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莫笑扶持仗,昂昂爭上游(二)

菜單

莫笑扶持仗,昂昂爭上游(二)

————-記正定已故書家胡信賢二三事

宋鳳洲

二、 習書及眾體

在胡先生北屋的東牆上,掛著他自己創作的四條屏書法作品,記憶中是兩張大三尺宣裁成的並不高大的款式。由於我當時著眼點放在書法本身的書寫技法上,沒有認真讀書寫文字內容。而印象最深的是,胡先生是用

“真草隸篆”

四種字型所寫。這不僅使我大開眼界,首次看到新穎的多體組合的四條屏形式,也讓我驀然感到震撼!原來胡先生還是一位眾書體皆精的書法家!

細細觀察四體條屏,有一個基本面貌,就是

“嚴謹、規範、精到、尚法、充滿骨氣”。

那楷書一絲不抅,

面貌似是歐顏之間,又不乏柳趙神情

。具體點說,點畫精緻有力,結字凝鍊團聚,比歐字略顯大小一致和寬博,且穩健、渾厚中見靈動。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今人能入古人的楷模,使我感到寫好楷書有了身邊樣板和追趕的目標。

胡先生的草書,現在談來,是以唐代孫過庭為宗師,以照顧其它條屏整體風格一致為構思,採用分字單立,大小差別不大,行氣稍緊的陣容,沒有懷素、張顛那樣的野逸。

或說是,奔跑中有整齊的步伐,靈秀間又顯得氣韻靜穆。

胡先生的隸書,選學與眾不同,宗師

“隸辯”

。這在古帖和半個世紀以來的書展中極其少見。當時我就覺得和大家常推崇的漢隸有些相左,

一問先生出處,才曉得下落,回來查典,果然不虛,真有史載。

胡先生的篆書,也很入矩。由於我那時對此少有研究,也無實踐,說不準哪家哪派。但可以肯定不是明清一路,因為印象中,筆法遒勁,圓融婉轉,粗細均勻,正宗的逆鋒起入,中鋒行筆,有往必收。很像現在看到的《篆書歌韻》範例,給人以矩鑊、準繩、鐵律一般的威嚴和難能做到。總之,談胡先生書作,猶如嚴陣以待,戰前動員,讓我神情整肅,若面對三階殿堂一般。

胡先生見我正立仰視,目不轉睛,神情專注,怕我會疲勞,再次讓我坐下,並開始了他的學術與創作的自我介紹。

他的字經過了清末科舉考試模式的嚴格訓練,就是以現在人們常說的“館閣體”的學書課目為標準。即“歐、顏、柳、趙”集訓法。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學習寫字是有規矩的,講究功夫。歐、顏、柳、趙都要學,寫出來的字,點畫要有柳體的骨力,不能軟綿綿,像個懶漢。還要有顏體的寬鬆氣勢,不能擁擠。這還不行,還要體勢凝練完美,像歐體那樣嚴謹俊麗。這還不算完,還不能把字寫死,所以還得有趙體那樣的靈便活潑。要達到這個標準,不下功夫,想都別想實現。好多人吃不消費這勁,趕考字就不能過關。

他接著說,

我的字算是合格了,可是我的文章差點火候,科考只得了個秀才

。本想來年努力讀書再考,結果科舉制度後來取消了。

說起怎麼練楷書,先生邊說邊拿出他的手札習作,送我三四張看。現在我還留有一張,其餘都送人當範本了。他的話說了很多,當時沒記筆記,也記不清原話了。印象深的是:楷書最難,小楷尤其難。必須注目塞聽,精心安排。稍有不慎,就前功盡棄。一劃寫不好,一個字就完,一個字寫不好,一行就完,甚至整張字都完了。沒法看,更沒法再看細看!所以寫字要過小楷這一關,要學會使用毛筆的鋒尖,一絲不苟才成。

胡先生喜歡寫比核桃稍大一點的字,五六公分吧。我也見過他寫的七八公分大小的字,真是

挺拔有力,沉著穩健,含骨帶肉

,非常的漂亮,百看不厭,越快越耐人尋味,心服口服。當時我對文房四寶還知之不多,順便問先生使用的毛筆,清楚地記著他說是

“玉蘭蕊”

。還有

“大白雲”

。所以我也就到商店買了大白雲,一直到1989年我在北京理工大學書法班學習時,我還在使用著大白雲。但玉蘭蕊那時,是比較貴重的毛筆,對於我不僅有點奢侈,也不好買到。後來買了一支覺得也不太好用,不知是否如今的做筆工藝不及過去?

2015、2、25

正定臨濟寺

臨濟寺青塔

臨濟寺藏經閣

(1981年)左至右:李志安、宋鳳洲、尹沫