提高了警惕。況且剛入職不久的鄭武公也不能明目張膽、大張旗鼓的對虢國動手。

平王四年(公元前767年),鄭武公終於等來機會,平王要巡視王畿邊境,東虢國作為周王室的東方屏障,國君虢叔要率領百官、官兵要在虢國西部邊境積極接見,鄭武公提前做好戰略部署,趁虢國準備接見平王時機,從南面襲擊並佔領虢國都城,然後向西進攻,在虢叔還未見到平王之前在制邑(鄭伯克段於鄢裡,武姜最初為共叔段求的封地)將他殺掉。

老婆兒子出名,鄭武公不服氣

平王聽說這個訊息非常震驚,但此時處於二王對立、諸侯不來朝周時期,平王只能依賴晉、鄭,所以只能打掉牙往肚裡咽,把鄭國佔領虢國的土地賜給鄭國,但也要安撫虢叔後人,把成周西部的夏陽(今山西平陸縣)賜給虢叔之子虢序建立北虢國(後來被晉國滅掉),但僅為“子男”小國,不復西周時期公侯大國之風光。

虢、鄶到手之後,其他八邑唾手可得,很快,鄭武公橫掃附庸在虢、鄶周邊的鄔、弊、補、舟、依、弢、歷、莘八邑,將他們一一收入囊中,也切斷了成周東出所有要道,令周王室從此以後都不得不依靠鄭國,達到真正的挾天子目的,鄭武公把舊部從宗周遷到新鄭國,至此,鄭武公完成父志取虢、鄶十邑之地,鄭桓公、鄭武公兩代君主用了不到8年時間成功將鄭國從宗周地區遷到中原地區。

老婆兒子出名,鄭武公不服氣

原來成周內的鄭國舊地,平王無力管轄,因秦襄公勤王有功,將這片地區劃給秦國,後秦武公在此設鄭縣。

如果說鄭桓公打著“尊王”旗號略地,那麼鄭武公已經開始藐視君王權威了。

不過,鄭武公意識到鄭國接連攻滅虢、鄶的舉動會引起平王及周邊諸侯的擔憂、猜忌,於是將制邑(即虎牢關)以西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平王,在平王六年(公元前765年)將鄭國都城由“京”遷到新鄭,著力發展“京”東南地區。

老婆兒子出名,鄭武公不服氣

拓張兼併周邊小國

《韓非子·說難》記載,從前鄭武公想討伐胡國(今河南郾城區、舞陽縣一帶),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國君主來使他快樂。然後問群臣:“我想用兵,哪個國家可以討伐?”大夫關其思回答說:“胡國可以討伐。”武公發怒而殺了他,說:“胡國是兄弟國家,你說討伐它,是何道理?”胡國君主聽說了,認為鄭國和自己友好,於是不再防備鄭國。鄭國偷襲了胡國,攻佔了它。

《韓非子·說難》: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

老婆兒子出名,鄭武公不服氣

這裡說明一下,鄭桓公伐胡,應該只是蠶食了胡國,並沒有滅掉,後胡國遷到安徽阜陽一帶,據《左傳》記載,胡國在公元前495年亡於楚。

《左傳》:“鬍子國姓歸,為楚所滅,子孫或以國為氏,或以姓為氏,以姓為氏者世居吳郡。”

聃國(今河南開封一帶)是周武王之弟聃季的封地,中原地區地盤較大的方國,為侯國,當年,聃國國君娶鄭姬,鄭姬乃鄭桓公之女,鄭武公之妹,鄭武公吞併了附近的虢、鄶等十邑後,利用鄭姬使用了離間手段滅了聃國。

老婆兒子出名,鄭武公不服氣

在前期橫掃八邑的鄔邑(鄢國,鄭伯克段於鄢的地方),鄭武公利用鄭桓公時期安插的內應賄賂鄢君,離間君臣,瞅準時機,將其殲滅。

可以看出,鄭武公軍事作戰風格善於攻其不備、突然襲擊;善於掩人耳目、暗度陳倉;善於離間,雖然這招他老爸用過,但招不在多,管用就行。

由此可見鄭武公是個工於心計,謀略過人,幹大事不拘小節的國君。

重視商業,發展經濟

武公在位期間,著力發展經濟,為了提高生產力,鄭武公延續鄭桓公重商政策。新鄭國地區曾是商朝的較為核心地區,居住著大量商朝遺民,這些殷商遺民沒有土地,只能淪為商人,周滅商後將其定為世襲奴隸,鄭武公為強國提出解放“商人”的口號,鼓勵國內商業發展、支援他們開發灘塗荒地,並依靠他們擴建城池、充實軍隊,鄭國因而在春秋初期很快強盛起來。

《鄭文公問太伯》記載,太伯說:“到了我們先君武公,西邊在伊水、澗水築城,北邊到達鄔、劉,環繞著蒍、邘之國,魯、衛、蓼、蔡各國都來會見。”反映了鄭武公透過數年的努力創造、苦心經營,真正實現了“前華後河,右洛左濟,主芣、騩而食溱、洧”的雄圖大略,此時,鄭國的國力開始強盛,讓魯、衛、蓼、蔡各國都來會見。

《鄭文公問太伯》:“世及吾先君武公,西城伊、澗,北就鄔、劉,縈軛蒍、邘之國,魯、衛、鄝、蔡來見。”

鄭武公娶於申

平王十年(公元前761年),鄭武公為了鞏固與周王室的關係娶申侯之女、申後之妹為妻,即武姜(鄭莊公之母)。

《左傳》: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

老婆兒子出名,鄭武公不服氣

堅持嫡長子繼承製

鄭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鄭武公病重,武姜想立共叔段為太子,於是屢次向鄭武公請求,但鄭武公不肯答應。同年,鄭武公去世,寤生繼位,是為鄭莊公。

寤生之前,鄭武公還有一庶長子,原繁,但鄭武公堅持嫡長子繼承製立寤生繼位,畢竟堂兄周幽王廢嫡立幼的前車之鑑剛過去沒多久,在國事方面,鄭武公非常嚴肅、果斷,事實證明鄭武公的選擇也是非常明智的。

鄭武公執政的20多年裡,鞏固擴大了鄭國,為鄭國立足中原打下了堅持基礎,做了突出貢獻,他的雄才大略,謙儉恤民,令國人感頌。《毛詩序》謂:“美武公也。父子併為周司徒,善於其職,國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國善善之功焉”。

鄭箋雲:“父謂武公父桓公也。司徒之職,掌十二敎。善善者,治之有功也。鄭國之人皆謂桓公、武公居司徒之官正得其宜。”

家喻戶曉的鄭莊公執政期間,政治上,攘外安內,使得鄭國處於比較穩定的局面;經濟上,延續重商政策,同時重農,積極發展商品經濟,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外交上,鄭莊公藉助外力清除了鄭國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短短三五十載,鄭桓公開闢了鄭國,鄭武公拓展了鄭國,鄭莊公則令鄭國稱霸。 “鄭氏三公”祖孫三代的政治才能、作為在歷代君王中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